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蚊蠅多了起來。蚊子和蒼蠅可以傳播多種傳染病,如登革熱、瘧疾、乙型腦炎、痢疾、霍亂、傷寒等。個別體質敏感的人還會發生蟲咬皮炎、感染甚至休克。自古至今,民間積累了豐富的驅蚊蠅經驗,值得發掘利用。
本草驅蚊蠅
浮萍驅蚊李時珍《本草綱目》引孫思邈驗方:五月取浮萍陰干,燒煙可以驅蚊。宋代《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干,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雄黃是一味有毒的廣譜驅蟲藥,也能驅蚊蟲。浮萍中略加一點雄黃驅蚊效果更好,但是雄黃焚燒出來煙氣味臭穢,令人不悅,不適合現代使用。《衛生易簡方》記載:“浮萍、羌活為末,焚之,蚊自絕。”《外治壽世方》記載“取池中浮萍曬干,晚間與蒼術、白芷同焚,蚊感其氣,悉化為水”。這里羌活、蒼術、白芷等中藥都是辛香開竅、化濕辟穢之品,特別適用于長夏濕熱交蒸之季使用。
艾蒿燒煙驅蚊端午節前后,多地民俗常用艾蒿數枝掛于門旁,具有祛邪和防蟲的作用。艾蒿燃燒后形成的煙霧中富含揮發油,帶有極強的芳香氣味,具有殺滅或抑制細菌、真菌的作用。陸游有詩曰:“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快。”至今我國北方人民夏日仍喜用艾草熏煙驅蚊,花期的茵陳蒿也可用來熏蚊。艾葉也是制作香囊和香薰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苦楝花驅蚊《衛生易簡方》記載“用苦楝花、柏子、菖蒲各一兩,為末。慢火燒,聞氣自去”。這是將苦楝花和柏子仁、石菖蒲配伍在一起做成香篆使用。還記載:“夜明砂與海金砂二味同和苦楝花,每到黃昏燒一捻,蚊蟲飛去別人家。”夜明砂為蝙蝠的糞便,蝙蝠以蚊為食,是蚊子的克星,故而取用。苦楝子為極苦寒的藥物,臨床上是一味功效良好的殺蟲藥。苦楝花是氣味清香之品,較少作為藥用,常用于香薰療法,兼有驅蚊作用。
薺菜花驅蚊薺菜為十字花科植物,是早春的一種常見野菜,百姓喜食。人們皆知薺菜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卻不知薺菜還能驅蚊。《衛生易簡方》記載“清明日,日未出時,采薺菜花枝,候干。夏間做挑燈杖,能祛蚊。及取花,陰干,暑月置近燈燭,令蚊蛾不侵,故名護生草。”薺菜的枝葉和花被燈火熏烤時能夠散發出具有驅蚊效果的香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將薺菜陰干,懸掛于墻角,或者作為插花,在美化室內環境的同時還可收驅蚊之效。
藁本驅蠅《外治壽世方》中記載“用藁本煎湯,浸抹布,拭酒器并桌子,(蠅)自不來。”這個方法簡便可取。藁本具有濃烈香氣,臨床常用來發散風寒,治療太陽發熱頭痛,取其水煎液外擦餐具餐桌,有消毒防蠅之效。蒼蠅生于穢濁之地,而藁本具有芳香辟穢之力。
迷迭香驅蚊
迷迭香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全草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海藥本草》記載:“迷迭香,味平,不治疾。燒之祛鬼氣,合羌活為丸散,夜燒之,辟蚊蚋。”羌活是一味具有芳香之氣的升清辟穢藥物。迷迭香配伍羌活做成藥散做香篆使用,也可以加入蜂蜜作成香丸,置炭火之上熏香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迷迭香芳香走竄之性較強,用量不宜過大,且應遠離孕婦。
驅蚊止癢驗方
止癢藥酒黃連3克、大黃5克、鮮銀花10克、重樓10克、鮮薄荷10克、芒硝2克、苦參3克。用75%酒精500毫升,浸泡7天,過濾后去渣,再加入清水100毫升,裝入小噴壺備用。如遇蚊蟲叮咬,不要搔抓,取此藥酒噴于患處。輕者一次即可止癢消腫,重者數次即愈,且無留痕之憂。亦可用于蜜蜂螫傷,刺毛蟲螫傷甚至蜈蚣咬傷,涂抹數次即愈。
驅蚊香囊艾葉30克、浮萍6克、白芷12克、藁本10克、石菖蒲10克、迷迭香6克,雄黃3克,共研粗面,取適量裝入無紡布袋內做成香囊,帶在身上或掛與床頭,既有祛濕之效,又有驅蚊之功。
驅蚊線香浮萍10克、蒼術6克、白芷6克、迷迭香3克、榆樹皮40克,共研極細面,冷水調成膏,然后用擠香器做成線香,陰干。使用時點燃,可熏香驅蚊。(孫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