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過后,晝夜溫差不斷加大。濃濃的秋意襲來,許多人會感覺皮膚干燥,有時出現干咳,這些變化提醒大家,應該及時調整飲食起居,做好“秋季養生”。
中秋是天氣轉換的分界點。中秋節一過,天氣明顯轉涼,人體新陳代謝漸緩,容易出現感冒、咳嗽、腹瀉、便秘等癥狀。秋季應該如何養生,讓我們一起聽聽中醫專家怎么說。
縣中醫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加索認為,中醫注重四季養生,講究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醫養生要和自然界的陰陽相協調,秋天天氣轉涼,萬物成熟,是豐收的季節。人體要適應季節變化,注意養收。中醫認為秋屬金,和五臟六腑中的肺相對應。氣候以燥為主,燥容易傷陰,主要表現為易口干舌燥,鼻干咳嗽,痰少。
醫生告訴記者,秋季養生首先注意跟隨季節變化調整作息,早睡早起,才能收斂肺氣和神氣,隨季節作息,順應天地變化,才能更好地保護肺部免于被秋燥所傷,保持活力,預防疾病的復發。
中醫提示,在飲食方面應少吃辛辣多吃酸味的東西,特別是應季的石榴、葡萄等水果,有利于鞏固人的陰液。俗話說,秋瓜壞洞,瓜類性寒涼,容易損傷脾胃引起腹瀉。秋季養收,運動量不宜過大,不宜大量出汗,大汗旺陽傷陰,與養生的原則相違背。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家庭團聚,聚餐難免少不了,但秋天貼膘一定要學會正確的方式方法,不要盲目進補,避免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的癥狀。
專家提示,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郁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才能保生機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