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看到不少患者朋友因為飲食習慣不當而造成脾胃的損傷,從而患上了現代醫學定義的“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潰瘍”、“膽汁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腸潰瘍”,還有“幽門螺旋桿菌超標的”等等。
反正就是“吃嘛嘛不香”、“想吃到流口水偏偏不能吃也不敢吃”,動輒吃了胃疼腹脹、噯氣吞酸、頻頻放屁而便意不暢,或拉或嘔或便秘。
什么是亞健康狀態呢?中醫學認為首先是“消患于未兆”、“濟羸劣以獲安”,其次才是治病。這里所謂的“未兆”,即未有顯著疾病征兆之時;所謂“羸劣”,即虛損或不太健康,但不一定是有病,這正是現代人所說的亞健康狀態。
養生,即保養生命。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采用中醫養生方式進行保養至關重要。中醫養生是建立在傳統中醫理論基礎之上的養生之道,如今,中醫養生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人群健康生活的流行趨勢。中醫理論博大精深,不少研究學者持有五行學說、陰陽學說等理念,但是從其本源來看,都是與疾病防治和養生有關。營養均衡、運動適宜、睡眠充足、控制煙酒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健康四大基石,也是中醫養生作用機制的關鍵,對機體康健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黃帝內經》曰:“五谷為養、五畜為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意思是說,我們的日常飲食應該注意谷類、禽肉、蔬菜、水果等營養要素的均衡搭配,才能補充人體的氣血精微,促進脾胃正常的消化功能,從而達到保健的目的。
健康科學的飲食除了要合理搭配,還應講究飲食的方法,做到飲食有節,即注意控制進食的量和時間,如要細嚼慢咽,不能暴飲暴食,用餐時應專心,并保持愉快心情的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健的一個重要方面,有利于身體健康生長、發育;反之,則會影響人體健康。
細嚼慢咽,可以幫助脾胃對食物充分消化吸收,減輕胃腸負擔。而暴飲暴食則容易增加胃腸負擔,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進而損傷脾胃功能。
治未病的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醫學理念也是中醫養生的最高境界,即“ 醫學的目的在僅僅是治療疾病,更重要的是讓你不生病”。中醫養生堅持“ 治未病” 理念就是讓人們少生病甚至不生病,從而有效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必須指出的是,中醫養生并不是單一依靠傳統的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