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氣溫的逐漸降低,因頸椎病來醫(yī)院就診的人數(shù)也在逐漸增加。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教授馬艷春強調:“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頸椎病的發(fā)病除與日常不良的工作生活習慣有關外,也與寒冷、潮濕等氣候變化脫不了干系。所以冬季防寒保暖,對頸椎病的預防至關重要。”
頸椎病常見類型
馬艷春介紹,當頸椎間盤發(fā)生退變時,會形成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效應,帶動椎間關節(jié)、韌帶的退變,這些退變的組織壓迫或刺激相鄰的神經(jīng)、血管,催生了一系列的癥狀和體征,稱作頸椎病。根據(jù)臨床癥狀的不同,頸椎病通常被分為以下5種類型。
頸型頸椎病,又稱輕型頸椎病,是最早期的頸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頸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現(xiàn),是因為頸部肌肉、韌帶受到頸椎退行性病變的影響,而引發(fā)頸肩部疼痛、不適及活動受限。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是由頸神經(jīng)根受壓迫所致,早期多表現(xiàn)為頸痛和頸部發(fā)僵,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沉重和力量減退等問題,在臨床中最為常見。
脊髓型頸椎病通常較為嚴重,以頸脊髓損害為主要病理基礎,早期多見一側或雙側的上肢麻木感,隨病情發(fā)展逐漸出現(xiàn)行走不穩(wěn)、走直線困難和下肢發(fā)緊等癥狀。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因各種機械性與動力性因素致使椎動脈遭受刺激或壓迫,以致血管狹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所致。
交感型頸椎病則是由于椎間盤的退變和節(jié)段性的不穩(wěn)定,直接刺激到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jīng)末梢,從而造成交感神經(jīng)功能紊亂,出現(xiàn)頭痛、頭暈、耳鳴、失眠、惡心嘔吐等癥狀。
中醫(yī)認識
頸椎病屬于中醫(yī)學“痹證”范疇?!端貑枴け哉摗酚涊d:“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瘪R艷春解釋,風寒濕邪是頸椎病的重要誘因。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流注經(jīng)絡、關節(jié),促使氣血凝滯,不得宣通,不通則痛,故此類疾病多伴有明顯的疼痛,且多有得寒則病情加重、得熱則痛緩的特點。
《素問·調經(jīng)論》指出:“百病之生,皆有虛實?!瘪R艷春認為,頸椎為人體重要支撐結構,臟腑功能正常,才能使頸部皮肉筋骨得以濡養(yǎng)潤澤。中醫(yī)認為,腎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因而頸椎疾患與肝腎的關系尤為密切。肝腎功能正常,則氣機條達,血脈和暢,筋骨強勁,關節(jié)滑利。若肝腎精虛血少,骨髓的化源欠缺,不能營養(yǎng)骨骼,肝血虧損,血不養(yǎng)筋,則易出現(xiàn)骨骼脆弱、肢體無力、筋失榮養(yǎng)的情況,最終演變成了疼痛難耐的頸椎病。
此外,馬艷春指出,外傷及慢性勞損也是頸椎病發(fā)生的重要原因。如久行久立,長期姿勢不正確,肢體某些部位的筋骨受到長期或反復多次的牽拉、摩擦等,均會使頸椎受到持續(xù)性外力的影響而遭遇損傷。特別是長期低頭伏案的人,容易導致頸部筋膜和肌肉受損,加速頸椎退變的進程,帶來了頸、肩、臂等部位的一系列疼痛反應。
為什么冬季頸椎病高發(fā)
日常生活中,頸椎病患者十分常見,尤其是冬季北方地區(qū)更易患病,這無疑是風寒濕邪“推波助瀾”的結果。
馬艷春認為,寒為冬季主氣,此季節(jié)人體最易遭到寒邪的襲擾。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凝滯,陰邪易傷陽氣,陽氣受損,則經(jīng)脈氣血失于溫煦,繼而使氣血凝結阻滯,筋脈屈伸不利。通俗地說,冬季溫度驟降,頸部暴露在外,寒氣刺激促使頸部肌肉保護性收縮,在這種情況下,血液循環(huán)不暢,加重了頸肩部的疼痛和不適感。所以對頸椎病患者來說,寒冷的刺激無疑使病情“雪上加霜”。
同時,入冬之后,人們往往減少了運動量,頸部缺乏活動,罹患頸椎病的概率也隨之水漲船高。
保護頸椎“暖”字當頭
馬艷春強調,頸椎病的發(fā)展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在頸椎生理結構改變之初,癥狀通常比較輕微,多數(shù)人僅有頸部周圍肌肉疲乏和酸脹的感覺,因此容易被忽視。而一旦確診,治療起來往往很棘手,康復周期也較長。所以一定要注重加強對頸椎的保護,防患于未然。
在寒冷的冬季,頸部保暖堪稱預防頸椎病的第一要務,上班族和學生在冬天出門時,最好穿上高領毛衣或戴上厚圍巾,避免因頸部肌肉裸露而受寒;另一方面要避免頸部突然扭轉,保護頸部不受外力的損傷。
與此同時,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還要注意改正長時間低頭的不良習慣,不讓頸部長久保持一個姿勢;睡覺時枕頭不可過高、過硬,要保持良好的睡姿;加強體育鍛煉,可選擇打羽毛球、游泳、放風箏等抬頭運動及保健操等;看電腦時要放松身體,勿使頸部疲勞。
馬艷春指出,頸椎病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病,講究“三分治七分養(yǎng)”。對于已經(jīng)患頸椎病的人來說,在常規(guī)的治療以外,除了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可以配合推拿按摩手法,有益于改善病情。
患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在頸椎局部有明顯肌肉疼痛和僵硬的位置,采用點按、滾動、摩擦、提拿等簡易操作手法,以松弛肌肉,減輕局部循環(huán)障礙,緩解疼痛。還可經(jīng)常按壓秉風、風池、天牖這幾個穴位,可收到很好的緩解效果。
頸椎病患者晚上還可以把熱水袋墊在脖頸處,既有利于促進頸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又能幫助提升睡眠質量,但要注意避免溫度過高燙傷皮膚。
鍛煉頸椎小貼士
在這里,馬艷春向讀者朋友介紹兩個小妙招,適度練習可有鍛煉頸椎、強健筋骨的效果。
仰頭望掌
具體動作: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頭盡量往后仰,仰視手背;注意手臂盡量伸直向上,否則達不到效果。此舉的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舒緩肩部、頸部肌肉。
頭頸相抗
具體動作:將兩手交叉貼于頸部,頭向后仰,手向前使力,反復練習,每日循序漸進。這個動作可增強肌肉韌性,加強頸后肌肉力量。但要注意動作宜緩慢協(xié)調,量力而行,切勿盲目追求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