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規?;斯しN植的藥用植物已達500余種,200余種常用大宗中藥材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養殖,50余種瀕危野生中藥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基本滿足中醫藥臨床用藥、中藥產業和健康服務快速發展的需要。然而,在中藥材在種植養殖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中藥材品質下降,影響中藥質量和臨床療效,損害了中醫藥信譽”?;诖?,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姚衛海提交了《加強中藥材生產管理和質量提升,促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提案。
“中藥材種植因其農產品屬性,生產、流通和使用管理涉及農業、林業、工信、商務、藥監、衛生、公安等多個部門的職責,各部門都負責,又都不管的狀態,導致中藥材違規生產、質量問題和市場亂象屢禁不止”,姚衛海表示,“國家發布的中藥材GAP只是技術指導原則,缺乏具體的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加上中藥材種植及產地加工條件、技術方法落后,有時甚至將好藥材加工成劣質藥材、毒藥材,嚴重阻礙了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此外,中藥質量無等級評判標準,藥材質量良莠不齊、市場公平和公正難以體現,也影響著產業健康發展。另信息不暢,價格波動大,個體藥農 “種藥傷農”情況時有發生。
在姚衛海看來,解決如上問題,需從如下五方面著手:
一、明確主體責任,各種植產區地方政府負總責,相關部門配合聯動管理。推行規范化種植,建立全產業鏈的技術規范并加強過程控制,對于摻偽摻假、自行加工飲片、濫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和農藥等問題聯合監管,源頭治理,方能取得實效。
二、加強過程控制,保障中藥材質量和安全。中藥材從良種繁育、種子種苗、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農藥化肥使用、采收加工等各環節的技術規程,各品種間千差萬別。制定具體品種的生產規范和技術規程,讓生產環節有法可依,確保新中藥材GAP在技術上落地。
三、圍繞中藥的特點,以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合理性、可行性為目標,加強質量評價研究,質量等級標準制定,逐步完善質量分級評價標準、認證和標志制度,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
四、建議完善保障優質優價的政策設計,健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市場機制,加強質量監管體系建設。①應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來保障質量和減少惡性價格競爭;②在政策設計上,重視質量、合理控制價格的招標方法和完善的配套措施;③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發揮第三方機構力量,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
五、提高中藥現代生產技術研發能力,推進中藥農業與中藥工業協調發展。提升中藥農業在種子種苗、產地加工業、生態種養、信息化網絡建設等方面發展水平,支持企業和院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合作開發和攻克產業發展的基礎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產業關鍵技術的集群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