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幾種中藥材草本植物

 
樓主   帖子創(chuàng)建時間:  2022-06-29 16:15 回復:0 關注量:34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yī)藥學的深入研究探索已有幾千年歷史,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應用。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chuàng)醫(y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草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是中草藥的發(fā)源地,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中國各醫(yī)學院校都開設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所講述的內容就是統(tǒng)稱的中草藥。今天我們和大家介紹一下生活中常見的幾種中草藥草本植物:



夏枯草

一、夏枯草:別名:麥穗夏枯草、鐵線夏枯草、麥夏枯、鐵線夏枯、夕句、乃東等,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中國及非洲、歐洲各地,夏枯草生長在山溝水濕地或河岸兩旁濕草叢中,匍匐根莖,節(jié)上生須根,基部多分枝花朵淺紫色。夏枯草藥用功能有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腫痛、頭痛等,被譽為清肝、護肝“圣藥”。



車前草

二、車前草:學名平車前,俗稱車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原產于中國、亞洲非洲及北美地區(qū)。生于草地、河灘、溝邊、草甸、田間及路旁,直根長,具多數側根,多少肉質。根莖短。車前草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泄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痹、咳嗽、皮膚潰瘍等。



魚腥草

三、魚腥草: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草藥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原產于中國、印度及東南亞地區(qū)。魚腥草喜歡在陰濕的地方生長,一般在河邊、溝渠邊,魚腥草莖呈扁圓柱形,扭曲,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節(jié)明顯,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能清熱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牡荊

四、布荊草:別名線葉菊、牡荊、西伯利亞艾菊、兔子毛、疔毒花、兔毛蒿、驚草,是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黃荊的變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地中國、歐洲地區(qū),根莖粗壯。斜升。莖基部被密厚的纖維鞘,不分枝或呈傘房狀分枝。葉具長柄;基生葉倒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荊草花朵為淺紫色,藥用功能可以清熱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鎮(zhèn)驚,調經止血。內服對心跳、失眠、神經衰弱效果顯著,對月經過多,月經不調也有一定療效。外用治腫癰,臁瘡,中耳炎及其它外科化膿性感染疾病。



薄荷

五、薄荷:土名叫“銀丹草”,俗名:香薷草、魚香草、土薄荷、水薄荷、接骨草、水益母、見腫消、野仁丹草、夜息香、貓薄荷。為唇形科植物同屬其他干燥全草。多生于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原產于歐洲及北半球的溫帶地區(qū),在中國也廣泛分布,薄荷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


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fā)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癥。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含有薄荷醇,該物質可清新口氣并具有多種藥性,小劑量食用有助于睡眠。



板藍根

六、板藍根:別名: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是一種中藥材。為罌粟目十字花科菘藍屬植物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進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藥。全世界主要分布在印度東北部 、孟加拉 、緬甸 、泰國等地至中南半島,在中國各地均有種植。板藍根多數生長在潮濕 、溫暖的山地和陰溝中 。 板藍根以根和葉入藥,其根叫板藍根,葉叫大青葉。


板藍根的藥用功能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板藍根的清熱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治療急性感染性疾病。板藍根對降低傷寒、副傷寒等所致的體溫升高,有良好的解熱作用。



艾葉

七、艾草:又名艾蒿、艾葉草,亦稱“純陽之草”。為菊科屬植物艾的干燥葉。原產地在中國,后經植物傳播,在朝鮮、俄羅斯也有生長。艾草是我國普遍生長的一種植物,我國大部分省區(qū)都有分布,多為野生,也有少量栽培。艾草的適應性較強,但以潮濕肥沃的砂質壤土生長較好,在池塘邊、村口、小橋邊,常會長滿野生的艾草。艾草莖具明顯棱條,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綿毛,稀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綠色,密被白色絨毛,裂片邊緣均具鋸齒,筒狀小花帶紅色。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我國古代使用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每至端午節(jié)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稈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用艾葉熏蒸后空氣參數可以達到正常,對產婦和新生兒毒性小、刺激小,因此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藥。



草珊瑚

八、草珊瑚:為金粟蘭科草珊瑚屬多年生常綠草本,又稱腫節(jié)風,俗稱滿山香、觀音茶、九節(jié)花、接骨木等。原產于中國,在世界分布于朝鮮,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印度,斯里蘭卡地區(qū)。其形態(tài)秀麗、四季馨香,具有極高的藥用、食用及觀賞價值。全株供藥用,能清熱解毒、祛風活血、消腫止痛、抗菌消炎。有緩解牙齦疼痛、縮小牙齦上火腫塊、改善炎癥癥狀等功效,無副作用。



大薊

九、大薊:中藥名,別稱大刺兒菜、大刺蓋、老虎脷、山蘿卜、刺蘿卜、牛喳口、雞母刺、大惡雞婆、山老鼠簕。為菊科植物薊的干燥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藥。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產于江蘇、浙江、四川等地。


根長圓錐形,簇生。莖直立,有細縱紋,基部具白絲狀毛。苞片長披針形,多層。花兩性,管狀,紫紅色,花藥頂端有附屬片,基部有尾,冠毛羽狀,暗灰色。入藥具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的功效,對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等癥有治療作用。



梔子

十、山梔子:中藥名,別稱黃梔子、黃果樹、山梔子、紅梔子等。為茜草科植物山梔的果實,常生于低山溫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溝旁、路邊。主要分布我國南北地區(qū)及臺灣等地。梔子的果實是傳統(tǒng)中藥,藥用可以除熱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藥獨特的應用理論,中醫(yī)藥體系越來越完善,整個藥學,從研究技術、生產技術到專業(yè)管理技術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中草藥的療效在當今世界上越來越被重視,像中國的針灸、中草藥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曾經長期相對停滯的植物藥也隨著科技和管理的進步而獲得了新發(fā)展。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