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社會日益老齡化的態勢已形成嚴峻挑戰,如何健康養老關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國家大局,成為一個必須正視的大問題,而對中醫藥來說,是又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日前,《“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發布。《規劃》強調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發揮中醫藥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優勢和作用,積極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服務等,在健康養老方面提出多條中醫藥相關的切實舉措,為中醫藥大有作為提供了政策支撐。
中醫藥大有作為,首先要在“防”字上做文章。數千年來,中華民族在中醫理論指引下,形成了如“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等延年益壽的豐富養生理念,發展出諸多中醫預防保健適宜技術,這是中醫“治未病”特色的生動體現,也契合國家倡導老年人樹立的主動健康理念。那些中醫養生的豐富理念和方法,一旦轉化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將具有巨大的經濟學意義和社會學意義。
中醫藥大有作為,也要發揮其在“治”上的特色優勢。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老年病、慢性病困擾著眾多老年人。對諸多常見病、慢性病,中醫藥具有西醫學所沒有的諸多擅長。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醫結合,去其各自所短,融其各自所長,將為中國老年人提供最佳診療方案,確保老年人生活質量最優。
但也要看到,把中醫藥和養老服務融合好,必須確保中醫藥服務在健康養老方面的可及性,這就需要更多的細化政策措施保障和中醫藥基層人員支持。比如一些失能、失智老年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更為迫切,但就醫不便。如何精準滿足老年人的中醫藥需求?必須通過政策保障把服務端口下沉到基層首診,開展好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服務,推廣家庭醫生簽約中醫診療服務。同時,可及性要求需要培養一支相應的人才隊伍,因此,要從建設隊伍發力,至少保證健康養老服務人員具備足夠的中醫藥理念和技能。
面對老齡化社會的世紀挑戰,中醫藥人有責任、有義務發揮好中醫藥優勢,為打造中國特色的醫養結合模式貢獻力量,讓中國每一位老人皆健康地“老有所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