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藥:一味藥食同源的果實,能除寒濕而醒脾,還能辟穢化滯

 
樓主   帖子創建時間:  2023-02-16 15:47 回復:0 關注量:204

傳統本草家素有“萬物皆藥”之說,而在我們日常的食物里,確實就存在很多平時當成佐料或者食物的,一旦有事就能馬上成為中藥之品,比如生姜、胡椒、小茴香之類,這種現象就叫做藥食同源。



藥食同源之品,其實并非它們的藥用不明顯,而是在食物這個基本功能來說更常用一些。既然是食物,自然就少不了果實,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種果實。


這種果實原本是一味中藥,能夠健脾祛濕而理氣醒脾,此外還可以辟穢化滯,但日常卻更多以佐料的身份出現,它就是草果。


草果有一種比較獨特的香味,實際上,人們日常做菜還是比較少用的,但遇到有比較濃厚的腥味的菜食時,比如一些魚肉之類,燉食牛羊肉等,草果就是很不錯的避腥佐料了。只不過需要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決定用量,放得太多的話,反而可能導致惡心。


草果入藥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寶慶本草折中》,認為它“主溫中,去惡氣,止嘔逆,消酒毒,快脾暖胃”,性味辛溫燥烈,主要能入脾胃二經。



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以及金元四大家的李東垣《脾胃論》里,也有了草果配屬的方劑。李東垣被稱為補脾派的代表認為,他對草果的認識是 “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益真氣,消一切冷氣膨脹,化瘧,消宿食,解酒毒、果積”。


到了明代,著名醫家張介賓在《景岳全書》里描述草果時,很推崇它獨有的香味,認為它能夠清新口氣而辟穢,只要取一小塊草果含在嘴里,就能解決很多口臭口氣重的問題。


關于草果的藥用價值,大概有如下幾個方面:


1、 溫脾胃:


由于草果性味辛溫,《本草正義》認為,它辛溫燥烈,善于去除寒濕而溫燥醒脾,所以能成為脾胃寒濕諸證的主藥。



歷代醫家手里,草果也確實常見于脾胃寒濕之方里,凡是脾胃寒濕導致的嘔吐泄瀉,都可以用到它。


如果是寒濕引起的氣逆嘔吐,草果溫燥寒濕且能降逆止嘔,常和吳茱萸、干姜、法夏配伍。


如果是寒濕阻礙脾胃氣機之證,脾胃中焦氣機不暢,不能分清泌濁而出現泄瀉,這時候草果就可以和地榆、枳殼之類配伍。


如果脾胃虛寒而大便稀溏,同時伴有手腳發冷,這時候草果就常與補骨脂之類配伍。


還有一種常見情況,那就是夏天冒犯暑濕而致脾胃中阻,就是夏天吐瀉時,草果常與砂仁、扁豆之類配伍,這樣更好地理氣和胃、解暑化濕。



2、辟穢消疫:


這個特點也是草果辛溫燥烈之性決定的,健脾燥濕的同時,還有芳香化濁之功。


古代行旅客商在外時,需要面對各種山嵐瘴氣,這在古代是非常危險的。


草果剛好就有辟穢除疫之能,因為中醫認為,那些山嵐瘴氣都是陰穢之物,而草果大辛大烈,就像烈日照耀下的霧霾一般被消除了。


在實際情況里,那種感受山嵐瘴氣或者時疫多有高熱、腹瀉如注的表現,草果一般和檳榔、常山配伍。



如果只是少許發熱畏寒,草果就常和柴胡、黃芩之類配伍,如果剛好是正氣虛弱時感受瘴氣,還應該適當配伍一些人參之類以培扶正氣。


3、化滯:


脾胃寒濕日久,寒濕之邪也容易成為一種滯留之邪,引起脾胃氣機的郁結,比如常年嗜酒的人,所謂的酒毒也就是一種脾胃的濕濁之邪。


這時候,草果的化滯就能派上用場了,李東垣說它能 “消宿食,解酒毒、果積”。這是因為草果性味辛溫芳香,可以燥濕醒脾而去濕,對于脾胃寒濕夾雜而導致的中焦氣機不暢,常和陳皮、厚樸、山楂之類配伍。



總而言之,草果作為一種廚房佐料的果實,辛溫燥烈的稟性正是其藥用特點,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特點也決定了它可能耗氣動火,一些陰虛血燥、年老體弱的人還是應該謹慎少用的。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