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全國名中醫丁書文教授,雖然已近80歲,但身體健康,精神抖擻,保持著極高的工作熱情。筆者有幸采訪丁書文教授,聆聽老先生講授其有關健康長壽的觀點。
丁書文,男,全國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博士生導師,從事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近60年,擅長心血管內科疾病治療。丁老對于中醫養生保健有著獨到的見解,尤其是以清為補、以通為補和以調為補的“養生三觀”是其健康長壽的妙法。
以清為補
丁書文反對平時濫用冬蟲夏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補藥。他常告訴患者,想吃補藥也不要吃很多,吃一段時間停一停。這些補藥不是糧食,不要盲目聽信一些網上的不實宣傳。丁書文指出:“正常情況不需要吃保健品,現代人的體質是以實證居多。真正氣血不足的,像新中國成立以前的那種因為饑餓而導致氣血虛弱的人很少,現代人多是營養過剩,痰濕體質、濕熱體質的人很多,所以應該以清為補。”
由于現代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導致陽盛、痰濕、濕熱體質人群增多,疾病譜也發生了改變,相較于新中國成立以前,現代人的疾病多以熱證、實證居多,妄用補藥,更會助陽化熱動火,甚至變生熱毒。如今人參、西洋參、黃精、鹿茸、蟲草等中藥保健產品受到全民熱捧。丁書文說,中藥不加辨證,盲目長期大補,只會適得其反。“清淡飲食,不妄補”,是以清為補的關鍵。丁書文指出,對于體內火熱較盛的患者,可以適當采用菊花、金銀花、淡竹葉、連翹、梔子等中藥代茶飲予以清熱,熱祛體健,亦是清補妙法。
以通為補
《金匱要略》開篇即言:“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黃帝內經》亦有言:“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人身生理健康的基礎就是氣機通暢,無阻礙壅滯。現代人生活壓力日趨增大,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導致各種神經系統疾病普遍發生。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已有超過3億抑郁癥患者,這一類人群應該格外重視調暢氣機,疏解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
另外,通補還要注意保持大便通暢。高熱量飲食、不良飲食習慣等,常常會導致便秘。近些年來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老年人十分普遍,這類患者要通暢臟腑氣機,注意通便,養成每天按時、規律排便的好習慣。保持體育鍛煉和健康飲食習慣是改善便秘的良法。
總之,以通為補的關鍵,在于臟腑氣機的通暢,包括情緒的舒暢、飲食消化的正常等多個方面。
以調為補
丁書文日常除了修身外,亦十分重視修心。他每天看報讀書,汲取各類知識,博學而不泥古;練習書法,培養興趣愛好,陶冶情操;攝影散步,親近自然;早睡早起,規律作息;以一個積極樂觀奉獻的心態,享受每一天。修身、修心就是丁老以調為補的核心。
丁書文同時指出,人應該順應自然界的規律,順時調養,要調節人體自身的生理狀態,動靜相宜,勞逸結合。《黃帝內經》言:“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是值得遵循的健康法則。
以清為補、以通為補和以調為補的養生三觀,就是丁書文長期以來保持身心康健的三大法寶,也是值得當代人學習的寶貴經驗。(姚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