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給動物賣中藥,每年營收過億,這家公司卻被證監會拒絕上市
雖然獸藥市場上更流行使用化學藥(抗生素等)和生物藥(疫苗等),中藥因見效慢等原因導致占比較小,但是生泰爾的獸用中藥制劑很能打:
2015-2017年,分別貢獻營收1.7億元、2.26億元、2.69億元,連續三年的營收占比都超過60%,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70%左右,遠高于其他同行同期毛利率均值。
這么賺錢的生意肯定想做大啊!為了擴大產能,生泰爾2017年開始謀求上市,擬募集4.32億元。
然而,漏洞百出的招股書卻暴露出了這家公司的真實面目。
【1】
一般招股書中的風險,大多為預計將來可能發生的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等,走走流程而已。
生泰爾很特別,它在招股書中提及的幾處風險卻都是實實在在發生、明明白白違規的行為。
首先,生泰爾在昌平租用了一塊地,來建廠房生產,但這塊地的性質為一般農用地。生泰爾未經土地管理部門審批同意,將農用地用于非農建設,違反了《土地管理法》相關規定,涉嫌非法占地行為。
后來,生泰爾在遞交招股書的前一個月,將廠房搬到了內蒙古,以為萬事大吉了,實際上仍存在受到行政處罰乃至被立案處理的風險。
據招股書可知,生泰爾生產的液體和固體預混合飼料都沒有進行建設項目備案,也沒有取得環保部門的批復和驗收。又是一樁違規行為的既定事實。
當然,為了上市,生泰爾表示已全部停止在北京境內的預混合飼料生產行為,內蒙古的廠子已經辦好了全部合法手續。
這還不算完,生泰爾還存在部分經銷商資質不全、子公司未按規定辦理納稅申報及逾期申報等問題,就不一一細說了。
總之,證監會重點關注的那些點,生泰爾基本上都犯過錯。
【2】
一家公司想上市,其業績表現是最為核心的。
從上表來看,生泰爾的業績態勢向好,2017年凈利潤比上年幾乎翻番。但仔細推敲一些數據細節,會發現不少疑點。
比如,公司采購的中藥材價格都非常便宜。以山銀花/金銀花為例,2017年生泰爾的采購均價為38.04元/KG,而據報道可知,當年金銀花因產量少而價格上行,市場價普遍在100元一斤以上。
這不免令人擔心,生泰爾是否在用劣質原材料來加工中藥制劑呢?發審委曾對此提出質疑,要求說明采購價格的確定依據。
此外,發審委還指出,生泰爾的部分產品賣給大型養殖企業的單價要低于中小型養殖戶,但毛利率卻又高于中小型養殖戶。
不應該價格越高毛利越大嗎?難道產品的成本、配方還不一樣?這又不禁令人遐想,價格體系混亂的背后難道存在不可說的利益輸送?
為了能夠成功闖關,生泰爾貌似還有極力壓縮高管薪酬來調節利潤的嫌疑。
2017年,董事長兼總經理江厚生年薪36萬;其夫人薛冬梅身兼董事、外貿部經理二職,年薪為18萬。而董事兼副總經理魯祥武年薪更是低得嚇人,僅為7.2萬元,一個月6000塊錢。
這可是在北京啊!
【3】
能將這樣一份招股書交上去,生泰爾想上市的心得有多急迫?
證監會當然不是吃素的,2018年2月給出了60個問題的反饋意見書。2018年4月,生泰爾提交了招股書的更新版,但對于核心問題并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答復。
2018年10月,證監會中止審查生泰爾。直到昨天(6月20日),證監會召開發審委會議,明確表示生泰爾首發未能通過。
生泰爾的上市之旅戛然而止。
漏洞百出的招股書、令人生疑的騷操作,不顧顏面也要尋求上市,赤裸裸地暴露出了生泰爾想通過IPO撈快錢的真實目的。
就拿最直觀的募資目的來說,生泰爾表示將拿出3億元進行投資建廠擴大產能。是現有產能跟不上市場需求了嗎?并不是,現有產能利用率并不高。
因2017年停產搬廠,以2016年為例,獸藥粉/散劑/預混劑、口服液、針劑、消毒劑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64.02%、69.10%、99.86%(但銷量低)、42.16%,疫苗都沒超過30%。
以現有的產能來看,3億元足以再造一個生泰爾,是否真的有必要嗎?能帶來更多的實際效益嗎?
反正從生泰爾之前的黑歷史來看,很難令人信服。即使將來“闖關”成功,也仍需謹慎投資,搞不好就踩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