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4日,在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的一間實驗室里,研究員們屏息凝神,緊張地等待著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樣品抗瘧實驗的最后結果。終于,結果出來了,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實驗室沸騰了,課題組組長屠呦呦的臉上也終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屠呦呦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出自《詩經》古老的詩句,仿佛冥冥中注定了屠呦呦與青蒿素的不解之緣。正如青蒿這一不起眼的菊科植物,看似普通,卻蘊藏著能拯救性命的巨大能量。屠呦呦數十年如一日執著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低調無聞,卻正是她和團隊的發現治愈了全世界兩億多飽受瘧疾折磨的患者。
《肘后備急方》中對青蒿有記載
1967年5月23日,“全國瘧疾防治研究協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時年39歲的屠呦呦就此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抗瘧中藥研發。半個世紀中,數百次的實驗,數百次的失敗和希望交替,失敗與成功交織出青蒿素曲折的探索過程。每一次突破和發現,都凝聚著眾多科研人員的智慧和心血。1978年11月,青蒿素治療瘧疾科研成果鑒定會終于宣告了青蒿素的誕生。而后,經過多年的實驗改良,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衛生部新藥證書。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青蒿素列入品目。來自東方的神藥終于走向世界,成為救億萬人民于病痛的濟世良方。
屠呦呦
2015年12月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屠呦呦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證書、獎章和獎金。在場嘉賓起立致敬,音樂廳里回蕩著持久的熱烈掌聲。此時,距離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樣品抗瘧實驗取得成功已經過去了44年。這位長年奔波于科研一線的抗瘧專家終究憑借著對瘧疾治療作出的突出貢獻,為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捧回了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項,讓中醫藥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絢爛的光芒。
榮譽紛至沓來:201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福布斯中國科技50女性、《時代周刊》10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人物、BBC“20世紀最具標志性人物”候選人……炙熱的目光已經聚焦在了這位為世界醫學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的女科學家身上,而她的生活仍一如往常。2016年,她拿出諾貝爾獎獎金中的100萬元人民幣捐贈給北京大學醫學部設立“屠呦呦醫藥人才獎勵基金”,又把100萬元人民幣捐給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創新基金,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中醫藥科研。
2019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頒授勛章。同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發布《關于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同志學習的決定》,號召全國中醫藥行業向屠呦呦同志學習。《決定》指出,學習屠呦呦同志,就是要胸懷祖國、敢于擔當,秉承科學報國的家國情懷,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始終把“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作為人生追求,以舍我其誰、勇于獻身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為建設健康中國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直到今天,年近九旬的屠呦呦還未把自己納入退休人員行列。為中醫藥事業培養更多的后繼人才,成為她90歲以后的新目標。
屠呦呦于2019年獲得“共和國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