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物多樣性與世界傳統醫藥”為主題的系列推進中醫藥國際傳播研究的學術活動在云南中醫藥大學舉行。
期間,系列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人類學專業委員會成立,第九屆中醫西學國際論壇開幕,第二屆中醫藥國際化與世界傳統醫學研討會舉行,云南中醫藥大學世界傳統醫學研究院成立,發布新書《世界傳統醫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漢董,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國醫大師沈寶藩,首屆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方邦江,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桑濱生、云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吳學燦等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參加大會,對世界中聯中醫人類學專委會成立及系列學術活動的舉行表示祝賀。
大會主題為“生物多樣性與世界傳統醫藥”
參會的專家學者認為,中醫藥為中國乃至全世界和人類共同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科院院士孫漢董
中科院院士仝小林
專家們提出,在傳承中醫藥精華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不僅是中醫藥工作者、愛好者的心聲與愿望,更是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與關鍵。
云南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王翠崗當選世界中聯中醫人類學專業委員會會長。
各方聲音
王翠崗(云南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
專委會將致力于汲取人類學理論及方法,推動多學科的交叉和整合,關注并帶動形成以“中醫人類學”研究為中心的世界范圍內的學術共同體,為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熊磊(云南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世界中聯中醫人類學專業委員會在云南中醫藥大學掛牌成立,標志著學校的中醫西學和中醫人類學研究已從中國走向世界。這是學校向世界傳播中醫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和中醫故事的生動實踐。
夏劍鋒(云南省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
云南中醫藥大學作為云南省首家承擔國家級中醫藥海外中心建設項目的高校,為云南中醫藥文化“走出去”邁出了關鍵一步,為南亞東南亞及周邊國家民眾提供中醫藥服務、共享中醫藥健康福利,開展中醫藥公共外交、為輻射中心建設作出了貢獻。
豐富活動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人類學專業委員會成立
云南中醫藥大學聯合上海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共同發起成立世界傳統醫學研究院,整合國內外開展世界傳統醫學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的資源和優勢,開展世界傳統醫學的理論、臨證、藥物、預防保健、文化傳播等方面的研究。
《云南本草博物》展示中醫藥成果
在中醫人類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學術年會、第九屆中醫西學國際論壇、第二屆中醫藥國際化與世界傳統醫學研討會上,來自海內外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通過云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分別就生物多樣性的博物學視野、傳統醫藥與生物多樣性相互依存、中醫人類學的前沿與思考、針灸應用的西方影響、中醫在法國的推廣、針灸在瑞士的傳播歷史、中醫藥跨文化的精準傳播與話語構建等內容進行學術交流探討。
中醫人類學歷史沿革
什么是中醫人類學?
中醫人類學是以中醫藥整體觀念、辯證思維促進人類學理論的發展,以人類學理論與方法思考中醫藥創新的學術研究。
作為云南省唯一的中醫藥本科院校,云南中醫藥大學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重視中醫藥傳承,推進中醫藥發展國際化研究。
云南中醫藥大學
2011年
學校引進人類學學者賀霆教授,拉開中醫西學和中醫人類學系統研究的序幕。
2012年
學校以建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中醫人類學”為契機,成立中醫西學研究所,組建中醫西學博物館,成為全國首批探索“中醫人類學”學科定位和“中醫西學”推廣研究的中醫藥高等院校,中醫藥文化海外傳播逐漸成為學校的研究重點和特色。
2013年起
云南中醫藥大學發起舉辦“中醫西學國際論壇”,通過東西方交流對話,分享歐美及東南亞地區關于植物藥用價值、針灸功效及原理等方面的跨國界、跨領域、跨學科研究成果,進一步促進對西方中醫藥的學術研究,增進東西方中醫藥文化的交流對話。
2017年
“孔子學院總部國際(西學)中醫文化推廣研究基地”在學校正式掛牌,標志著學校中醫人類學研究從理論邁向實踐。
2019年
云南中醫藥大學承擔的首個中醫藥海外中心建設項目——云南中國-緬甸中醫藥中心揭牌;同一年,云南中醫藥大學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開始聯合主辦“中醫藥國際化與世界傳統醫學研討會”,致力于中醫文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推廣。
2021年
學校獲批在老撾建立國家級中醫藥海外中心“中國—老撾中醫藥中心”。
截至目前,相關研究團隊已經完成在法國、英國、美國、加拿大、瑞士、德國、西班牙,緬甸等地區人類學田野調查。獲國家社科規劃辦立項6個社科基金項目,及10余項省廳級科研項目。2012年設立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學科“中醫人類學”順利通過驗收,2017年招收6名碩士研究生,彰顯著中醫人類學學科體系日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