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中藥飲片別名
中藥材品種繁多,產(chǎn)區(qū)廣泛,歷代本草記錄使用習(xí)慣也不盡相同,類同品、代用品不斷涌現(xiàn),因此有同名異物、異物同名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因此我們將陸續(xù)錄入這些常見的中藥材別名,以備不時之需用。
一、根莖類(續(xù))
15、黃芪
(1)常用處方別名:黃耆、北芪、北黃芪、蜜黃芪、炙黃芪、炒黃芪、綿芪、紅芪、口芪,生黃芪;
(2)不常用別名:箭芪,箭黃芪,內(nèi)蒙古黃芪,王孫,戴芪,戴糝,戴椹,獨椹,蜀脂,百本,百藥棉,百藥綿,土山爆張根,獨根,二人抬,大有芪,蒙芪,元芪,紅藍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莢黃芪,東北黃芪,內(nèi)蒙黃芪,沖正芪,武川芪,炮臺芪,渾源芪。
(3)黃芪商品名:
A、北黃芪:又名北芪,東北黃芪,卜奎芪,關(guān)卜奎芪、關(guān)芪、黑皮芪。主產(chǎn)于黑尤江,內(nèi)蒙古等地。質(zhì)優(yōu)。因產(chǎn)地不同又分為寧古塔芪、紅蘭芪,黑石灘芪、正口芪等名稱。
B、北口芪:又名口芪、正口芪、正芪、口黃芪、熟芪。為植物內(nèi)蒙古黃芪的根。屬北黃芪。舊時多經(jīng)獨石口進關(guān)集散,故得此名。
C、綿黃芪:又名綿芪、棉芪、西綿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黃芪、箭芪。包括大嵐芪,渾源芪、武川芪、壯芪、西黃芪等。指產(chǎn)于山西綿山等地者。質(zhì)佳。因其根長,形似箭桿,故有箭芪和箭黃芪之稱。
D、 西黃芪:又名西芪。指產(chǎn)于山西渾源、陽交、山陰、天填等地者。
E、庫黃芪:又名庫倫黃芪、庫倫芪、庫芪。指產(chǎn)于內(nèi)蒙古庫倫一帶者。
F、 紅芪;又名晉芪、巖黃芪。
15、黃連
(1)常用處方別名:黃連,川連,姜連,姜黃連,姜制黃連,吳萸黃連,酒連,酒黃連,鹽炒黃連,黃連炭、雞爪黃連、黃連炭;
(2)不常用別名:王連,支連,三角葉黃連,云南黃連、峨嵋野連,光連,峨嵋連,嘉定連,刺蓋連,野連,野黃連,鳳尾連,巖黃連,上草。
(3)商品別名:
A、味連,又名川連、川黃連、尾連,西連、雞爪連、雞爪黃連、鷹爪連,鷹爪黃連、光連。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陜西等地。
B、雅連:又名川雅連,雅川連、洪雅連、峨嵋連,嘉定連、刺蓋連。主產(chǎn)于四川省峨嵋,洪雅地區(qū)。
C、云連:又名云黃連、原云連。主產(chǎn)于云南。
D、野連:又名野黃連、巖黃連、鳳尾連。生產(chǎn)于四川。均為野生,
15、黃芩
(1)處方別名:元芩、枯芩、枯黃芩、淡芩、淡黃芩、子芩、條芩、酒黃芩、黃芩炭;
(2)不常用別名:片芩、經(jīng)芩、宿芩、北芩、鼠尾芩、黃金茶、黃文、空腸、內(nèi)虛、腐腸、印頭、妬婦、土金茶根;
(3)商品別名:
A、枯黃芩:又名枯芩,片芩,片黃芩,為老根斷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狀者。
B、黃芩瓣:為中空而不堅實,呈劈破狀者。
C、條芩;又名條黃芩、子黃芩、子芩、嫩黃芩、嫩芩。為外呈黃色,中實色青的細(xì)條嫩根。
D、大枝芩:為體形粗大、空心多者。
E、枝芩:為形體較小,空心少者。
F、尖芩:為形體細(xì)小或折斷的尾部。
G、瓣芩:為黃芩破碎的片塊。
H、熱河黃芩:又稱北芩。為產(chǎn)于河北承德和內(nèi)蒙古昭蒙者。
J、 東芩:為產(chǎn)于山東者。
15、黃精
(1)常見處方別名:生黃精,雞頭精,熟黃精,甜黃精,制黃精,酒黃精、炙黃精、姜形黃精、南黃精等;
(2)不常用別名:雞頭參,囊絲黃精(白芨黃精)、金氏黃精(滇黃精,西南黃精,德保黃精,節(jié)節(jié)高),多花黃精,玉竹黃精,野生姜,野仙姜,山生姜,老虎姜,山姜,兔竹,鹿竹,仙人余糧,救荒草,黃雞根,戊己芝,救窮,米鋪,黃芝,黃雞菜,龍銜,太陽草,垂珠,雞格,茍格。馬箭,土靈芝,陽雀蕻,山搗白,白及,筆菜,筆管菜,姜蕤,重?fù)А?/p>
(3)商品名:
A、長葉黃精: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江西、貴州等地。
B、多花黃精:分布于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
C、熱河黃精:分布于東北、河北等地。
D、滇黃精:分布于云南等地。
E、卷葉黃精:叉名老虎姜,鉤葉黃棒。分布于陜西,甘肅,寧夏、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F、玫瑰紅黃精:又名紫花黃精。分布于新疆,河北,山西、湖北、四川等地。
G、甘肅黃精:又名羊角參。分布于我國西北地區(qū)。
H、彎花柱黃精:分布于寧夏。
I、紅果黃精:分布于青海、甘肅等地。
J、長梗黃精:分布于浙江、福建。
K、 深山黃精:分布于浙江、江西等地。
L、裸花黃精:分布于四川等地。
M、對葉黃精。又名棒絲黃精。分布于西藏等地。
O、斑莖黃精:分布于廣西等地。
P、囊絲黃精。
Q、金氏黃精:
R、雞頭黃精。形似雞頭,故名雞頭黃精。
S、姜形黃精:結(jié)節(jié)分枝短而瘦,形似生姜,故名姜形黃精。
T、玉竹黃精:形似玉竹者。
16、姜黃
(1)處方別名:黃姜,毛姜黃,寶鼎香、片姜黃、醋姜黃、酒姜黃;
(2)商品別名:
A、姜黃:又名色姜黃,廣姜黃。主產(chǎn)于四川、福建。
B、蟬肚姜黃:多皺縮,有環(huán)節(jié),形狀如蟬,故名蟬肚姜黃。
C、長條姜黃:呈圓柱形或略扁,稍有彎曲,呈長條狀,故名長條姜黃。
D、片姜黃:又名片子姜黃。為植物郁金的干燥根莖。主產(chǎn)于浙江。
17、郁金
(1)處方常見別名:玉金,廣郁金,川郁金,醋郁金,酒郁金,制郁金等。
(2)不常用別名:馬蓬,玉京,入金,乙金;
(3)商品別名:
A、黃郁金;又名黃絲郁金、廣郁盒。為植物姜黃的干燥塊根。主產(chǎn)于四川。
B、黑郁金;又名溫郁金、溫益金、川郁金、川益金。為產(chǎn)于浙江溫州的植物郁金的干燥塊根。
C、白絲郁金:為植物郁壘的干燥塊根。外形較黃郁金瘦長,斷面內(nèi)心較黑郁金白。主產(chǎn)于四川。
D、綠絲郁金:為植物莪術(shù)的干燥塊根。主產(chǎn)于四川,廣西、廣東。
E、桂郁金:又名莪苓。為植物毛莪術(shù)的干燥塊根。主產(chǎn)于廣西,云南。
18、莪術(shù)
(1)處方常見別名:溫蓬術(shù)、文術(shù)、炒莪術(shù),醋莪術(shù)等。
(2)不常用別名:蓬莪蒁,蒁藥,廣茂,蓬術(shù),莪蒁,蓬蒁,羌七,廣術(shù),黑心姜,山姜黃,綠黃,芋兒七,臭屎姜,蓬莪。;
(3)商品別名:
A、蓬莪術(shù):又名莪術(shù),文術(shù)。為植物莪術(shù)和郁金的根莖。主產(chǎn)于四川。
B、桂莪術(shù):又名廣西莪術(shù)。為植物廣西莪術(shù)的根莖。主產(chǎn)于廣西等地。
C、溫莪術(shù):為同屬植物溫郁金的根莖,蒸熟或煮熟,曬干入藥者。主產(chǎn)于浙江。
本文作者
Ta的圈貼
更多最新創(chuàng)建圈子
最新話題
我要發(fā)帖- 走近中藥:一味藥食同源的果實,能除寒濕而醒脾,還能辟穢化滯
- 3種可以當(dāng)食物吃的中藥,一種除胃脹,一種治皮膚病,一種止咳嗽
- 你知道果籃子里的這些中藥嗎?
- 它是鄉(xiāng)下最纏人“野草”,果實帶刺卻是中藥良品,人人都見到過!
- 北方開放最早的一種花,花好看果實是中藥,村民常采摘補貼家用
- 家中有院子的,種兩棵黑老虎果樹,耐寒耐旱,好吃又營養(yǎng)
- 這野菜渾身長滿刺,卻是大爺大媽眼中的“搶手貨”,很好吃別錯過
- 柏樹結(jié)出的果實,原來是一味中藥,三個功效藥用價值高
- 一種果實類的中藥,疏風(fēng)散熱、清利頭目!
- 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過江龍”,果實可吃全身帶刺,是一種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