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原文釋義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在何處?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長。順著流水去找她,她在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干。意中人在何處?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她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在何處?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她在水中洲。
中醫知識
這首《蒹葭》很多讀者朋友都耳熟能詳,但是您是否知道蒹葭就是常見的蘆葦呢?
蒹是沒長穗的蘆葦;葭是初生的蘆葦。秋末冬初的時候,是蘆葦最美麗的一段時光,一眼望去白茫茫如雪一般,在夕陽的微醺之下,卻又透露著幾許暖意。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顏延鳳介紹,蘆葦一身都是中藥。蘆葦的根莖可入藥,名為蘆根,性味甘寒,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等功效。近現代中醫名家張錫純在其所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對蘆根的作用做了這樣精辟的解讀:“且其性涼能清肺熱,中空能理肺氣,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陰養肺,則用根實勝于用莖明矣”。清代醫家黃凱鈞在其所著的《藥籠小品》中還明確記載了蘆根能退熱卻不犯胃氣等特點,稱其“清肺胃熱,痘疹痧斑,可以煎湯代茶,取其甘寒退熱,不犯胃氣之良藥也”。清代另一位醫家黃元御所著的《玉楸藥解》中還記載了蘆根“消蕩郁煩”的功效。
蘆葦的葉子也是一種中藥,但有一個更好聽的中藥名叫蘆箬,很多江南人家包粽子用的就是它。《玉楸藥解》中記載其能“清肺止嘔……治背疽肺癰”。
蘆葦的花不僅美麗,也有很多藥效,比如止瀉、止血、解毒等。古籍中記載,其煎湯內服可用于治療霍亂、魚蟹中毒等,外用亦可搗敷或者燒存性研末,用于止血。
古方舉例
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黏滯不快者: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清·吳瑭《溫病條辨》五汁飲)
治傷寒后嘔噦反胃,及干嘔不下食:生蘆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兩。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隨便飲。(唐·孫思邈《千金方》蘆根飲子)
現代應用
現代研究現,蘆根煎水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對牙齦出血、口臭也有明顯效果。現推薦兩個做法。
鮮蘆根湯
做法:取鮮蘆根120g、冰糖30g,先把鮮蘆根放鍋中,加水約500ml,煮20分鐘,再加入冰糖。每日1~2次,代茶飲。
功效:清胃止嘔。
蘆根麥冬飲
做法:取鮮蘆根30g(干品用15g)、麥冬15g,沖入沸水,加蓋燜10分鐘即可飲用,之后可加開水頻頻代茶飲。
功效:生津清熱、養陰潤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