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養生的話題。
最近的活動,好多國內和北美的專家發表了演講,我都參與了,講得非常好,可以說代表了當今中醫界對養生的主流看法。以前我很少去參加這些活動,我也和張社長說,不管是在溫哥華還是在中國,我都屬于中醫界的另類,好多學術上的看法和處理方法和現行所謂的主流都不太一樣,甚至是分歧比較大的,所以導致了好多東西也不能說,說了以后好像和別人沖突比較大。今天臨時救場,在這里提及一些有分歧的問題,大家聽就可以了,如果覺得有些觀點不好接受,就不要太當真,這也是代表我們流派自己的觀點而已。
養生與治療同源,卻非等同
幾年前,我也講過一個養生課,主要談的是飲食養生,題目是《移民的飲食結構調整》。 實際上,我過去想把養生的幾大塊大概的觀點都和大家匯報一下,但只做了飲食養生,其它的幾項都還沒有做。傳統養生可以分成四大塊,第一是性情,第二是飲食,第三是起居,第四是男女。 就是百姓生活的這四個大方面才能夠真正地去養生,如果你單獨一個方面養生,其他方面都害生的時候,最后根本談不到養生。所以我一直有個觀點,養生和中醫的臨床治療同源,但不是一個東西。現在很多人,包括中醫界有大批的人,認為中醫就是養生,養生就是中醫。在出現大健康之后,就更多人覺得中醫就是大健康,就是養生。實際上我自己有截然不同的概念,要先清楚什么是健康,然后才能談到什么是大健康。現在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在這個主流的社會上,實際對“健康”這個詞的界定都不是很準確和地道的。
我有一個劃分,就是在唐宋之前,宋元為一個分界線(以成無己的《注解傷寒論》為代表),之前為古中醫,宋元到民國之間(以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為代表)是傳統中醫,從民國到現在就叫現代中醫。我現在可能會談一些概念,大部分都屬于古中醫的范圍。在古中醫的概念中,“健”和“康”是兩個部分。“健”就是有充沛的人體能量,人沒有能量那就不健了。那“康”呢?“康”就是人體機能把這些能量循環輸送到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包括現在說到人體細胞的時候,那些通道的通達叫做“康”。所以“健”、“康”加在一起是什么?就是要有足夠的原始能量,而且人體可以非常暢達的把這些能量輸送到所有的組織器官,這就叫“健康”。所以說,不管是不健的還是不康的,都可以統稱為不健康。
大健康:身心靈三位一體
當然了,剛才說的健康的概念,大部分還停留在人體以肉身為基礎之上,在古中醫里面還談到一個概念,就是所謂的身體,每一個人有三個身體。第一個,就是剛才所談到的所謂的外在有形有象的,看得見摸得著的肉體的身體;第二個,是自己內心的一些思想活動和追求的意識,所謂心理的身體;還有一個身體叫靈性的身體,就是儒道學術中提到的“頭頂三尺有神明”,這個神明不是說外在有什么神仙,而是自己無形無象的神靈的身體。人體應該有三個身體的結合。剛才我們談的健康的概念是以有形有象的身體談到的,那叫健康,那大健康呢?我個人認為真正的大健康是把這三個身體統一在一起考慮,一個靈性的身體,一個心理的身體,一個肉體的身體。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有一種體會,有一些疾病是由不良情緒,或者是所謂的沒能化解的心靈創傷慢慢導致的。你看,心靈的身體影響著肉體的身體。還有一些病,現在叫什么呢?叫所謂的“世紀癌癥”,焦慮癥、抑郁癥被稱為“世紀癌癥”。我們發現,這些問題是他的肉體身體沒有特別明顯的病理改變,主要是因為靈性的身體和心理的身體發生了偏差,而因為這兩個偏差影響到肉體身體的綜合效應的時候,就出現了所謂的抑郁癥、焦慮癥。所以現在在醫學界是被稱為所謂的“世紀癌癥”,號稱發病率比感冒還高,有醫學統計說四秒鐘就有一個人感冒,據說抑郁癥的發病速度遠遠高于感冒的速度,而且現在基本上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藥物。現在的醫學,就是西醫和現代中醫,它們的治療靶點在哪?都在我們剛才說的有形有象、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體上,是解決肉體身體的各種癥狀不適和疾病的,一言以蔽之,就是解決肉身身體的健和康而已,對于心理的身體和靈性的身體沒有涉及,所以現在西醫和中醫都是不完全的。
在座的人很多都比較年輕,我歲數也不大,但是我從小是和那些老人家一起長大,可能聽到的一些老事情比較多一點。在過去中國的傳統社會下,1952年之前有它的社會結構,現代醫學進入醫院之前是沒有西醫院沒有西醫的,那時候有的就是中醫。而且除了皇家的中醫院,剩下的就是以現在說的中醫館或者是中醫診所的形式出現,這是一種。但是另外還有一種,1952年之前在中國社會一直存在的一個機構,1952年后再也沒有了,很多人也不知道它曾經存在,不知道它在老百姓的養生治病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完完全全消失掉了,這個名詞過去叫“公所” 。在以前的中國社會,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公所是必然存在的,但是1952年被取締之后再也沒有了,而且也沒有出現過其他這種形式的機構。老輩人有一句話,當時的公所比現在的銀行儲蓄所遍布的比例要高得多,也就是說在老百姓心目中,公所占的位置比銀行重要多了。
這個公所是干什么的呢?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治療心理和靈性疾病的。無獨有偶,在西方社會也是這樣的,西方社會一直有一個職業,現在還有,就是心理醫生。但是從社會的認識來講,我覺得它擺的位置不是很恰當,不是傳統的位置。心理醫生所做的事情和過去公所所做的事情幾乎是同類。當然,以前和現在的心理醫生有很大的區別,很多操作的方式、理念區別比較大。但是不管怎么區別,它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解決靈性問題。西方是心理學家來做,中國公所的人呢?是誰來做?都是佛家、道家、甚至儒家修行有成的大德們,要積功累德做好事的時候,就到某一公所里面,呆上三五個月,也許三年五年,就是給當地的百姓解決這個靈性問題。
公所沒了,但是大家發現社會還存在什么呢?就是中國人的寺廟,不管是道家的還是佛家的,在西方是天主教的教堂,我們發現,這個社會是同樣的,對一個人來講,它們是被需要的。東方的寺廟、西方的教堂,它們主要的職能是讓人的內心有所歸依,避免像走失的孩子一樣,不知歸處,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任何底線,無所畏懼。無所畏懼會做出很多荒唐的事情,害人、害己。所以不管是東方的中國社會,還是西方社會,都有設立這么幾項相關的機構,讓人心有所寄,心有所畏,在這種情況下才出現的道德,形成道德的底線。借用天主教的一個詞,叫做“三位一體”,身心靈同治,只是在不同的機構里面各自負責的接入點不同而已。
可是現在呢?西方醫院是醫院,教堂是教堂,心理醫生是心理醫生,互相之間基本上是割裂的,心理醫生不知道什么情況下需要專科醫生的幫忙,也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那些神職人員的幫忙。其他也一樣。沒有交叉的結果就使每一個個體都分裂了,割裂了就沒法真正做到三位一體。所以疾病是怎么來的?就是這么來的。天下的所有病,人身的所有病,都是不能三位一體才生的病。
分裂是什么?分裂之后就是對立,對立的最終就是互相都傷害,大的范圍上說就會出現戰爭。分裂是大的不康。剛才說健康的概念了,康是小康的概念,能量的傳遞叫康,大不康的概念是什么?就是你我之間沒有交通,分裂了。交通是怎么樣的?就是一個康一個通道,斷的通道就是不康的。所以我們剛才說的,身、心、靈分裂就是大不康,疾病的來源就是這樣的。現在老百姓分裂之后,在醫院里面所有實驗室的數據都檢查不出問題的時候,就發明了一個詞叫“亞健康”。健康就是健康,不健康就是不健康,亞健康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無可奈何的名詞,只能說你現在定的健康的標準不夠精確,所以才有灰色地帶,才有亞健康。所以我們是反對“亞健康”這個詞的。剛才說了,因為身、心、靈割裂,分離之后不能合一,才慢慢出現的各種各樣的疾病。
移星換宿、抽爻換卦比喻養生、治療
在張社長發的上課通知里面,引用了我上次養生課上談到理念就是中醫治療和中醫養生有區別,中醫養生是移星換宿。什么叫移星換宿呢?北斗七星隨時可見于北天空,在以地球為參照點的時候就能看到它不停地旋轉,但是旋轉的后面有28星宿固定不變,古人認為它是恒定不變的坐標。隨著北斗斗勺,也就是天干位置的不同,古人就定下了時間——月份、季節。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的斗勺在動的時候,比如現在進入小寒節了,進入小寒節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移星換宿。如果我們還保持冬至的樣子,冬至和小寒差十五天,如果我們的身心不能隨著北斗星移星換宿,我們和天地之間是不康的,沒能和它溝通上,這是一個大的不康。所以養生也是這樣的,進到小寒了,我們的身心就要調整成小寒的狀態,這就是養生。
中醫的治病呢?就是說剛才談到的,你會生病是因為你和天地不同步,是因為不康,本來小寒節的時候你應該把身心調整成小寒狀態,如果還在冬至的時候,那就是不康。這時候怎么辦?就需要醫生來抽爻換卦,把你停留在冬至那種情況抽爻變卦,用針灸、按摩、中藥等方法,變化成小寒的樣子,就和天地同步了,這就叫中醫的治病。
最近美國興起了一個新療法,宣傳得很熱門,就是所謂的基因配對,對于一些惡性癌癥等等特別難治的疾病,用基因配對的方法來治療,據說有效率非常高。從這基因配對,我們回來看看老祖宗過去是怎么說的。了解基因學的人多少都知道一點,所謂的染色體是三十二對,這個數字很有意思,《易經》里面一直談到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正好是三十二對,在古中醫里面的玄部就是用抽爻換卦的方法,用八八六十四卦三十二對調整人的狀態,來恢復健康,這就是基因層。所以說,現在最流行的東西老祖宗不是沒有,而是現在的人們不認識它。
當然了,現在古中醫的傳承應該很少,在我印象中,五六十年代以前偶爾還有學者寫的文章透露出這方面的東西,七十年代之后公開的文章基本上就沒有了。現在都是所謂的經方派,而且是狹義的經方派,只有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才叫經方,除此之外都不是。這里要說一句,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屬于古中醫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而且只是天部的外部,它屬于天部的八目部。古中醫有天地玄黃四部,天部包括八目部和三綱部,三綱部和八目部現在都有流傳,這門學說有一個名詞叫玄儒傳承。現在的醫學界,包括國內民間的部分,基本上是一邊倒,就認為《傷寒論》的經方體系是最高的,就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實際上不是,它只是過去的傳承,是古中醫的天部的一部分,而且不是唯一,它只是八目部,而核心的是三綱部。現在三綱部很少人說,沒有聯系起來,其實這兩個是同一個枝上不同的分杈而已。
我們說遠了,就是在古中醫的全部內容中,它用的一些東西,和現在所謂的高科技的基因配對的理念是一樣的,但是它的實際操作的理法比現在醫學的基因配對更復雜更有效一點,方法也更全面。
性情養生:淡化“我”找回“吾”
剛才我們談到的所謂的三個身體,一個靈性身體,一個肉體的身體,一個心理的身體,我們在古文里面還有一個名詞,每一個人幾乎是天天在用,一個是“我”,一個是“吾”。我們在讀古文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古人說“吾”,現在很少人用這個字。實際上我們回歸到其本意的時候,會發現很有意思。儒道文化中有璇璣的概念,藏密文化里面也談到一個詞——心輪,也叫萬象輪,璇璣萬象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怎么擺那個指針,它就會顯出什么象來,看心里的我你怎么認識。以肉身為自己的時候是一個身體,如果以靈性那個身體為自己的時候又是一個,所以古人叫“陰我陽吾”之術,這是兩個身體。當今社會“吾”這個詞沒有了,這個意念也沒有了,所以更多的是物化,完完全全的就是等同于這個物質的身體。而古人不是這樣,古人說你從“我”必須要返回到“吾”,這是人生的途徑,而把肉身的我等同于“我”的時候就是多災多難的。
為什么多災多難?過去有一個說法,“我”是什么?就是一個背著斧頭拿著戈的,天天是掙扎的、對立的、分裂的,總想找一個對手爭斗。如果找不到明確的對手,就直接自我傷害。所以說“我”是萬病之源,只要有“我”的存在就是萬病之源,要想養生就要淡化這個“我”,我找回自己的那個“吾”。所以,古人有舍生取義一說。中國人還有一個詞就是“天生地養”,現在我們一直強調母親,好像孩子是母親生的,沒有父親什么事,只是更多地關注母親,強調地養的關系,天生沒有了,丟的東西太多了。
剛才我們說,總體的理法上,養生有四大部——性情、飲食、起居、男女。性情養生是什么?性情要弱化這個“我”,找回自己的“吾”,要找到身心靈三位一體,三個統一,離對立遠了,離疾病也就遠了。
飲食養生:三位一體、因時因地
飲食養生是什么?飲食并不是一味地養身體,比如說氨基酸、脂肪什么的,不只是這樣的,這是必須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全部。我記得幾年前有一個朋友問我一個問題,他養了一盆茉莉花,問我這盆花怎么養?我說茉莉花的花有香味、有花姿,你想要什么?如果是叫它的枝葉很漂亮,花色保持持久,你就按西方園藝師說的,用各種的肥料去養它,它的花期就會延長,顏色很鮮嫩。但是它有缺點,這個花開出來不香,沒有什么味道。如果你想要這個味道,那就用最傳統的農家的東西去養它,味道很正,很濃烈。但是它的枝葉不漂亮,花期也很短。
大家從我這個故事可以看到養生是什么嗎?如果你偏走一面,只養它的形,是沒有味道的。現在的人都是物質豐富,有房、有車,相當于花形很漂亮,枝葉很茂盛,但是沒有味道,活得沒有意義,對吧?有的人就是一味地追求味道,王朔講的,“玩的就是心跳”,喜歡各種很危險的活動,包括世界各地所謂的吸毒人員,為什么吸毒?追求味道,不管是吸大麻、海洛因還是鴉片,他吸完了之后,自己心里和靈性的味道是很濃烈多彩的。所以說,一味追求味道就會落到那樣,一味追求物質豐富就會覺得沒有味道,活得沒有意義。這都是不能三位一體導致出來的。
剛才李老師在車上談到一件事情,說在中國只要是三十五歲以上的已婚婦女,大部分都有婦科病,只要是從事醫療的人都這種感受。為什么女人就這么多災多難呢?就應該這樣受罪生病嗎?要找原因,過去的社會是這樣嗎?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一談女性更年期綜合征,好像幾乎每一個女性都要面臨,都要去挨那一段時間。我問一下,三十年前的中國人,在中國這個大地上有誰聽說過更年期綜合征?有誰看到過自己祖輩的女人在那個年齡段出現過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沒有,或者是很少的。但是現在幾乎是每一個人都逃不過的東西,為什么?我們背著斧頭拿著戈去找人打架,打不著別人的時候,斧頭就砍自己腦袋了,就是這樣的。天天外面都是敵人,都是對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時候,那只有一個對手——就是自己,那就要把自己殺伐掉。在中國傳統社會下,有什么時候全民對于有形有象看得這么重?只有現在。過去“我”是很虛化的,現在的“我”是非常非常頑固,根深蒂固的。
現在談到飲食,飲食養身是什么?飲食是要養肉身的我,還要養靈性的我,同樣,還要養心理的我。所以,中國的飲食文化有一個講究是“色香味俱全”,要吃得開心,吃得高興,在吃的過程中滿足了心理的我,而所謂的營養成分又影響了肉身的我,里面還富含著一些現在的自然科學沒有過分關注的營養,用來養靈性的我。
我們中國是以種子為主要食物的,很多人都知道一粒種子即便生下來很飽滿,儲存得很好,你儲存三年之后它的發芽率是很低的,不如當天的發芽率高。如果按現在分析,什么氨基酸等等,它損失的并沒有多少,那為什么不發芽?所以我一直和朋友們說,盡量要吃應季新鮮的水果,因為它里面富含著所謂的生機和生氣,那是養生。在中國不同的地域環境下,還出現了幾大所謂的飲食流派,川菜、粵菜、魯菜等等,為什么呢?不同文化導致的。川菜吃麻吃辣,為什么?因為四川是濕冷的地方,用麻來去濕,用辣來克寒,是和當地的環境配套的。你把這個麻辣的味道挪到廣東的時候,讓吃粵菜的人吃,他一口下去就說上火了。我們再看粵菜,平淡偏甜口,為什么?廣東地區屬于熱帶地區,經常是出汗的,陰液損失很多,所以要用甜口的東西來滋補它,都是相輔相成的。這就是簡單的飲食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