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勃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1-03-11 16:01 回復:0 關注量:97

【名稱】:

馬勃

【英文名】:

LASIOSPHAERA SEU CALVATIA

【拼音】:

Mǎ Bó

【別名】:

馬屁勃、灰包菌

【藥材類別】:

菌藻類

【性味】:

辛,平。 

①《別錄》:味辛,平,無毒。 

②《醫林纂要》:辛咸,平。

【歸經】:

《綱目》:肺經。

【入藥部分】:

為灰包科真菌紫色禿馬勃、脫皮馬勃、大禿馬勃等的子實體。

【產地和分布】:

1.紫色禿馬勃夏、秋季多生于草地開闊地。 

2.脫皮馬勃夏、秋季見于開闊的草地上。 

3.大禿馬勃晚夏及深秋生曠野草地或山坡砂質土草坡草中叢中。 

資源分布:1.紫色禿馬勃 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福建、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2.脫皮馬勃 分布于黑龍江、內蒙古、河北、甘蘇、新疆、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等地.3.大禿馬勃分 分布于遼寧、內蒙古、山西、寧夏、甘蘇、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形態特征】:

1.紫色禿馬勃 子實體近扁球形,直徑1.5-12cm,基部縊縮,有根束與基質相連。外表淡紫堇色至污褐色,成熟后表面有網狀裂紋。內部的造孢層初呈白色,后轉黃色至濃紫色。基部為營養菌絲所交織,海綿質,乳白色兼帶淡紫褐色,孢子淡紫色,球形,一端具短柄,壁具刺突,大小為(5-5.5)μm×(6-6.5)μm。孢絲長而多分枝,有隔膜,菌絲粗5-6μm。 


2.脫皮馬勃 子實體近球形,直徑15-20cm,無不孕基部;包被兩層,薄而易于消失,外包被成熟后易與內包被分離。外包被初乳白色,后轉灰褐色、污灰色;內包被紙質,淺煙色,成熟后與外包被逐漸剝落,僅余一團孢體,孢體灰褐色至煙褐色。孢子呈球形,壁具小刺突,褐色,直徑4.5-5.5μm。孢絲長,分枝,相互交織,菌絲直徑2-4.5μm,淺褐色。 


3.大禿馬勃 子實體近圓球形,直徑15-25cm不孕基部不明顯。包被白色,漸轉成淡青黃色,外包被膜質,早期外表有絨毛質地,后脫落而光滑;內包被較厚,由疏松的菌線組成。成熟后包被裂開,成殘片狀剝落。造孢組織初白色,后青褐色。孢子球形,壁光滑,淡青黃色,直徑3.8-4.7μm。孢絲長,稍有分枝及稀少的橫隔,直徑2.5-μm。 

【用法用量】:

內服:1.5-6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或作吹藥。 


【注意事項】:

《飲片新參》:風寒勞咳失音者忌用。

【馬勃的功效與作用】:

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治喉痹咽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①《別錄》:主惡瘡、馬疥。 

②陶弘景:敷諸瘡。 

③《本草衍義》:去膜,以蜜揉拌,少以水調呷,治喉閉咽痛。 

④《綱目》:清肺,散血熱,解毒。能清肺熱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諸病。 

⑤《玉楸藥解》:治骨鯁吐血。

【附方】:

①治咽喉腫痛,咽物不得:蛇脫皮一條(燒令煙盡),馬勃一分。上藥細研為散,以綿裹一錢,含咽津。(《圣惠方》) 

②治急喉閉:馬屁勃、焰硝各一兩。上為末,每用一字許,吹入喉內,吐涎血出,愈。(《經驗良方》) 

③治久嗽:馬屁勃不以多少,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湯送下。(《普濟方》馬屁勃丸) 

④治聲失不出:馬屁勃、馬牙消等分,研末,沙糖和丸芡子大,噙之。(《摘元方》) 

⑤治吐血:馬屁包,為末,砂糖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冷水下。(《袖珍方》) 

⑥治妊娠吐衄不止:馬勃末,濃米飲服半錢。(《圣惠方》) 

⑦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口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黃芩(酒炒)、黃連(酒炒)各五錢,陳皮(去白)、生甘草、元參、柴胡、桔梗各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粘子、薄荷各一錢,僵蠶、升麻各七分。為末,湯調,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李杲·普濟消毒飲) 

⑧治臁瘡不斂:蔥鹽湯洗凈,拭干,以馬屁勃末敷之。(《稗史》) 

⑨治癰疽:馬勃擦粉,米醋調敷即消;并入連翹少許,煎服亦可。(《外科良方》)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