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龍骨:古代化石來做藥,或能改善心悸失眠,不妨了解
古風盛行,國潮迭起。當成語遇上中醫藥,又將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為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胡博士說中醫系列特推出“世”說新語欄目,從中醫理論角度出發,重新挖掘成語的中醫價值與內涵,分享成語背后的故事與養生方法,讓讀者感受不一樣的中醫藥文化。
常言飛龍在天,是相當厲害的武俠小說武功招式,古代多比喻帝王在位,亦喻事物處在最鼎盛時期。那“飛龍”在“藥店”是什么意思?又與中醫藥有著怎樣的聯系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解析
飛龍,指中藥龍骨。字面之意為藥店里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境鎏帯磕铣に巍犯蹲x曲歌》:“自從別郎后,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詩中描述一位獨守閨房的女子,因終日思念夫君而消得人憔悴,身子瘦得像只剩一副骨架。
龍骨為何物?
龍骨,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其來源主要為古代哺乳動物如三趾馬、犀類、鹿類、牛類、象類等的骨骼化石,是較常用的化石類礦物藥,所含成分主要為碳酸鈣、磷酸鈣、氧化鎂等。
傳統鑒別經驗認為,龍骨以質硬、表面略具光澤且常有斑紋、斷面色白或具白褐相間花紋、吸濕性強者為佳,斷面無吸濕性、燒之發煙有異臭者不可供藥用。
【性味】甘、澀,平。歸心、肝、腎經。
【功能主治】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常用于治療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癇癲狂;肝陽眩暈;滑脫諸證;濕瘡癢疹,瘡瘍久潰不斂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外用適量。鎮驚安神,平肝潛陽多生用,收斂固澀宜煅用。
【使用注意】濕熱積滯者不宜使用。
多用性
龍骨藥用歷史悠久,早在東漢時期,醫圣張仲景便用龍骨與牡蠣、桂枝、芍藥等組成桂枝龍骨牡蠣湯,用以治療心悸、神昏等證;
又有《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載安沖湯,與白術、黃芪等配伍使用,主治脾氣虛弱、沖脈不固、婦女月經過多、過期不止、不時漏下等;
再有《中醫兒科學》的參附龍牡救逆湯,和人參、制附子等同用,臨床常用于肺炎、腹泄、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腸炎吐泄過多以及某些危重病癥出現的休克早期癥狀;還有諸如龍骨加麻黃根,治療產后虛汗不止等等。
版權說明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云主任中醫藥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系。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即刪。編輯&排版: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