中藥材中的花類藥物

 
樓主   帖子創(chuàng)建時間:  2021-11-09 14:05 回復(fù):0 關(guān)注量:63

花兒,是多美美妙的存在!花,或芳香襲人,或光彩鮮艷,但是都為我們的生活增色不少。既綻放,則無時無刻不在釋放它的顏色、香味,所以諸花類,其藥性無不以輕揚發(fā)散為其本能之事。知此,則于花類之藥大略無錯矣。


其實在中藥當中,花類中藥所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花類藥材在藥材市場整體購銷經(jīng)營中占有較大比例,據(jù)估算約占15%~20%左右。我們常見的有月季花、綠萼梅、金銀花、白菊花、旋復(fù)花、辛夷花、丁香花等,在處方中出現(xiàn)的頻率都很高。


古人詩詞文章中,常常以“人面桃花”或“面如芙蓉”比喻美女的臉色紅潤白皙,雖是無意言之,但是卻恰中經(jīng)旨。一株開花的植物,亦是會讓人不知不覺中先注意其花朵,這花朵就是這棵植物此時的臉面。因此,凡花生在枝頭高處,用來做藥,皆能上行于面。紅色的花,即能悅澤紅顏,如桃花、荷花、紅月季、玫瑰、千日紅、凌霄花等等;白色的花,即能靚白肌膚,如白菊花、白桃花、梨花、茉莉花、白殘花、白牡丹花、白芍藥花等等。古人以諸花腌制、搗汁,制成胭脂、水粉、口紅等等美容之品,盛傳于宮廷和富貴之家,其中確有其道理也。


例如白菊花,秉承秋金肅殺、斂降之性,故能祛風(fēng)平肝,柔肝斂肝養(yǎng)肝。其花雖升,但得秋金肅降之性,入*,必升已而降,上升至頭面發(fā)散一通而稍微回降之,但其主要功能多在‘涼散’二字。


綠梅花,主以疏肝解郁,梅之花,感初春木氣舒發(fā)而生,其色綠,得木氣最全,故最善入肝經(jīng)。以其發(fā)散,而能舒發(fā)肝氣郁結(jié),也就是這個道理了。


花類的中藥主“舒散”,人之言語聲音亦以發(fā)散而遠揚傳播。言語聲音出于咽喉,是以花在人亦主咽喉,此又不可不知。古醫(yī)今人,發(fā)現(xiàn)花類治療咽喉疾病,治療咽喉疾病多喜用之,即為此也。嚴格論之,所有諸花,用之準確,皆可依之以治療喉痛、聲音嘶啞、白喉、梅核氣等。白菊花、二花、梔子花,以其性涼而宣散咽喉之熱痛;綠梅花以其解郁疏肝而治療氣結(jié)咽喉之梅核氣,合歡花以其鎮(zhèn)靜安神解郁而治療梅核氣,其它如月季、玫瑰、凌霄花等等皆可以治療梅核氣,意思都是一樣的。


除此之外,花兒藥性不像一般的中藥那樣猛烈,就像紅樓夢中賈寶玉所說“女兒家經(jīng)不起那些虎狼之藥,也就用些花兒才好”。因此花類藥物少了許多的副作用,受到女性朋友的青睞。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