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否是野生動物的“劊子手”
這家店開在中國廣州的市場里,專門出售鹿制品,包括傳統配方中使用的鹿角、鹿鞭和鹿筋 攝影:FRITZ HOFFMANN
中醫這一醫學體系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紀。古代醫者會對身體、身體功能和身體對于草藥治療、按摩和針灸等不同療法的反應進行記錄,中醫便是源于這些著作。在超過2000年的時間里,一代又一代的醫者和醫學家不斷對這些知識進行補充和提煉,最終形成典籍,基本可以對應所有身體問題,從普通感冒到癌癥,從妊娠到老年保健都涵蓋在內。
雖然中國早就接受了現代科學醫療,但這里仍然盛行中醫,醫院和診所通常會在提供西醫治療的同時也提供中醫療法。與此同時,中醫在其他地方也備受青睞,據統計,全球超過有180個國家使用中醫,其產業價值每年高達600億美元。
盡管歷史悠久的中醫越來越受歡迎,它卻受到了醫學界和保護組織的批評,前者認為很多中藥療效不佳,后者則譴責其用動物身體入藥,使人們對于瀕危動物的需求增加。
中醫對動物的傷害
中藥日益增長的需求對很多野生動物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偷獵野生動物并將它們身體的各部位制成中藥,是許多物種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穿山甲就是一個例子。2000年至2013年期間,有數百萬穿山甲被盜獵。這種小型生物以螞蟻為生,其鱗片需求量巨大,被磨成粉末或糊狀,據說有助于通乳、緩解關節炎和其他許多病痛。犀牛和老虎同樣遭到大量捕殺,中醫認為犀牛角和虎骨有治療功效。但是,盡管有個別病人由于安慰劑效應看到一些效果,實際上幾乎沒有科學依據能夠證明這些野生動物的療效。
罐中的穿山甲鱗片是古代中國治療中常見的用藥。穿山甲是世界上被偷盜和走私中最多的動物,原因之一是有人認為它們的鱗片有藥用價值,此說法并無科學依據 攝影:FRITZ HOFFMANN
對中藥的需求不僅導致野生動物的數量減少,還致使它們受到惡劣的對待。商人從森林抓捕或通過人工繁殖馬來熊和亞洲黑熊,從它們的膽囊中提取膽汁,因為這種黃色液體也許能夠改善肝的狀況和其他疾病。在提取過程中,活熊通常被關在小籠子里,身上一直插著導管用于提取膽汁,防止膽汁氧化或變質。
減少使用
為了應對偷獵危機,各國禁止對傳統用藥中使用的多種動物進行捕捉和獵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已禁止或限制對部分物種及其身體進行貿易。然而,這些法規并未根絕偷獵行為,用于中藥等用途的野生動物交易已形成危險而成熟的黑市,每年的市場價值達數十億美元。
每年有2000萬甚至更多的海馬被販賣,用于勃起功能障礙等疾病的中醫治療。隨著中醫治療的采用,海馬數量預計將會面臨大幅減少的壓力 攝影:FRITZ HOFFMANN
但也有不少中醫界人士試圖勸阻人們不再利用動物進行治療。1993年,犀牛角和虎骨從中國的藥典目錄中被刪除;2010年,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發表聲明,敦促會員不要使用虎骨或其他瀕危物種的任何其他部位。此外,盡管很多商家和餐館仍然出售野生動物制品,很多知名中醫如今開具的處方均以其他中藥代替了動物成分。
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商人也開始經營政府批準的虎熊養殖場,以防止他們從野外偷獵動物。但是,養殖并非恰當的解決方法:有證據顯示這些“養殖場”中的很多動物都是從野外捕抓而來,受到非人道的待遇,常為了滿足黑市對動物身體的需求而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