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溫
- 味:辛
- 歸經:入脾、胃二經。
草果
【異名】草果仁(《傳信適用方》),草果子(《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來源】為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
【植物形態】草果多年生草本,叢生,高達2.5米。
【采集】10~11月果實開始成熟,變為紅褐色而未開裂時采收,曬干或微火烘干。
【藥材】干燥果實呈橢圃形,具三鈍棱,長2~4厘米,直徑1~2.5厘米。
質堅硬,破開后,內為灰白色。
氣微弱,種子破碎時發出特異的臭氣,味辛辣。
以個大、飽滿,表面紅棕色者為佳。
主產于云南、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辛,溫。
①《飲膳正要》:味辛,性溫,無毒。
②《本經逢原》:辛,溫,澀,無毒。
③《本草從新》:辛,熱。
【歸經】《入脾、胃二經。
【功用主治-草果的功效】燥濕除寒,祛痰截瘧,消食化亂治瘧疾,痰飲痞滿,脘腹冷痛,反胃,嘔吐,瀉痢,食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
【宜忌】氣虛或血虧,無寒濕實邪者忌服。
食療價值 姜科草本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實。主產于云南、廣西、貴州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或低溫干燥。微炒、搗碎用。
性味辛溫。能燥濕散寒。溫燥之性勝于草豆蔻。用于脾胃寒虛,脘腹脹痛,嘔吐或腹瀉。常與草豆蔻同用。
可以用來制作鹵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