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病防治中常見29種中草藥特性及使用方法
中獸醫藥是我國珍貴的文化瑰寶,用中草藥治療動物疾病有悠久歷史,早在北宋時期,大文學家蘇軾所著的《物類相感志》中就記載有“魚瘦而生白點者名虱,用楓樹皮投水中則愈”的描述。同時我國又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繼承和發揚我中獸醫藥文化傳統,走特色發展之路,符合我國國情。利用中藥作為動物疾病防治的主要藥物,既解決了致病菌的耐藥性問題,又消除了化學藥品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
水產動物機體免疫力下降、陰陽失衡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免疫功能紊亂從而導致其體內各種疾病的多發難治性,也只有從根本上調整心、肝、腎陰陽平衡,亦即機體免疫平衡,才能達到真正治療疾病的效果。抗病毒(或抗細菌)的中草藥,從中藥藥理來講,可提高免疫細胞的活力、激活水產動物體內免疫細胞,并迅速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其優勢是對病毒(或細菌)的復制有極強的抑制、阻斷和直接殺死等作用,可有效地降低肝損傷,很快改善肝功能,在短期內提高其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對肝纖維素化有顯著的抵抗作用,且無毒副作用,可提高水產動物免疫力,重建機體免疫功能,能有效的幫助病體祛邪扶正和固本,對已經損傷的機體進行修補,調節好自身的陰陽平衡,迅速恢復健康,達到治病的目的,臨床研究也證明了中草藥對水產動物的細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等有特效。
各地養殖單位在實際應用中草藥后,已表現出對水產動物的安神、鎮靜、健胃促消化、理氣、活血、養精補益、驅蟲、殺蟲、保健、解毒排毒、抗腫瘤、治肝炎、收斂、抗創傷、抗菌、抑菌、殺滅病毒等多種藥理作用,并已研制出增強水產動物免疫功能、抗應激能力、抗有害微生物、驅蟲殺蟲、保健健胃、促進和幫助消化、促生長、增體重、改善肉質、改進品質和風味等多種中草藥營養保健劑。
圖片
現將水產魚病預防中常用的幾種中草藥介紹如下:
◆1、大黃 又名錦紋、黃良,別名將軍、生軍、馬蹄黃等,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莖入藥,其有效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黃酸、大黃素及蘆薈大黃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有收斂、瀉下、清熱、解毒、破積、去瘀、增加血小板、促進血液凝固等作用。用于爛鰓病、爛鰓病、出血病及白頭白嘴病等。
◇使用方法:全池潑灑,常用量為2.5~3.75PPM,使用前、先將大黃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室溫下浸泡12~24小時,使蒽醌衍生物游離出來,以提高療效,將藥液均勻地灑入水中。可防治魚粘細菌病。使用大黃時加上0.5PPM硫酸銅,療效更好。內服用量5~10克/公斤魚,碾成細粉末拌餌,連用二次(1次/天),可防治粘細菌病。禁與生石灰合用。
據黃琪炎報道,大黃與石灰合用會降低其藥效,大黃與黃柏之間存在拮抗作用;黃柏的有效成份為小檗堿,是一種生物堿,這就說明大黃無論是無機堿還是與有機堿相配伍,都會失去應有的藥效。在大黃與黃柏的復合湯劑中,總蒽醌含量比大黃單藥量中的含量降低27.9%,總生物堿含量比黃柏單味藥中的含量降低62.3%,因而,生產中使用“三黃”合劑(大黃、黃柏、黃芩)治療魚病是不符合藥學效原理的。
◆2、黃芩 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有效成分為黃芩素、黃芩甙、漢黃芩素、黃芩新素等5種黃酮成分。此外,尚含有β—谷甾醇、苯甲酸、黃芩酶等。有抑菌、抗病毒、鎮靜、利尿、保膽、保肝、解毒、消炎及使血糖上升等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爛鰓病、癤瘡、打印病、出血性敗血病、腸炎、尾柄病等。
◇使用方法:取黃芩粉碎成細粉,按5%比例拌餌投喂、5天為一個療程。或將黃芩切細加水浸泡24小時。煎煮三次。使溶液濃度達1%,全池潑灑,連用三天(1次/天)。
◆3、黃連 為毛茛科黃連屬植物,又名雞爪連、川連、味連、土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狀莖入藥,根狀莖含黃連素、黃連堿、甲基黃連堿等,味極苦,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細菌性腸炎。
◆4、黃柏 為蕓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檗的干燥樹皮,又名檗木、檗皮、元柏,落葉喬木。含小柏堿、黃柏堿、木蘭堿以及黃柏內脂和黃柏酮等,以樹皮入藥,有抑菌、解毒、消腫、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魚出血病。
◆5、苦楝 又名楝樹,為楝科落葉喬木。根、莖、葉、果均可入藥, 含川楝素、生物堿、萘酚等、有殺蟲、殺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蟲性鰓病,以及錨頭鳋、中華鳋、毛細線蟲、車輪蟲、隱鞭蟲毛細線蟲等。
◇使用方法:每畝水深1米用馬尾松、苦楝樹葉(或皮)潑灑、每日一次,連用2~3天。取其枝葉30~40公斤,直接堆漚于池中、5~7天撈出殘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
◆6、五倍子 又名倍子、百藥煎、百蟲倉等。為漆科植物鹽膚本的葉上的干燥蟲癭,由五倍子的蚜蟲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質,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殺菌能力強,用于防治白頭白嘴病、白皮病、赤皮病、疥瘡病等。
◆7、大蒜 為百合科植物,以鱗莖入藥,大蒜有效成分為大蒜辣素,為白色油狀液體,有強烈的蒜臭,是一種植物殺菌素,有殺菌作用。新鮮大蒜頭中無大蒜辣素,而有一種無色無臭的大蒜氨酸,在大蒜酶的作用下,大蒜氨酸變成大蒜辣素及二硫化丙稀基而發揮作用。有止痢、殺菌、驅蟲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腸炎病、爛鰓病、錨頭蚤病等。
◆ 8、烏柏 又名油子樹、白烏柏、木摔樹等,落葉喬木。以果、葉入藥。含有生物堿、黃酮類、鞣質類、有機酸、酚類等成分,主要抑菌成分為酚酸類物質。有殺菌、消腫作用,在酸性條件下能溶于水并在生石灰作用下生成沉淀,有增效作用。烏柏葉可防治魚類爛鰓病和白頭白嘴病。
◇用法:將lkg烏柏葉干粉(或鮮葉4kg)用20kg2%生石灰浸泡,并蒸沸10分鐘全池潑灑。
◆9、地錦草 又名奶漿草、血見愁、鋪地紅等,一年生草本。藥用全草,含黃酮類化合物及沒食子酸,有強的抑菌作用,抗菌譜廣,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而具有止血散瘀、清熱解毒作用。主治腸類、爛鰓病。
◇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魚用鮮品2000~2500克煮汁,拌入餌科投喂,每日二次,3天為一療程。投藥前,用20pmm石灰乳全他潑灑,療效更佳。
(1)腸炎病,用地錦草、鐵莧蒜、辣蓼治療,每10 kg魚用三種干草各50 g,或鮮草200~250g,煎煮成藥汁,與餌料混合做成藥餌,每天投喂一次,連續3天。
(2)爛鰓病,每50kg魚每天用0.25~0.5kg干粉,以面粉制糊,拌和餌科,連續投喂3~4天。
◆10、水菖蒲 又名水斂草、石菖蒲、石蜈蚣、白菖蒲等,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莖。有抑菌、抗真菌作用,可防治腸炎病、赤皮病、爛鰓病、水霉病等。
◆11、仙人掌 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每100kg魚用仙人掌0.5kg,大黃粉0.5kg;仙人掌去刺搗爛加水浸泡1~2天,大黃粉浸泡12小時左右,鹽適量,三者同拌入餌料中投喂,連用5天,隨后用硫酸銅液全池潑灑,對細菌性魚病及寄生蟲病療效較好。
◆12、穿心蓮 含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脫氧穿心蓮內酯等,有解毒、消腫、抑茵、止瀉及促進白細胞吞噬細菌等功能。可防治腸炎病,每50kg魚用于草1kg或鮮草1.5kg,煮成藥汁后與餌料混合,待晾干后投喂。穿心蓮對嗜水氣單孢菌(Aeromonas hydrophilus)無明顯的抑菌效果,這些結果與穿心蓮體外抑菌作用很弱的結論一致。因此,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穿心蓮治療魚類細菌性疾病,更多的可能是利用它具有促進白細胞吞噬細菌的功能,而不是它本身直接的抑菌作用。
◆13、南瓜子 葫蘆科植物,含南瓜子氨酸,為驅蟲的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對蟲體有先興奮后麻痹的作用,由于興奮作用可使蟲體縮短,活動顯著增加,甚至引起痙攣性收縮。南瓜子與檳榔合用,表現明顯的協同作用,使蟲體迅速停止活動,完全癱瘓。可用來防治九江頭槽絳蟲病,每萬尾2.5寸的魚種,用南瓜子0.25kg研成粉與0.5kg米糠拌勻,連續投喂3天。
◆14、貫眾 為水龍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多年生草本,主含綿馬素、綿馬酸等,所含綿馬酸對絳蟲有強烈毒性,有驅蟲作用。
可防治:(1)毛細線蟲病,見“楝樹”。(2)許氏絳蟲病,用貫眾的乙醚提取物,每千克魚用4g,做成藥餌一次投喂。
◆15、檳榔 為棕桐科植物檳榔的種子,含生物堿,以檳榔堿堿為主,為驅蟲的有效成分。檳榔堿對絳蟲有較強的麻痹作用,使蟲體癱瘓,失去其吸附于腸粘膜的能力;又由于本品的擬膽堿作用,能增強胃腸蠕動,有利于蟲體排出。治療頭槽綜蟲病,每萬尾魚種用檳榔250g,南瓜子500g研磨成粉,與餌料混合投喂。
◆16、土荊芥 為獲科植物土荊芥的帶有果穗的全草,俗稱臭草,一年生草本,全草入藥,有祛風殺蟲、燥濕解毒之功。藥理試驗證明,土荊芥油對蛔蟲的作用先為興奮,后麻痹,最后產生不可逆強直;對霉菌、致病性皮膚真菌、疥螨、虱蚤、鉤蟲、線蟲有抑制和殺滅作用。主治疥瘡、體內外寄生蟲等病。臨床上治療鰻鱺小瓜蟲病、車輪蟲病可單用土荊芥鮮品煎湯藥浴或與苦楝根皮、煙葉等共同煎湯藥浴,驅除體內線蟲或其它寄生蟲可與百部、使君子等拌料投喂。
◆17、苦參 為豆科落葉小灌木,廣布房前屋后山坡濕地。根、葉入藥,有燥濕、止癢、殺蟲之功,能抗原蟲,對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主治疥癬、皮膚病和體內外寄生蟲病。臨床上治黃鱔皮膚打印病(紅斑病)和鯉魚豎鱗病,可用苦參煎水潑灑,也可和土荊芥等同用;治療甲魚疥癬、毛霉病等可與百部煎汁共用。
◆18、馬鞭草 為馬鞭草科多年生草本,又名鐵馬鞭、鐵掃帚,生于村邊路旁、效野荒地。全草入藥,具清熱解毒、破瘀活血、祛風行濕,通經活絡之功。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卡他球菌、福氏痢疾桿菌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能治療多種魚類疾病,在草魚的赤皮、爛鰓、腸炎、出血4大病并發癥中,可單用或與金銀花、大青、魚腥草等同用煎汁潑灑或內服。在治療甲魚紅脖于病、鰻魚爛鰓病、赤點病和愛德華病時,可與筋骨草、車前草同用。
◆19、白毛藤 為多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又名白英。生于山坡路旁陰濕地或灌木叢中,也有于菜園庭院栽培。全草入藥,具清熱利濕,消腫解毒之功。在魚類疾病中,能抗菌消炎、利濕解毒、涼血保肝。對甲魚的穿孔病、干癟病、脂肪代謝不良癥、白底癥,可用白毛藤、一點紅、筋骨草干粉按3%~5%添加于飼料中,癥狀能明顯改善。對于鰱魚、草魚出血病,草魚打印病、胡子鯰黑體病,可與敗醬草、鬼針草、魚腥草等同用。
◆20、三葉鬼針草 為菊科一年生草本,又名一包針、繡花針、粘身草、劉寄奴等,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曠野,全草入藥。與五葉鬼針草、七葉鬼針草等雖屬同一科,且形態相似,但以三葉鬼針草藥效最好。它有清熱解毒、行瘀消腫、涼血活血之功,對腸內多種致病菌和體外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對草魚腸炎、鰻鱺爛鰓、甲魚紅脖子病、鰻弧菌病都有療效,可單用或與一點紅、馬鞭草、筋骨草同用,用干粉拌飼料投喂,也可煎湯藥浴或潑灑魚池。
◆21、一點紅 為菊科一年生草本,又名葉下紅、紅背子草、兔子草等,生于村旁、路邊、田埂、山坡等濕地,全草入藥。具清熱解毒、涼血保肝之功,對溶血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體內外多種致病菌和皮膚真菌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對于甲魚的紅脖子病、紅底板病,鰻鱺的赤點病、爛尾病,可用一點紅配馬鞭草、筋骨草按3%~5%干粉添加于飼料之中,連續5~7d可控制病情。對于腸炎和各類皮膚病諸如疥瘡、霉菌或寄生蟲病,可將一點紅與苦參、荊芥煎湯,不拘比例,藥浴或潑灑魚池。
◆22、馬尾松 在馬尾松的針葉中,含有松節油、二戊烯等成分,具有殺蟲、殺菌作用,可用來防治多種魚病。當魚發生赤皮、爛腮和腸炎病時,可按每50kg魚用馬尾松針葉0.5kg搗碎,加食鹽50g,拌和青料投喂;或按每0.067公頃魚池用25kg馬尾松針對葉,研成粉末,兌水25kg,向魚池中潑灑;也可按每0.067公頃魚池水深1m,用馬尾針葉35kg,浸泡在魚池進水口處,每天翻動一次。這三種方法,對治療魚的赤皮、爛鰓和腸炎病的效果都較好。
當魚發生錨頭蚤和魚虱病時,可每0.067公頃魚池用馬尾針葉15kg,搗碎后浸泡于水中,用浸出的汁液向魚池潑澆;或每0.067公頃用帶枝的新鮮馬尾松針葉25kg,扎成數小捆,均勻地放入魚池中;也可每0.067公頃魚池用馬松針葉10kg,苦楝葉或果5kg,切碎后熬汁25kg,向魚池中遍灑,每天一次,連灑3d 。這樣,均可撲滅魚錨頭蚤和魚虱病。
當魚池發生青泥苔時,可每畝魚池用馬尾松針葉20千克,經浸泡后,加水磨碎成漿汁25千克,向魚池中潑灑,每天1次,連續2~3天,青泥苔即被殺死。
◆23、大青葉 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葉片。大青葉主要含靛甙、大青葉素、β—固甾醇等,其水煎劑對革蘭氏陽性或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的作用。常與黃連、桅子、赤芍、金銀花等同用,用于防治水產動物的療瘡、腐皮、爛鰓、爛尾等病。用法與用量:按水面1畝、水深1米,用大青葉5公斤加黃連1公斤,加水三次煎汁至藥液20公斤,全池一次潑灑,連用3日,效果較好。
◆24、仙鶴草 為薔薇科植物龍芽草的全草,主要含仙鶴草素、鞣質、仙鶴草內脂、Vk、Vc等成分,具有止血和抑制革蘭氏陽性細菌的作用。按每100公斤魚用仙鶴草全草100g粉碎成極細粉,加2g呋喃唑酮,一同拌于5公斤飼料中自由投喂,對出血病、赤皮病、腸炎病具有極佳的防治效果。主治腸炎病,兼治細菌性爛鰓病:每100公斤魚用仙鶴草0.5公斤,加入適量的水,煮沸10分鐘~15分鐘,連渣帶汁拌米糠揉成團狀,冷卻后投入食臺,連服2天~3天。
◆25、石榴皮 為石榴的干燥果皮,主要含鞣質、生物堿等,具有收斂止瀉、殺蟲和抑菌作用。按每50公斤魚用石榴皮50g、檳榔30g,共同碾碎成細粉,拌勻于5公斤飼料中自由投喂,連喂3~5天,對水產動物的原生蟲、蠕蟲病及水霉病有較好效果。其5~10pmm的水溶液全池潑灑,可有效防治波豆蟲病、車輪蟲病、三代蟲病、線蟲病、絳蟲病等。
◆26、夏枯草 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主要成分為夏枯草甙、生物堿及VB1等,具有清熱散火、散郁結和抑制病毒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于對蝦桿狀病毒病、斑點叉尾鮰病毒、粘球菌等所致的魚病;用法與用量:按每1畝水面,水深1米,取夏枯草和甘草各2公斤,用水煎煮3次,至溶液20公斤全池潑灑,每日一次,連用3~5天,可有效防治上述各種疾病。
◆27、青蒿 為菊科植物青蒿和黃花蒿的干燥或鮮品全草,本品主要含青蒿酮、側柏酮、樟腦、青蒿素等。在治療水產動物疾病時,常與黃芩、丹皮聯用。
◇用法與用量:按每1畝水面,水深1米,用青蒿5公斤、黃芩1公斤、丹皮2公斤,加水100公斤,文火煎至60公斤,取濾液分兩次一天內全池潑灑,對魚類的細菌病、蠕蟲類寄生蟲病、真菌性疾病療效顯著,預防時用量減半。
◆28、艾葉 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莖葉或新鮮全草。主要含側柏酮、側柏醇、杜松烯、水芹烯、VA、VB、Vc、KCl、鞣酸等物質,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等作用,按每1畝水面、水深1米,用艾葉干品10公斤或鮮草30公斤加水60公斤,文火煎至30公斤,取濾液全池潑灑,一日一次,連用3~5天,對魚類的浮頭、出血、赤皮、泛池及粘細菌感染性疾病等的防治有明顯效果。
◆29、煙葉稈 主要含煙堿等成分,主治腸炎病,兼治爛鰓病、赤皮病,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煙葉稈2公斤~3公斤(或煙葉0.5公斤煎汁)與發酵的兔糞10公斤~15公斤拌勻后撤施。
中草藥在防治水產動物病害中的效果已開始為大家所重視,但在研制水產動物的中草藥配方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單一中草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根據中醫獸醫學理論,充分利用各種中草藥的協同作用,發揮其綜合效應,將多種中草藥以一定的比例配伍,研制成的復合型中草藥進行魚病防治,效果非常明顯。如經一些專家的試驗和臨床證實:黃連、黃柏、夏枯草配伍聯用時,可增強殺菌作用16倍;黃連與連翹配伍聯用時,黃連的抗菌性可增強6倍;黃連與甘草配伍時,其抗菌作用可增強5~10倍。
2、處方設計時配伍要合理,選好主藥和輔助藥。即按照中醫理論所提出的“主、輔、佐、使”進行的科學擬方,依法立方,方有所指,遣藥配伍,針對性要強,功能要協調,藥理作用要趨向一致。用藥之道,貴在因時、因地、因種,根據不同病癥靈活組方,“師其法不拘其方”,活潑酌情。
3、注意藥味、藥性、藥理的協同與拮抗作用。配方中將二味或數味藥物有機配伍,其治療效果不單是幾味藥物藥效的疊加,而是互相配合,增強了原藥藥效或產生了新的作用。應嚴禁相反和相惡,避免有拮抗的配伍,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可能產生的毒害。但也應注意不能將過多的藥味隨意組合,防止造成藥物作用互相牽制或互相抵消,影響療效,“用兵之道在于精,用藥之道在于純”。
4、在配方對應注意視不同的水產動物有它的特殊性,有著不同的生理、繁殖習性,有其特殊的發病特點和流行規律。如鱉、龜是肺呼吸;而魚類是鰓呼吸,它們對中草藥藥物濃度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在用中草藥作水體消毒殺菌時,其藥物濃度就不一樣,前者藥物用量可大些,后者量小一些。就是同一種鱉,如稚鱉期、幼鱉期、成鱉期在防病治病過程中,所用的藥量也不相同。
4、給藥方法(內服或體外消毒、水上或水下投喂、粉劑或煎劑)和劑量要注意科學性和合理性。既不要造成浪費,又不要因劑量不足而無效或效果不明顯。如水上投喂和水下投喂用量也不相同,在水下投喂因飼料及藥物易溶解到水中,浪費多,藥物用量就大,否則就吃不到合理的藥量,達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5、所定的配方一般要經過實驗室和生產性試驗兩個階段。只有經過生產性試驗檢驗的好配方和防治方法才是有實用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