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硇砂
拼音Zǐ Náo Shā
別名堿硇砂、藏腦、腦砂、紅鹽、紅硇砂、藏硇砂、咸硇砂、藏紅鹽
來源藥材基源:為鹵化物類礦物紫色石鹽晶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alite Violaceous
原形態晶體結構屬等軸晶系。多為致密塊狀集合體。有棱角或凹凸不平。暗紫色或紫紅色。解理面顯油脂光澤。硬度2-2.5,性脆,斷口貝殼狀。相對密度2.73,具吸濕性,可溶于水。形成于淺海海灣和瀉湖地帶。由于海水受熱蒸發、鹽分濃縮而沉淀析出。在干旱地區閉流的內陸鹽湖中也有大量沉積。主產于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形成于淺海海灣和瀉湖地帶。由于海水受熱蒸發、鹽分濃縮而沉淀析出。在干旱地區閉流的內陸鹽湖中也有大量沉積。
資源分布:主產于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呈不規則的塊狀結晶。表面暗紫色,無光澤或稍有光澤。體重,質堅而脆,易砸碎。新斷碎面紫紅色,呈砂粒樣結晶,閃爍發光。手摸之有涼感。氣臭、味咸。 以塊整齊、紫紅、斷面晶亮、無雜質者為佳。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性味咸;苦;辛;溫;
歸經肺;胃經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0.6-1g;或入丸、散。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點、撤調敷;或化水點涂。
注意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及潰瘍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