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竹品中藥材品種及藥用價值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2-06-29 16:05 回復:0 關注量:104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類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更兼具食用、藥用以及農業、工業等方面的產業價值,在健康、農業、環保、文創等幸福產業各賽道中都能找到竹類相關的應用場景,竹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全經聯農業科技IP——竹纖維高分子科技,就是基于竹類研究而產生的創新科技成果,目前已在全經聯生態的加速之下,逐步實現產業化和價值化。



各類竹產品



利用竹纖維高分子科技改善土壤環境


令荒漠地區長草長菜


本文由全經聯農業專家、北京中醫生態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劉國棟先生撰寫,從竹類的藥用價值角度詳細介紹了我國竹品中藥材的品種及分類,分享給各位朋友,以深化對竹產業的認知和理解,以共同推動竹產業在各類場景中的應用和發展。


本文作者:


全經聯農業專家、北京中醫生態文化研究會秘書長 劉國棟


北京民族醫藥文化研究促進會食藥專委會副主任 葉曉瑜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這是北宋文學家、美食家蘇軾對竹的愛賞詩句。竹的外表堅韌挺秀、青翠雅潔,既能觀賞,又能食用,還能入藥。


明·盧之頤言竹:冬半而孕,春半而生,夏半代葉,秋半引根。枝必偶,葉必三。中空直上,具木火之象。故筍可發瘡,瀝通經脈,茹主嘔噦,葉清煩熱,皆透達水火之所不及者也。


竹有“君子之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下面我們就逐一介紹一下有關竹葉、竹茹、竹瀝、竹黃、竹實、竹幼稈、竹芯、竹筍、竹蓀、竹燕窩、竹鼠的藥用價值。



淡竹葉



竹葉



中藥中常用的竹葉為淡竹葉,是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干燥莖葉,性味甘、淡,寒。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曬干。可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利尿通淋。用于熱病煩渴,小便短赤澀痛,口舌生瘡。《小兒藥證直訣》的導赤散含有竹葉,常用于治療口腔炎、鵝口瘡、小兒夜啼等心經有熱者。《傷寒論》中的竹葉石膏湯可治傷寒、溫病、暑病之后,余熱未清,氣精兩傷證。現代研究發現淡竹葉具有解熱、利尿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抑制作用。



淡竹葉


竹葉味甘,淡,而性寒。竹葉常用于后世溫病,溫病以溫熱邪氣侵襲人體為主,熱為陽邪,與人體心臟相通,容易損傷人體的津液。而竹葉性寒涼,寒能清熱,葉形象肺,因此竹葉歸心肺二經。竹葉能清心利尿,不但因為性寒,而且竹葉可以將心經火熱從小便導出。《小兒藥證直訣》中記載導赤散一方,便是用竹葉導熱下行。赤不是紅色,而是代表了心臟,心在五行屬火,在色為赤,導赤散意為導心火下行。


醫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載有竹葉石膏湯一方,治療陽明病后期氣陰兩虛,胃氣上逆,從而產生嘔吐,竹葉不僅僅用來輔助石膏大清陽明的火熱邪氣,同時竹葉還可以輔助麥冬,滋陰生津,由此可見竹葉一味藥稱必不可少的。此外《金匱要略》中有竹葉湯一方,治療外有外有風寒,入里化熱,但是人真陽虧虛,寒熱錯雜,唯有竹葉湯一方,可以調暢人體陰陽,祛風清熱。



竹茹



竹茹是禾本科植物青稈竹、大頭典竹或淡竹的莖稈的干燥中間層,又名淡竹茹、青竹茹、竹二青。取新鮮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陰干。前者稱“散竹茹”,后者稱“齊竹茹”。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之功,是一味止吐安胎之良藥。姜汁炒竹茹可以增強止吐的作用。《普濟本事方》的竹茹湯、《金匱要略》中的橘皮竹茹湯,均用竹茹以清胃降逆,治胃熱氣逆,嘔吐頻作。



竹茹


中醫有許多止嘔的藥物,但是能清熱止嘔的藥物卻不多,用的最多的有三種,分別是竹茹、枇杷葉、蘆根,竹茹更是最常用的止嘔藥物。張仲景有橘皮竹茹湯,治療“噦逆者”,補脾胃之虛,且能止胃逆引起的嘔吐、噯氣等癥狀;又有竹皮大丸一方,治療“婦人煩亂嘔逆”,一則取其清熱,二則取其止嘔。一藥而兩功,所謂用藥得當謂之神。


竹茹除了可以清胃熱,止嘔吐以外,竹茹與竹葉都能清心除煩。但是竹茹較之竹葉,竹茹可以化痰。后世有化痰名方溫膽湯,以竹茹配合半夏、陳皮等理氣化痰藥物,治療膽郁痰擾引起的一系列癥候。在溫膽湯的基礎上,又演變出了黃連溫膽湯、滌痰湯等化痰的方劑,較之溫膽湯功效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醫書尚載竹茹可以止血,《千金要方》治“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世醫得效方》治“小便出血”,但止血有許多療效卓著的中藥,竹茹用于止血則不常用。



竹瀝



竹瀝又叫竹油。是禾本科植物粉綠竹、凈竹及同屬數種植物的鮮桿經加熱后自然瀝出的液體,煮沸后,加適量防腐劑制得。竹瀝性味甘、大寒,是一味清熱化痰、涼血除煩之品。肺熱咳嗽痰多,氣喘胸悶,中風舌強,痰涎壅盛,小兒痰熱驚風等,入湯劑可以待其它藥汁煎好后再行兌入,入丸、散劑,可用鮮竹瀝直接送服丸、散藥。《千金要方》中的竹瀝湯即用竹瀝,行清熱化痰、安神除煩的功效。



竹瀝



竹瀝液


竹瀝化痰利竅,清熱降火。竹瀝化痰的作用較之竹茹更勝一籌,對于痰熱蒙蔽心竅導致的重癥,可以使用竹瀝治療。《千金要方》載竹瀝“治中風口噤不知人”,用淡竹瀝一升服。后世治療痰濁上涌引起的中風昏迷,也照此法,先以竹瀝、生姜汁服用。在古代缺少急救手段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救急的措施。竹瀝性潤,因此更適用于燥痰、熱痰。


4


竹黃



竹黃又名天竺黃。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青皮竹或華思勞竹等桿內的分泌液干燥后的塊狀物,秋、冬兩季采收,以色白、質堅光亮、吸濕力強為佳。性味甘、寒,人心、肝二經。含有氫氧化鉀、硅土、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等成分。竹黃有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的功效。用于痰熱蒙蔽、神昏譫語、小兒高熱抽搐、中風不語等癥。臨床常與水牛角、生地黃、牡丹皮、郁金、膽南星同用,清熱豁痰,開竅解郁,涼血定驚;也可與蟬蛻、僵蠶、鉤藤相伍為用,清熱豁痰,祛風定驚。



天然竹黃



加工后竹黃


竹黃是竹子的分泌物干燥后,在竹節內形成了塊狀物。形狀不規則,或顆粒狀,或團塊狀,半透明,質輕而脆。竹黃亦能清熱化痰,與竹瀝相比,竹黃化痰的力量較緩,有形之固態在體內運動緩慢。竹黃為固體,竹瀝為液體,液體流動性大。兩者相較,竹茹屬陽,因此化痰的力量較大。竹黃屬陰,固體定驚的能力大,因此竹黃以清心涼心、定驚見長。



竹芯



又名竹卷心,竹針。是多年生植物竹子的嫩葉。屬于中藥。其性涼,味甘、苦。歸心經和肝經,具有清心除煩,解毒利尿的功效。



竹芯



竹芯茶


清明前后,風雨順時珠滋萬物。“竹芯”集天地之靈氣,匯日月之精華,含苞待放,陰陽化育,此時採集之竹芯,精制成“竹芯茶”,藥性歸經,珍稀名貴。品者:調補陰陽,清除疲勞、解其郁結。嘗者:清肝明目、提神醒腦、洞察秋毫。



竹花/竹實(竹米)



1.竹花


即多年生禾本科竹亞科多種植物的花。初期色淡,后期粉紅色,龜裂。內部粉紅色,肉質,后成木拴質。竹花比較廣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區。多生于衰敗或即將衰敗的竹林中,它的主要寄主為箭竹屬(Fargesia FI′anch)和短穗竹屬舊rachystachyum)植物,短穗竹(B.densiflorum)及其變種毛環短穗竹(var.oillosum)是其最重要的寄主,其寄生率最高,產量最大。




竹花


【藥材名】竹花,我國民間作為藥用,治療虛寒胃疼、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跌打損傷和筋骨酸痛等。


2.竹實(竹米)


竹實,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竹類植物的穎果。功能主治為:《本經》:益氣。《物理小識》:下積。



竹穎果,內部的種子為竹實


竹子的有性生殖則像其他有花植物一樣,先開花,后結籽,完成整個生長周期。竹子開花的周期,也因竹子種類不同有三種類型:少數竹子可以年年開花,開花后竹稈并不死亡,仍然可以抽鞭長筍;大部分竹子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只開一次花,而且有一定周期,從40到80年不等,開花后桿葉枯黃,成片死去,地下莖也逐漸變黑,失去萌發力,結成的種籽即所謂竹米,下種后萌發生長,才能長成新竹,箭竹和華桔竹就屬于這個類型;還有一種類型是不定期零星開花,開花后,竹林并不死去,例如慈竹就是其中的一種。


竹米為竹穎果里去殼的種子或竹實去殼的種子。在我國傳統中醫上,竹米即竹實是一味很重要的藥材,一些藥店也有竹實制造的中成藥銷售。傳統醫學認為竹米具有清熱解毒,舒胃養肝護肺利脾的功效,也是民間很多藥方的成分,運用得當,能夠醫治很多疑難雜癥。




竹實(竹米)



幼竹稈



幼竹稈,又名“仙人杖”,是筍欲成竹時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桂竹多生此。藥用價值:小兒驚癇及夜啼,安身伴睡良。又主痔病,燒為末,服方寸匕。


【藥材名稱】仙人杖


【拼音】Xiān Rén Zhànɡ


【別名】退秧竹(《嶺南采藥錄》),癟竹(《藥材資料匯編》)。


【出處】《本草拾遺》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莖稈。



竹筍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竹列入苞木類,竹筍列入菜部(《本草綱目·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以諸竹筍、苦竹筍、竹筍、淡竹筍、冬筍和筀筍、桃竹筍、刺竹筍、酸筍為分類分別進行了介紹。然而,這種分類確實有些雜亂。清名醫趙學敏曰:“春、冬所出,性皆各別,鮮干諸品,味亦迥殊,則入經絡主治,自不能合一”。


筍有多種,在這里我們按照季節、食性和藥性分冬筍、春筍和鞭筍進行解讀。


1.冬筍


冬筍絕大多數為毛竹(楠竹)之筍,冬月生于地下尚未出土的嫩側芽為冬筍,又名潭筍。因尚未出土,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白嫩”。冬筍也可做藥用。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載:味甘溫(陳芝山宜忌云:味甘性寒),利九竅,通血脈,治吐血衄血,及產后心腹痛,一切血癥,食之肥白人(《食纂》)。消痰滑腸,透毒解酲,發痘疹;中諸筍毒者,生姜、麻油解。小兒及脾虛者,多食難化(《食物宜忌》)。痘疹不出,采未出土冬筍煮粥食,即有生發之意(《不藥良方》)。



冬筍


竹、竹筍、竹葉、竹瀝,藥性是一致的,都是寒性的。只是冬筍,寒性略緩而已。


2.春筍


其佳者曰“豬蹄紅”,冬月即生,埋頭土中,以鋤掘之,可三寸許,其味極鮮,甲于他筍,未出土名豬蹄紅;若長尺許,則其籜圓,故人名“圓筍”,亦名“早筍”,蓋冠諸筍而先出者。


春筍,味甘辛微寒,具有“下氣養血,利膈消痰,化熱爽胃,解渴利水,療風邪,止喘嗽”的功效。(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卷八 諸蔬部·諸筍》)



春筍


3.鞭筍


鞭筍為毛竹地下莖上橫生的根芽。一般可以長至尺許,最長的可以長到十余丈,形狀像長鞭,故名“鞭筍”;又因為它橫伸至地的邊際,與直立竹子的長短相稱,為竹邊,因此又名“邊筍”。


鞭筍的季節比春筍、冬筍長,在整個夏秋季節都可以采挖。在6、7月間,因為雨水充足,氣溫高,它的生長速度最快,出產量最高。但是,這個時候的鞭筍,味淡肉硬,遠不及秋生者佳。



鞭筍


鞭筍,即發于竹邊者,夏秋有之。其生于四月者,曰梅邊,蓋感梅雨濕蒸之氣,而生頗早,味淡肉硬,不如秋生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卷八 諸蔬部·諸筍》)



竹生態衍生中藥



1.竹蓀(竹笙)


竹蓀,別名竹笙、竹菌、竹松、竹萼,是一種真菌,生于竹林之中,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竹笙的營養豐富,而且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



竹蓀


竹蓀,子實體長條形,海綿狀,長10cm~20cm,表面白色至黃白色。菌蓋鐘形,有明顯多角形網格,頂端平,具穿孔。菌裙傘狀,長3~5cm,黃白色,網眼圓形。菌柄白色,中部較粗,直徑約3cm,向兩端漸細。菌托灰色。體輕,質泡松,柔韌不易折斷,斷面中空,壁海綿狀。竹蓀氣香,味淡,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口感嫩滑,營養價值豐富,其中湘菜中的竹蓀芙蓉就是我國名菜之一,竹蓀中也有多種酶和高分子多糖,可以作為藥材使用。



竹蓀品種及部位


注意:黃裙竹蓀的子實體有毒,不可食用;竹蓀易發霉變黃,購買時應觀察是否發霉并聞一下是否有酸味,有酸味多為硫磺處理過,不可食用;另外,烹飪竹蓀之前,先把頂端鐘形菌蓋除去(因菌蓋含有微臭的孢子液),然后用鹽水稍浸泡。


2.竹燕窩


竹燕窩(英文名:Bamboo bird's nest),又名竹菌,竹花,竹菇,竹蓐,是一種非常名貴的真菌類食品。是一種特殊的嫩竹寄生蟲食用竹汁,殘留的竹汁經適宜的溫度和水分生長出來的真菌,同時汲取竹汁,竹蟲的營養,蟲竹菌共生,舉世罕見。其形味如燕窩,口感潤滑,清爽,集鮮、嫩、脆、爽口之特點于一身,營養價值堪比燕窩,故稱植物燕窩。竹燕窩主要產自四川蜀南竹海,貴州也有少量分布。



竹燕窩


3.竹鼠


竹鼠(學名:Rhizomyidae),是屬竹鼠科、竹鼠屬的一種動物。以竹子、芒草、植物莖稈等為食。因吃竹而得名。野生竹鼠分布較少,且花白竹鼠、大竹鼠、中華竹鼠、小竹鼠都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禁止私自捕捉和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竹鼠是集毛皮、肉、藥、觀賞等多方面用途于一身,具有顯著的實用價值和藥用動物經濟價值。《本草綱目》稱:“竹鼠肉甘,平,無毒。補中益氣,解毒”。中醫學認為,竹鼠的血、膽、肝、心、腦、睪丸、腎、牙和骨均可入藥。血清泡酒對治療支氣管哮喘病和糖尿病有特殊功效;膽可明目,提神健腦,可治眼疾和耳聾用竹子牙。



竹鼠


2020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出臺了《關于規范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范圍的通知》(林護發〔2020〕90號),竹鼠列為以食用為目的的禁養之首,未來其藥用價值的開發利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竹子不僅僅產出了多種藥材,而且還產生了眾多的美食,是竹全產業鏈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開發和利用竹品中藥材、竹食材的養生價值,對竹產區的鄉村振興、竹林生態產品的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僅為科普目的



全經聯是以“全產業、新經濟、聯發展”為使命的,由創新企業家和創新企業組成的,以“產業平臺+產業智庫+產業資本+產業IP+產業加速器”為結構和動力的幸福產業生態和價值共生系統。



全經聯(北京)產業加速器有限公司是幸福產業生態運營商。公司以幸福產業運營理論為指導,以幸福產業創新和運營為主線,以全經聯幸福產業生態為支撐,以“產業平臺+產業智庫+產業資本+產業IP+產業加速器”為動能,推動城鎮和企業的創新發展。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