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綠色雙輪驅動 涪陵開出百億致富“藥方”
涪陵以“科創+”“綠色+”,為現代農業“培土施肥”,成效顯著。
涪陵青菜頭和涪陵稻米名聲在外,今天,讓我們換一個品類,從一味“藥”說起,解密百億產業背后發展“良方”。
作為國內重要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去年,涪陵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萬畝、累計達10.36萬畝,實現中藥材綜合產值115億元。其中,金蕎麥、厚樸種植規模全國第一。
“新重慶新農村”建設和風勁吹,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踏著春風,深入涪陵藥材種植基地和加工企業,揭開傳統中藥材的科技新面孔……
智慧“把脈” 十萬畝深山埋“綠色金礦”
“靈芝你應該不陌生,但知不知道‘智慧靈芝’呢?”走進涪陵區大順鎮新興村,重慶天同農業生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同農業”)總經理夏一中先賣了個關子。
靈芝作為一例名貴藥材,對生長環境要求極為苛刻,野生靈芝曾經在市場上一株難求。
繞過一片松林,夏一中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領到一片“仙草苑”,一壟壟金黃的靈芝映入眼簾,云霧繚繞,宛若仙境。
天同農業在新興村打造的“仙草苑”。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這就是我們的智慧彌霧噴灌,最大程度還原了野生靈芝的生長環境。”夏一中介紹,這片種植基地采用的智能物聯網信息技術,實時收集匯聚種植區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環境信息,保障靈芝子實體生長的要求。
“智慧靈芝”產區產量相較于傳統培植模式,要高出至少15%以上。企業依托這樣的現代化技術,發展了黃精、石斛等名特中藥材共5000千畝。
這朵“智慧”催養的靈芝仙草,還被搬上過2022智博會展臺,在國內外客商眼前揭開了傳統中藥材的新面孔。
“智慧”靈芝亮相2022智博會。受訪者供圖
天同農業扎根的大順鎮,是涪陵著名的中藥材之鄉,這里生態優勢突出,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2%以上。
大順鎮鎮長辛培常介紹,依托優渥的土壤,大順鎮積極探索“政府+國企+社會資本+村集體+農戶”共贏發展模式,已先后引進太極集團、天同農業等龍頭企業,種植金蕎麥、前胡等傳統中藥材近6萬畝。
大順鎮黃精種植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除了林下飄出藥香,涪陵的藺市、同樂、龍潭等25個鄉鎮都大力培育中藥材種植產業,帶動了6萬余戶農戶通過產業增收。
2022年,涪陵全區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萬畝、累計達10.36萬畝,實現中藥材綜合產值115億元。
科創“培土” 構建全鏈條數字化生態圈
初春的涪陵區山野,松軟肥沃的腐殖質土壤中扎根著各種道地藥材,膨大的根莖正在飽汲營養。
土里長出“綠色黃金”,還要通過延鏈補鏈,才能提高產品附加值。而實現中藥材產品質量標準化,一直是中藥材加工和中醫藥產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痛點。
太極集團數字化車間。涪陵區農業農村委供圖
在太極集團涪陵制藥廠的口服液體制劑數字化車間,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看到,12條全自動高速灌裝生產線和15條全自動高速包裝生產線有序運轉,機械臂“流水作業”,年產藿香正氣口服液可達20億支。
偌大的廠區內,鮮少見到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工業機器人與RGV(有軌制導車)、AGV(自動導引運輸車)等智能裝備。
全產業鏈數字化探索,讓中藥材加工越來越智能化。在此背景下,涪陵深化與太極集團等龍頭企業的聯合聯動,不斷延長產業鏈條。
太極集團制藥車間。涪陵區農業農村委供圖
在前端,涪陵區農業農村委則與西南大學、渝東南農科院等合作,開展中藥材種質基因分析和性能鑒定,讓專家隨時可以為基地里的藥材“把脈問診”。
良方“問診” 農旅融合助推業態升級
從一株草藥到一條產業鏈,讓鄉村走上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在涪陵,到處可見農民收獲和整理藥材的繁忙景象,越來越多的群眾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
以天同農業種植基地為例,高峰時每天務工人員達上百人,村民勞務費已達數百萬元。基地種植所涉及農戶,每年戶均增收至少可達1.8萬元以上。
其“仙草苑”,吸引來的不止采購商,還有尋鮮的游客。2018年,公司以此為契機,通過宅基地“三變”改革建立了“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受訪者供圖
“我以前在家里打零工,一個月最多賺1000多元。后來到了共享農莊做廚子,每個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也解決了社保問題。”村民夏興芳打從心底感謝黨的好政策。
“在家做比到外面務工能賺更多的錢,還有誰愿意出去啊!”五十多歲的王貴淑長期在中藥材基地務工,年均能增收1.8萬元以上。
新興村黨總支書記冉瑞勇算了一筆賬——僅種黃精,集體經濟收入年均可達5萬元以上,不砍樹也能致富!他明顯感受到,這些年,村民外出務工的越來越少了。
康養小鎮規劃圖。受訪者供圖
此外,涪陵還大力推動中藥材農文旅融合發展,依托規劃建設養生醫院、養生民宿、仙空露營基地、八卦攝生道場等后續項目,發展“中藥材+康養旅游”融合業態,打造集生態觀光、科普教育、養生度假為主題的中藥材康養小鎮。
“錢景”見效 為特色產業“培土施肥”
民間有句諺語:吃藥不投方,哪怕用船裝。指藥貴對癥,不在量多。其實,鄉村產業發展同理——一片土地長出什么產業,關鍵在于根據地方特色抓好項目規劃和實施。
對涪陵來說,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就是一劑鄉村產業振興的“良方”。而這劑良方見效背后,少不了“科技+”“綠色+”的“培土施肥”。
村民在專家指導下對藥材進行管護。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涪陵培育壯大“2+X”特色產業集群。其中“2”,所代表的兩項主導產業,就是榨菜和中藥材產業。
扎根前所未有的優渥“土壤”,去年,涪陵新增中藥材種植面積1萬畝、累計達10.36萬畝,實現中藥材綜合產值115億元。其中,金蕎麥、厚樸種植規模全國第一。
在當地,從良種繁育、規模種植,到產地加工、購銷存儲等環節,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區委區政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優質中藥材出品源頭保駕護航,實現產業生態良性循環,也有效帶動了藥材產值的提升。
黃精和靈芝產品。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前景展望 提高農業“含新量”
“錢景”助推“前景”,在已擁有豐沃的中藥材產業“土壤”下,涪陵如何繼續提升農業“新含量”碩果?
涪陵區委書記王志杰對此表示,一方面,要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深化農業科技創新,積極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積極構建農業科技和推廣服務體系,切實給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另一方面,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優勢,開展農業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抓好種業提升、農田宜機化改造、農機宜地化研發,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科技水平。
在涪陵廣袤的森林綠蓋下,當地政府仍在不斷擦亮農業“金字招牌”。百億產業“長勢”旺盛,也正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