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寒
- 味:苦
- 歸經: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呈類圓柱形、圓錐形、紡錘形、卵圓形或一面平坦一面隆起的塊片,長3~17厘米,直徑3-9厘米。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習稱錦紋,系由微細的類白色薄壁組織與棕紅色射線交錯而成,有時根莖可見散在的星點(異型維管束),未除盡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模皺紋及縱溝,頂端有莖葉殘基,切面多凹凸不平。質堅實,有的中心稍松軟,不易折斷,折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顆粒忤,根莖髓部寬。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質
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不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采收加工 秋末或次春采挖,除去雜質,刮去粗皮,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晾干。
性味歸經 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撲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灑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于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于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熱有瘀出血癥。
用量用法 煎服,3~10克,用于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