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闡述了四季養生之道,其中冬季閉藏,萬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內,人們應順應天時,遵循“冬藏”之道,以防寒邪為冬季養生第一要務。
三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人體皮膚干燥,毛孔閉塞,氣血不暢。寒冷最易傷陽,容易出現四肢畏寒、脾胃虛寒、不耐寒冷等癥狀。所以,這時候最適合進行艾灸,借助艾灸之陽氣溫通經脈。冬至為一年至陰之時,此后陽氣開始逐漸生發。三九時節進行艾灸,正符合天時,順應了自然界陽升之氣,可大大增強艾灸的溫補之力,尤其適合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婦科疾病、骨關節疾病、脾胃功能虛弱,以及體質虛弱的人群。中醫認為,艾灸以熱治寒,可鼓舞正氣,驅散體內寒氣,以調理虛證、寒證,還可以平衡陰陽,調整氣血,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具有強身、防病、治病的效果。
艾灸保健時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原則:第一,頻次不宜太高,建議一周2~3次即可;第二,穴位不必太多,日常調養灸3~5個穴位足矣。
呼吸系統疾病可灸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消化系統疾病可選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婦科疾病可選腎俞、關元、中極、足三里、三陰交;身體健康者為防病保健,也可獨灸足三里或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