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本草》:魚腦石
拼音Yú Nǎo Shí
英文名Yellow Croaker Earstone, Auricular bones in Fish Head
別名石首魚頭石、石首魚腦中枕、石首魚魫、石首骨、黃魚腦石、魚首石
出處出自《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藥材基源: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或小黃魚頭骨中的耳石。
性狀性狀鑒別,1.大黃魚,耳后呈長卵形,具三棱狀,交端寬圓,后端狹尖,里緣及外緣弧形。長1.5-2.3cm,寬0.8-1.5cm。全體白色,具瓷樣光澤。背面從里緣向外緣逐漸降起呈嵴狀。近里側及外側底部可見到明顯的層狀生長紋,后端有一斜凹溝。背面有橫向嵴棱數條。腹面平滑,交后兩端稍翹起。有一“蝌蚪”形印跡?!膀蝌健钡念^z區昂仰,近圓形,伸達前緣。尾區斜直,為一“T”字形淺溝,尾端擴大,中央有一圓形突起,尾部直達后緣。邊緣溝顯著,寬而短,位于腹面里側緣與“蝌蚪”形印跡之間。質堅硬而脆,斷面可見縱向紋理和生長紋相互交織,具絹弱光澤。氣微,味淡稍澀。
炮制洗凈曬干,放鐵勺內,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聲后,取出放涼。加工時將頭骨中最大的一塊耳石取出,洗凈,晾干。
性味味甘;咸;性寒
歸經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熱解毒。主石淋;小便淋瀝不暢;鼻炎;化膿性中耳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或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吹鼻或麻油調勻滴耳。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