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草藥對水產動物致病菌抑殺作用!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2-03-07 15:56 回復:0 關注量:93

查閱近年來中藥抑菌試驗的相關文獻,分別從中草藥體外抑制弧菌屬、氣單胞菌屬、愛德華氏菌屬、黃桿菌屬、假單胞菌屬中的致病菌闡述,并歸納總結其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在體外抑菌試驗中,五倍子和黃連對弧菌屬致病菌的抑、殺效果較好;


五倍子、五味子、烏梅對氣單胞菌屬致病菌的抑、殺作用較好;


五倍子、訶子對愛德華氏菌屬致病菌的殺菌作用較強;


黃連、大黃對黃桿菌屬致病菌的抑、殺效果理想;


宣木瓜等對假單孢菌屬致病菌的抑、殺作用較好;


中草藥對常見的水產動物致病菌體外抑、殺效果理想,體內抑菌效果有待進一步研究,在水產養殖領域的運用具有研究價值。




目前,在水產養殖中由細菌、病毒誘發的病害頻繁發生,病死率較高,給水產養殖業的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蝦類常見的細菌性病害有弧菌、氣單胞菌引起的紅體病、爛鰓病、腸炎、白便、偷死等,魚類常見的細菌病有敗血癥、腹瀉、腸炎、爛鰓、赤皮病等,這些疾病多由弧菌、氣單胞菌、假單胞菌、魚害粘球菌等細菌引起11-31,蟹類常見的疾病有敗血癥、腹水病、顫抖病、甲殼潰瘍病等,致病菌也主要是弧菌、假單胞菌、氣單胞菌等M。近年來,由于抗生素、違禁藥物等化學藥品廣泛運用于漁病防治,使得養殖水體環境日益惡化,同時藥物殘留、耐藥性問題也嚴重制約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更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中草藥防治疾病不易產生耐藥性,殘留量低,而且某些藥物成分還具免疫作用,能改善機體的免疫狀態,提高機體自身的抗菌防病能力。所以,國內的許多學者對中草藥體外抑殺水產致病菌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取得一定的進展。本文以水產養殖中常見的致病菌及其引起的疾病進行分類綜述,并簡要總結中草藥在抑制此類致病菌的研究與應用,以期為防治水產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01


中草藥對弧菌屬致病菌的抑、殺作用


弧菌是海水養殖動物細菌性疾病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弧菌病具有流行面積廣、發病率高等特點。水產養殖中常見的弧菌有:鰻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創傷弧菌、河弧菌等。鰻弧菌是研究最早的病原弧菌,是魚類的一種高致病性病原菌,感染的癥狀主要是敗血癥吲;


副溶血弧菌能引起對蝦、海水魚類體表發炎、充血,如南美白對蝦感染會出現紅腿病、紅體病,同時對鮑,扇貝,蛤,牡蠣等貝類危害性也很大四;感染溶藻弧菌的病魚大多體色較黑,胸腹鰭充血,肌肉潰爛;哈氏弧菌是一種具有發光特性的弧菌,它是對蝦育苗期及養成期的主要病原弧菌,魚類感染哈氏弧菌的主要癥狀為皮下出血、肛門發紅、頭顱兩側、尾鰭末端以及體側出現紅斑,并逐漸發生潰爛;河弧菌生物I型是海水網箱養殖尖吻鱸體表潰爛病的致病菌


實驗表明,五倍子和黃連可以作為防治水產養殖動物弧菌病的首選中草藥藥物;其中五倍子抑菌和殺菌能力最強,五倍子對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麥氏弧菌的MIC和MBC均為1.56mg/mL,對哈氏弧菌的MIC和MBC為3.125 mg/mL;其次是黃連,對溶藻弧菌、河流弧菌、麥氏弧菌的MIC和MBC分別為3.125mg/mL和6.25 mg/mL,對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和MBC分別為6.25 mg/mL和12.5 mg/mL。


張明等用20味中藥對鰻弧菌做抑殺菌的藥敏試驗,并配制1mg/mL的青霉素G鉀和恩諾沙星2個藥液作為對照組,實驗表明,白頭翁、魚腥草醇提物,五倍子、石榴皮水提物對鰻弧菌抑菌作用較明顯,其MIC均為3.125 mg/mL,而殺菌效果顯著的有博落回、白頭翁、石榴皮、黃芩組,MBC均為6.25mg/mL;


鄭天倫等在測定黃芩、大黃、石榴皮、五味子等15種中草藥對大黃魚病原菌一溶藻弧菌的MIC、MBC,也證實石榴皮、地榆、五味子、大黃等4種藥物的抑菌能力最強。


潘漫等采用平板擴散法觀察8種中草藥醇提物對4種致病弧菌(鰻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哈氏弧菌)的體外抑菌的效果。其中,臭椿葉、鹽膚木葉對4種致魚病菌的抑菌圈直徑均在15 mm以上,臭椿醇提物對病菌的MIC均在7.81 mg/mL以下。


02


中草藥對氣單胞菌屬致病菌的抑、殺作用


氣單胞菌屬中的致病菌主要有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豚鼠氣單胞菌、殺鮭氣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的魚類易出現暴發性出血病,如鯉魚、泥鰍的紅斑病,鰱、鳙的“打印病”(腐皮病)等。


溫和氣單胞菌是羅非魚最常見細菌性疾病之一,可以感染幾乎所有的淡水魚類、蛙類、鱉甚至鳥類和哺乳動物,引起腹瀉和敗血癥等為主要癥狀的疾病,如鱖魚、中華鱉細菌病。豚鼠氣單胞菌能引起鰻鱺、虹鱒、甲魚、中華絨鰲蟹和胡子鲇等感染疾病,病癥表現為敗血癥、腸炎、體表潰瘍和豎鱗等


張文青等測定86種常用中草藥對嗜水氣單胞菌的體外抑菌作用,并采用正交試驗研究中草藥配伍對嗜水氣單胞菌的最佳配伍組合,結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烏梅對嗜水氣單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強,最小抑菌濃度和最小殺菌濃度均為12.5 mg/mL,可作為防治水產養殖動物嗜水氣單胞菌病害的首選中草藥。兒茶、五味子和烏梅4種藥分別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時對嗜水氣單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殺菌作用,MIC為5.86 mg/mL,MBC為9.77 mg/mL。


彭金菊等1281用30種中藥及其復方對溫和氣單胞菌進行體外抑菌試驗,實驗發現,五倍子、山茱萸、白芍對溫和氣單胞菌有較強抑菌活性(MIC≤12.5 mg/mL、MBC均為50 mg/mL),五倍子、訶子、五味子、烏梅與清熱燥濕藥、清熱涼血藥、清熱解毒藥組成復方后的抑菌和殺菌能力均大于或等于單藥,尤其與清熱涼血藥組成復方后抑菌和殺菌效果明顯提高。


梁利國等測定18種中草藥煎液對溫和氣單胞菌的抑、殺菌效果,也發現五倍子、蘇木、地錦草、石榴皮等對病原溫和氣單胞菌的抑菌效果較強,其中五倍子的抑菌和殺菌濃度最低,分別為1.56 mg/mL和12 mg/mL。


03


中草藥對愛德華氏菌屬致病菌的抑、殺作用


愛德華氏菌屬歸屬腸桿菌科,有遲鈍愛德華氏菌、鲇魚愛德華氏菌和保科愛德華氏菌3個種。由愛德華氏菌引起的愛德華氏菌病又稱腹水病。遲鈍愛德華氏菌是愛德華氏菌屬中最常見的一種水產病原菌,多種人工養殖的淡水魚和海水魚均有發現感染該菌,如鰻魚、牙鲆、虹鱒、鯔魚等,感染者多出現皮膚、腹部及兩側發生大面積膿瘍,膿瘍邊緣出血,病灶內組織腐爛,溢出強烈惡臭味,腹腔積水或內充滿氣體使腹部膨脹。


鲇魚愛德華氏菌引起的疾病被稱為鲇魚腸道敗血癥(enteric septicemia of caffich,ESC),或者斑點叉尾鲴腸道敗血癥。此外,黃顙魚[321,黑鱸、金體美鳊魚、鳙魚等也可被感染發病。


朱壯春等用倍比稀釋法測定了30種中草藥對牙鲆病原遲鈍愛德華氏菌(LN031012—8,TH030908—5)菌株的體外抗菌活性。試驗結果表明,五倍子、訶子、黃芩、秦皮和紅藤的抑菌作用明顯,最小抑菌濃度(MIC)<12.5 mg/mL,五倍子、訶子的殺菌作用最強,最小殺菌濃度(MBC)<50 mg/mL。


陳言峰等用20味中草藥對遲緩愛德華氏菌做體外抑菌試驗,發現五倍子、烏梅、大青葉、石榴皮的抑菌作用明顯,最小抑菌濃度(MIC)<6.25 mg/mL,最小殺菌濃度(MBC)<50 mg/mL。


馬玉和等也測定了五倍子、石榴皮、訶子、黃芩、烏梅5種中草藥在不同鹽度條件下對遲緩愛德華氏菌抑菌效果,實驗證實,五倍子、訶子、黃芩具有明顯抑菌作用,抑菌圈在都11mm以上,烏梅和石榴皮抑菌效果一般,隨著鹽度的增加,這五種中草藥對遲緩愛德華氏菌的抑制作用都有所增強,抑菌圈大于1 1 mm,抑菌效果明顯。


04


中草藥對黃桿菌屬致病菌的抑、殺作用


柱狀黃桿菌是黃桿菌屬中常見的致病菌,其引起的疾病常稱為“柱形病”。柱狀黃桿菌通常損害魚類的皮膚、鰭和鰓,,其引起疾病的癥狀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爛鰓、爛尾以及內臟充血等[361。柱狀黃桿菌一種世界范圍的水生動物致病菌,不僅是我國重要養殖魚類草魚、鱖等爛鰓病的病原,也是其他重要經濟魚類如斑點又尾鲴和鯉魚等柱形病的病原。


何愛華等研究6種中草藥對4種淡水魚致病菌體外抑菌活性,結果表明,黃連水提物對柱狀黃桿菌抑制作用最佳,其次是大黃和連翹水提物,最小抑菌濃度(MIC)分別為:6.0、9.0、10.0 mg/mL,黃連的抑菌圈直徑達到12.96 mm。


喻運珍等研究大黃、虎杖不同部位提取物以及各部位之間兩兩聯用時對嗜水氣單胞菌和柱狀屈撓桿菌的抑菌效果,結果表明,大黃抑菌效果最好的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對柱狀屈撓桿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CI和最低殺菌濃度MBC均為3.9 Ixg/mL,虎杖抑菌效果最好的為乙醚提取部位,對柱狀屈撓桿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CI和最低殺菌濃度MBC均為0.97g/mL,虎杖和大黃的乙酸乙酯部位、水溶性部位聯用時抑菌效果分別提高了16倍和8~16倍,具有協同作用。


05


中草藥對假單胞菌屬致病菌的抑、殺作用


假單胞菌屬中引起魚病的病原菌主要有熒光假單胞菌、銅綠假單胞菌、鰻炎假單胞菌、水型點狀假單胞菌等。假單胞菌可對多種水生經濟動物致病,引起出血病、赤皮病、白皮病,腐皮病、潰爛病等。


熒光假單胞菌主要引起熱帶魚、鮭科魚類和多種魚類的敗血病和魚類赤皮病,王旭東等的實驗表明,宣木瓜95%乙醇粗提物和蒸餾水粗提物對五種有害菌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95%乙醇粗提物對熒光假單胞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O.98 mg/mL,蒸餾水粗提物的最低抑菌濃度分別為62.50 mg/mL。


羅慶華等研究表明杜仲提取物、大蒜素及制劑對魚害粘球菌、腸型點狀氣單胞菌和熒光假單胞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兩種藥物協同抑菌作用明顯。張傳亮等1431研究中草藥對銅綠假單胞菌體外抑菌的效果,實驗表明黃連、大黃、金銀花、夏枯草、地錦草、丹皮、馬齒覓和連翹8種中草藥對供試耐藥株均有較強的抑制活性,其中黃連、大黃和金銀花的抑菌活性尤為明顯,其MIC值分別介于1.96~125 g/L、7.84。125 g/L和15.68~250 g/L。6 討論綜上所述,很多單味中藥具有抑菌、殺菌作用,如大黃、五倍子、五味子、黃芩等,其抑菌有效成分包括多糖、生物堿、甙類、有機酸類、黃酮類等,不同部位、不同溶劑提取的成分的抑菌效果也不一樣。


對于不同研究者報道的同一種藥物對同一種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結果不盡相同,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試驗手段與條件不一致的結果,也可能與所試菌株毒力的強弱、藥物的采集和貯藏炮制方法有關。復方藥物在體外抑菌實驗研究的較少,主要是對一些清熱解毒藥物展開研究,但相比于單味藥,組方、中藥復方在較低濃度范圍內有更理想的抑菌效果。


因此,中藥復方在防治水產致病方面的運用具有更大的研究價值。此外,目前對中草藥抗菌作用的研究多局限于體外,體內的研究較少,限制因素主要是中藥成分的多樣性,藥理、毒理等研究仍處于前期試驗探索階段,以及用藥環境和方式對藥效產生的影響等等這些問題都待進一步解決。但中草藥具有毒副作用小、殘留少,不易導致病原菌產生耐藥性,其作用也不僅僅在于對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抑殺作用,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機體免疫系統的調節,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今后在漁藥研發方面采用科學合理的研發技術和理念,制定標準化的規章制度,促使漁用中草藥產品向系列化、專業化方向發展,這對于運用中草藥解決水產領域濫用抗生素、違禁藥品等問題將會有非常大的希望。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