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這野草,古人稱它為“仙草”,嫩葉是美味野菜,煮水滋養肝腎
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著很多的靈丹妙藥,其中大部分都被統稱為“仙草”,如神話傳說中的“彭祖”,就被譽為長壽之神,而它之所以能成為長壽之神,相傳就是常食用武夷山的靈芝所帶來的,故而后世之人便將靈芝美譽為了“仙草”。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這些讓人可以長壽長生、死而復生的仙草并不存在,那些所謂的仙草也都是夸大之言。不過,這些被美譽為仙草的植物,也確實有它們的獨特價值,在某些方面也確實很實用,不然也不會被人們這樣美譽,所以大家還是可以認識并了解下的。
本期,筆者給大家分享農村一種野草,這種野草在古代時,古人就稱它為“仙草”, 嫩葉是美味野菜,煮水滋養肝腎。
說起這種野草,筆者個人覺得大家對它應該不會太陌生,因為它在我國農村地區是一種極為常見的野草,在農村的水溝邊、水田邊、河邊及一些比較潮濕的地方都有生長。而且,這種野草在我國的分布也極廣,幾乎遍及全國各個地區,它就是“鱧腸”。
鱧腸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沒聽過,但它在民間的俗稱叫法很多朋友應該聽過,如旱蓮草、墨旱蓮、墨汁草等。之所以有這些俗稱,其實與鱧腸的生長特點有關。鱧腸是菊科鱧腸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一般都不是很高,多在30厘米左右,最高可達60厘米,算得上是一種比較矮小的野草了。
它的葉子也沒什么特點,長圓狀披針形或者披針形,和很多野草的葉子都十分相似,但它的花卻很有意思,看起來和蓮房(即蓮蓬)很像。另外,鱧腸還有一個特點是其他很多野草都沒有的,那就是搓揉它的莖葉時,會流出黑色的汁液出來,就像墨汁一樣,故而便有了“墨旱蓮”、“墨汁草”等俗稱。
鱧腸是一種適應性和繁殖力都比較強的野草,基本上只要生長,就是成片的生長,再加上它又喜歡生長于農村的水田附近,在很多農村地區,都被農民朋友們當成是害草來看待,可實際上這鱧腸的價值可是很高的哦。
說到鱧腸的價值,就不得不說它在我國古代的名聲了。鱧腸在我國古代可是十分有名的,甚至還被古人們稱之為“水邊的仙草”。
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時珍曰∶鱧,烏魚也,其腸亦烏。此草柔莖,斷之有墨汁出,故名,俗呼墨菜是也。細實頗如蓮房狀,故得蓮名。味甘、酸,性平,無毒。〔主治〕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的,敷之立已。汁涂眉發,生長迅速且繁茂。烏發,益腎陰。止血排膿,通小腸,敷一切瘡。膏點鼻中,益智。”
簡單點來說,鱧腸全草可以入藥,有著滋養肝腎、止血消腫等用處,可用于須發早白、頭暈目眩等問題。而它簡單的用法,便是煮水,煮好之后,用煮出來的汁液洗頭,就可以讓頭發生長的烏黑繁茂。
其實在我國民間,用鱧腸來煮水洗頭很多人都會,但卻不知道它實際有什么作用,看到這里,一些朋友應該就知道了吧。
而除了可以藥用,鱧腸還是一種可食用的野菜。關于鱧腸能作為野菜來食用,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而且也是因為人們經常食用它,才知道了它有養生作用,才把它稱為了“仙草”。
在唐代時,就有一位自稱“虛無子”的采藥老人說過:“別以為只有高山上的靈芝是仙草,這水邊也有仙草,苗長到6寸以后方可開始服用。嫩時可當菜吃,夏秋可采鮮莖葉煎水喝,冬天則用陰干的莖葉煎水飲用。長期堅持,必有所成。活到百歲而發不白,且耳聰目明。”
當然,古代的一些說法有些夸張,但也從側面說明鱧腸的價值確實很高,并且在現代研究中也發現,鱧腸確實在滋養肝腎這方面有著很多的作用。
既然鱧腸是藥食兩用的植物,那么它如何吃呢?一般是在春季時采摘它的嫩莖葉,洗凈后略燙,去除黑色液汁,撈出用水沖洗,控干水分,切段,與肉類炒食。洗凈燙過的菜可做湯食用。或是用大米煮粥,快熟時放入洗凈的鱧腸菜煮至熟,加入調味品即可食用。
總的來說,這鱧腸雖然長得十分普通,但實際價值還是很高的,所以請別小瞧了它,同時也不妨認識并了解下它,或許以后還能用到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