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醫來說,有些人可能會有一些誤解,例如認為中醫在吃中藥,中藥的療效緩慢,而中醫只用于治療慢性或不治之癥。
其實,這些觀點都是一些誤解,中醫是祖國五千年文化的沉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今天,編輯將整理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誤解,讓我們看看你是否有過這樣的誤解。
食療可以“消除一切疾病”
中醫上我們總說“五谷養,蔬果助”,意思就是人體的主要營養要靠五谷來維持,蔬菜用來補充人體的其他營養。中醫分為內護和外護。內護是精、氣、神,外護是皮、骨、肌。
中醫特別注重內部護理,現在大多數人講的是外部護理,比如怎么吃,怎么運動。如果內養有問題,就靠吃來解決的話簡直就是是扯淡。
“比葫蘆畫瓢“養生
中醫強調治病要“因證而異”,養生要“因人而異”,切忌“畫瓢”。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所以每個人的養生法也不一樣。中醫非常注重辨證。比如在補藥中,要通過看、聞、問、切來區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然后用補氣、血、陰、陽的方法來對癥。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季節,不同的身體狀況會導致用不同的方法。
在養生之前,最好先請專業醫生判斷體質再養生。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選擇休閑養生場所
近年來,刮痧、拔罐等中醫手法成為眾多休閑會所、美容院、洗浴中心、減肥機構的亮點。
醫生是重要組成部分,好的醫生很容易幫你診斷問題。但如果私人單位的一些醫生不懂醫學原理,只掌握一些穴位和按摩手法,是不可能檢查出是否有全身性問題的。
生病了再養生
從古至今,中醫一直以“治未病”為主,強調無病預防。很多人認為自己身體很好,體檢也找不到什么問題,所以不需要養生。其實不是。
中醫講究調理,養生重在生活方式。人要對虛無無動于衷,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其次,有時候活著。不規律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很多人生病的原因,也是三高、肥胖和亞健康的原因之一。
第三,吃好,不要暴飲暴食,或者隨意節食,不要偏食,營養均衡是養生的重要一環。最后,運動。中醫健身養生歷史悠久,但強調“切不可過分”。走路,太極拳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
中醫養生的七種不良心理
1.自私
自私太重,斤斤計較,以自我為中心,這個世界的好處只能靠自己賺,否則,你會怨聲載道。有這種心理,整天坐立不安,焦躁不安,必然會危及身心健康。
2.戒備
“人比人強,讓人生氣。”沒有人能比自己更好。這種思維是最不能接受的。不僅容易引起同齡人、同事、鄰居和家人之間的摩擦,還會讓自己的日常生活受挫。
3.貪婪心理
富貴重利,貪欲過度,苦與痛會導致無數的疾病。
4.陰險的心理
心胸狹窄,詭計多端,以調節他人為樂。這種陰險的人不僅活的不易,也是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
5.抑郁
天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總覺得不開心。但是中醫里“怕自己老得快,會后悔自己有病。”如果不去掉這顆心,就更容易生病。
6.懷疑
對親人朋友同事缺乏起碼的信任和尊重。需要注意的是,過度猜疑是導致家庭不和諧、人際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
7.回歸心理
總是沉湎于過去的回憶,依仗舊賣舊,不喜歡一切新事物。如果不去掉這顆心,就會落伍,會變得疲憊,會虧錢,會經過深思熟慮而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