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曹煒,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副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濕病分會常務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名詞術語成果轉化與規范推廣”項目評審專家。
一提到風濕病,大多數人就會把它和關節疾病掛鉤。其實,風濕病是一種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200多種疾病在內的復雜性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復雜,病程漫長,治療難度大。
中醫學將風濕病歸屬于“痹證”范疇,在辨證論治基礎之上,運用綜合療法往往可達事半功倍之效。日常鍛煉可扶助人體正氣,強身健體。“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對于廣大風濕病患者來說,通過堅持日常自我鍛煉來防治風濕病,不失為一種既方便可行又科學有效的方法。
目前,風濕病患者的日常鍛煉普及率并不樂觀。很多人仍然認識不到日常運動鍛煉的作用,運動意識淡薄,且鍛煉的依從性和持久性較差。有的人因為鍛煉后感覺關節疼痛加重,從而抵抗、拒絕鍛煉,日久則會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加重關節粘連狀況。還有的人不懂得控制鍛煉強度及時間,導致關節肌肉負擔過重,反而會加重病情。
在常規治療的同時,選擇合理簡單、易操作且具有針對性的日常鍛煉方法,可以有效減少關節疼痛及僵硬感,同時可以緩解疲乏感,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抗病能力,在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階段分緩急
風濕病通常分為急性發作期和病情緩解期。風濕病患者應根據具體病情和個人身體狀況,參考醫生的合理建議,明確病情所處階段。
急性發作期時關節有明顯的紅、腫、熱、痛或全身癥狀明顯者,此時應主要以臥床休息為主。大約2~3周后,待病情有所好轉,可在床上進行一些局部關節功能鍛煉,如病變關節的局部按摩及屈伸運動。同時也可借助一些家中日常小工具來輔助鍛煉,如通過手指夾握核桃,或握彈力球鍛煉手指關節,或雙手拉彈力帶以活動鍛煉肩關節等。
病情處于緩解期時,則可在局部關節活動的基礎之上選擇一些適當的鍛煉方法,如散步、短程慢跑、廣播體操、中華傳統功法等。
方式巧選擇
風濕病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靈活選擇整體或局部鍛煉的種類或方式,要先針對疼痛病變部位,隨后再開始全身性的鍛煉。避免單一的鍛煉方式,盡可能做到鍛煉方式多樣化。
中華傳統導引術八段錦起源于北宋,距今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因共有八節運動,故冠以“八段錦”之美稱。八段錦動作緩慢柔和,張弛有度,松緊相濟,追求精氣神三者的協調統一,動作簡單易學,無需器械輔助,將中醫的陰陽五行、經絡學說相互融合,可溝通人體表里內外,運動到身體的各個關節部位,以強筋健骨、養氣壯力,具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調和臟腑之功,可作為風濕病患者日常鍛煉的首選方式。
同時也可選擇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散步、游泳等。還可配合關節活動操:手指彈鋼琴,頸項畫米字,肩肘爬墻練,胸背多挺擴,腰部轉側看,膝腿空蹬車,腳踝常屈伸。靈活選擇運動方式。當某些病變關節自主活動有困難時,可在他人幫助下或借助器械輔助運動。
時間把握好
對于風濕病患者而言,必須堅持每日鍛煉,不可半途而廢,否則達不到鍛煉效果。但每次鍛煉時間也不可過長,避免加重關節肌肉負擔,反而不利于病情控制。
建議風濕病患者詳細計劃適合自己的鍛煉時間。固定鍛煉時間,并在手機上設置定時提醒,養成每天按時鍛煉的習慣。在病情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每周鍛煉次數保證3~4次,每次鍛煉時間不少于30分鐘。若病情控制較為理想,身體耐受性較好,可適當增加鍛煉頻率,并延長每次鍛煉時間。對于手指、手腕、腳踝等小關節的伸展按摩活動可早晚各1次,每次時間10~15分鐘。
同時,還要注意日常最佳鍛煉時間的把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患者,通常晨起時會有關節僵硬不舒感,活動后可緩解,所以可以選擇在清晨進行一些溫和不劇烈的活動,如關節活動操、局部關節的伸展按摩等,其余的活動如傳統功法、散步、游泳等可安排在午睡后至晚飯前的時間段內進行。
宜忌要牢記
堅持鍛煉不等于運動越多越好。
鍛煉前注意做好放松及準備運動。鍛煉宜從較小強度開始,不可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貴在堅持。以“微微似欲汗出”為最佳效果,不可大汗淋漓。
避免運動劇烈、消耗體力過多的項目,如快跑、足球、籃球、長跑、爬山等。
最簡便有效的檢測運動效果的方法是:自我感覺運動后心情愉悅,脈搏及血壓穩定,食欲及睡眠良好,則運動量適宜。反之則表明運動量超過身體負荷,應及時進行調整。
選擇場地平坦、避風避寒的鍛煉環境,遠離陰暗潮濕環境。鍛煉出汗較多時,及時用干毛巾擦干,運動之后及時更換汗濕衣物,注意保暖,避免風、寒、濕等邪氣入侵。
鍛煉之后,可選擇局部按摩、拉伸、熱毛巾熱敷等方式,放松關節肌肉。及時補充水分,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并注意補充身體所需營養,飲食營養均衡,保證充足睡眠,有利于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