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寒
- 味:苦
- 歸經: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別名
黃連、川連、姜連、川黃連、姜黃連、姜川連、姜制黃連、萸連、萸黃連、炒黃連、吳萸黃連、酒連、酒黃連、酒飲連、豬膽汁炒黃連、鹽炒黃連、黃連炭、
黃連-中藥材
姜汁炒川連、尾連等
原植物
1.黃連:多年生草本,根莖有分枝,形如雞爪。葉基生,有長柄;葉片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邊緣有鋸齒。花葶1~2條,頂生,聚傘花序有3~8花。2.云連:葉中央裂片卵狀棱形或長棱形。羽狀深裂3~6對。
性味歸經
(根)苦,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黃連-藥用部分
應用
1.用于濕熱內蘊、腸胃濕熱、嘔吐、瀉痢等癥。配黃芩、大黃等,能治濕熱內蘊之證。對濕熱留戀腸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黃芩、葛根等以治瀉痢。 2.用于溫病高熱、口渴煩躁、血熱妄行、以及熱毒瘡瘍等。治溫病高熱、心火亢盛,配伍梔子、連翹等;對于血熱妄行,可配伍黃芩、大黃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藥同用。此外,黃連還可用于胃火熾盛的中消證,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
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炮制
黃連 除去雜質,潤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時搗碎。 酒黃連 取凈黃連,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黃酒12.5kg。 姜黃連 取凈黃連,照姜汁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生姜12.5kg。 萸黃連 取吳茱萸加適量水煎煮,煎液與凈黃連拌勻,待液吸盡,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吳茱萸10kg。 酒黃連、姜黃連、萸黃連照上述總灰分的方法測定,均不得過 4.0%。
黃連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原植物
1.黃連:多年生草本,根莖有分枝,形如雞爪。葉基生,有長柄;葉片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邊緣有鋸齒。花葶1~2條,頂生,聚傘花序有3~8花。2.云連:葉中央裂片卵狀棱形或長棱形。羽狀深裂3~6對。
性味歸經
(根)苦,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黃連-藥用部分
應用
1.用于濕熱內蘊、腸胃濕熱、嘔吐、瀉痢等癥。配黃芩、大黃等,能治濕熱內蘊之證。對濕熱留戀腸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黃芩、葛根等以治瀉痢。
2.用于溫病高熱、口渴煩躁、血熱妄行、以及熱毒瘡瘍等。治溫病高熱、心火亢盛,配伍梔子、連翹等;對于血熱妄行,可配伍黃芩、大黃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藥同用。此外,黃連還可用于胃火熾盛的中消證,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煎服,2~5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
本品大苦大寒,過服久服易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用。苦燥傷津,陰虛津傷者慎用。
炮制
黃連 除去雜質,潤透后切薄片,晾干,或用時搗碎。
酒黃連 取凈黃連,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黃酒12.5kg。
姜黃連 取凈黃連,照姜汁炙法(附錄Ⅱ D)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生姜12.5kg。
萸黃連 取吳茱萸加適量水煎煮,煎液與凈黃連拌勻,待液吸盡,炒干。
每100kg黃連 ,用吳茱萸10kg。
酒黃連、姜黃連、萸黃連照上述總灰分的方法測定,均不得過 4.0%。
黃連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