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閆占峰,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耳鼻喉分會常務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青年委員,中國中藥協會耳鼻研喉科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一陣秋風吹過,有些人揉揉鼻子,開始不停打噴嚏、流清涕,這是感冒了嗎?實則不然,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發作了。
過敏性鼻炎,中醫稱為“鼻鼽”,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流清涕、鼻塞、鼻癢等,嚴重者可伴有嗅覺下降,炎癥反應可通過黏膜累及鄰近器官,導致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咽喉炎等。因過敏原的不同,分為季節性和常年性兩大類。其中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春季以花粉過敏為主,而秋季則以葎草過敏為主。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因環境因素、氣候因素、經濟水平差距較大,過敏性鼻炎患病率存在較大差異。
發病機制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鼻黏膜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其本質是I型變態反應,是過敏反應的類型之一。當鼻腔黏膜接收到環境中變應原的刺激,會產生特異性抗體,在體內經過復雜的生理過程,誘發一系列癥狀。過敏性鼻炎雖稱之為“炎”,但并非由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導致。當機體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時,抗體初次產生,此時往往不發生打噴嚏、流清涕等癥狀。當機體再次接觸相同變應原時,隨著刺激的累加,既往產生的抗體在體內開始“工作”,導致鼻腔黏膜血管擴張,鼻腔分泌物增多,刺激黏膜中的神經末梢,引起鼻癢、打噴嚏、流清水樣涕等一系列癥狀。若鼻腔黏膜明顯腫脹,阻塞鼻腔影響呼吸,使得氣味分子無法隨吸入的氣流到達嗅區黏膜,則表現為嗅覺下降。
癥狀鑒別
有打噴嚏、流清涕、鼻塞癥狀就一定是過敏性鼻炎嗎?答案是否定的。鼻炎根據病因分類,可以分為很多種,其中癥狀與過敏性鼻炎相似的有血管運動性鼻炎、感染性鼻炎、藥物性鼻炎等。
血管運動性鼻炎又稱特發性鼻炎,發病機制不明,可能與鼻黏膜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有關,表現為接觸冷空氣、刺激性氣味、煙草煙霧,或體育運動、強烈情感反應后,出現發作性噴嚏、大量清涕癥狀。這類患者雖然癥狀與過敏性鼻炎相似,但過敏原監測呈陰性,往往沒有鼻癢、眼癢等刺激癥狀。
感染性鼻炎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即通常說的“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上火”等。這類患者雖然也有鼻塞、嗅覺下降、流清涕癥狀,但常伴有發熱、頭痛、乏力、四肢酸痛等癥狀,往往有受涼病史。如果出現以上癥狀,建議到醫院接受專科檢查,由醫生綜合查體和檢查指標給出相應處理。
藥物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發作鼻塞嚴重時,減充血劑可有效緩解鼻部癥狀,市面上常見的鼻用藥物大多有此類成分。這類藥物雖然能快速緩解鼻塞、流涕癥狀,但不能長期使用。許多患者因缺乏專業醫師指導,長期應用此類藥物,劑量越用越大,頻率越用越高,逐漸產生依賴,發展為藥物性鼻炎,大量噴用藥物仍不能改善鼻塞癥狀,發展為藥物性鼻炎。
中醫治療方法
過敏性鼻炎的診斷相對復雜,需要結合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影像學等多個項目綜合評估。切忌根據癥狀片面猜測,盲目用藥,如有癥狀應盡快就醫,明確診斷后在醫師指導下規范、系統用藥,以免延誤病情。西醫治療在過敏性鼻炎急性期可快速控制癥狀,中醫治療可以在急性期緩解癥狀,降低癥狀峰值,減輕患者疾病痛苦。中醫主要有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中藥口服過敏性鼻炎的常見證型有肺氣虛寒、脾氣虛弱、腎陽不足、肺經伏熱等。因各人體質不同,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配方劑進行個體化治療。
針灸治療針灸治療鼻炎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具有作用直接、起效快的特點。鼻內針刺法治療有助于快速緩解過敏性鼻炎急性期癥狀。
中醫薰藥治療將芳香通竅類的中藥如薄荷、辛夷、川芎等藥物研磨成粗顆粒,制成香囊隨身攜帶,可起到通竅利鼻的作用,緩解過敏性鼻炎發作期鼻塞癥狀。
中藥滴鼻法將芳香通竅類的中藥制成藥液進行滴鼻或鼻腔沖洗,使藥物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具有吸收起效快、使用方便的優點。適用于不耐受口服中藥的患者,對于兒童患者,鼻腔局部給藥更易于接受。
預防保健
物理防護過敏性鼻炎患者在發作時節應注意物理防護,如減少戶外活動時長、出門時佩戴口罩,每天進行鼻腔沖洗等,減少過敏原對鼻腔黏膜的刺激,以減輕過敏相關癥狀。
飲食養生過敏性鼻炎患者應減少食用生冷、寒涼、辛辣食物。秋日人體易受燥邪侵襲,燥邪較重時易傷津損肺,耗傷肺氣,致使肺氣虛弱。生冷食物會加重肺氣損耗,而辛辣食物加重燥邪侵襲,兩者均有可能導致過敏性鼻炎癥狀加重。
經穴養生過敏性鼻炎發作時,可通過按摩鼻通、迎香等穴位改善局部癥狀。也可于三伏天時貼敷肺俞、大椎、膻中等穴位,以緩解癥狀,縮短發作時間。
情志養生《黃帝內經》提到“憂傷肺”,故過敏性鼻炎患者應調暢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額外耗損。
過敏性鼻炎難以根治,治療以控制癥狀、減少發作為主。患者在發作期應接受規范、系統、連續性治療,避免因治療不當導致萎縮性鼻炎、藥物性鼻炎等其他鼻部疾病。另外,過敏性鼻炎好發季節同時也是上呼吸道感染高發時期,如果出現相關癥狀,應盡快就醫,避免因自行治療不對癥、不規范而導致癥狀遷延不愈,或誤診漏診,影響日常工作生活。(閆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