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表藥
第一節 辛溫解表藥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平喘宜蜜炙,主治風寒表實無汗證。藥理作用:升壓、強心。(1)風寒表實無汗證。(2)肺氣不宣的喘咳證。(3)水腫兼有表證者。
香薷: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主治陰暑證。水煎涼服。夏月麻黃。(1)夏季乘涼飲冷、陽氣被陰邪所遏之陰暑證。(2)水腫,小便不利。
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既走表,又走里。 (1)風寒表虛有汗,風寒表實無汗。(2)風寒濕痹,經寒血滯之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癥瘕。(3)胸痹作痛,陽虛心悸。(4)虛寒腹痛。(5)陽虛水腫,痰飲證。
紫蘇:發表散寒,行氣寬中,安胎,解魚蟹毒。主治風寒感冒,咳嗽胸悶;脾胃氣滯證;氣滯胎動證;食魚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瀉。
生姜: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嘔家圣藥。(1)風寒表證。(2)胃寒嘔吐。(3)風寒客肺之咳嗽。(4)解魚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荊芥:散風解表,透疹止癢,止血(炒炭)。解表散風通用藥。散風發表通用,風寒、風熱皆宜。主治風寒表證,風熱表證;麻疹透發不暢,風疹瘙癢;瘡瘍初起兼有表證者;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治風通用藥。散外風、息內風皆宜,治風寒、風熱及表證夾濕皆可,風寒濕三邪客體用之最宜。主治風寒表證,風熱表證,表證夾濕;風寒濕痹,風濕疹癢;破傷風,小兒驚風。
羌活: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上半身風寒濕痹痛,太陽頭痛。
細辛: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少陰頭痛,寒飲伏肺要藥。(1)風寒表證(尤宜鼻塞、頭痛、肢體疼痛較甚者),陽虛外感。(2)鼻淵頭痛。(3)頭風頭痛,牙痛,風寒濕痹痛。(4)寒飲咳喘。
白芷:發散風寒,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陽明頭痛。藥力較強,風寒、風寒夾濕、寒濕所致諸證皆宜。主治外感風寒或表證夾濕兼見頭痛鼻塞者;陽明頭痛,眉棱骨痛,鼻淵頭痛,牙痛;風寒濕痹,寒濕帶下;瘡瘍腫毒。
藁本:發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顛頂頭痛。主治風寒表證、表證夾濕、顛頂頭痛;風寒濕痹。
蒼耳子:散風寒,通鼻竅,除濕止痛,止癢。治鼻淵頭痛要藥。
辛夷:散風寒,通鼻竅。
西河柳:發表透疹,祛風除濕。
發汗解表,利水消腫:麻黃、香薷
解魚蟹毒:紫蘇、生姜
瘡家圣藥:連翹
上半身風寒濕痹痛:羌活
止癢:蒼耳子、荊芥
透疹:荊芥、西河柳 解肌:桂枝、葛根
風寒濕痹痛:羌活、白芷、藁本、蒼耳子
通竅:細辛、白芷、辛夷、蒼耳子(鼻淵頭痛要藥)
少陽頭痛:柴胡、
陽明頭痛:白芷、
太陽頭痛:羌活、
少陰頭痛:獨活、細辛、
顛頂頭痛:藁本、
1.麻黃和桂枝
兩者均性溫而能發散風寒,治風寒表證及風寒濕痹證。
不同的是麻黃發汗力強,惟以風寒表實無汗為用,桂枝發汗力弱,又能助陽,治風寒表實無汗及表虛有汗宜。
2.麻黃、香薷和浮萍
三者均可發汗解表,利水消腫。
不同的是麻黃性溫,發汗力強善治風寒表實無汗;香薷性微溫兼和中化濕而祛暑,習稱夏月麻黃;浮萍性寒善治風熱感冒無汗,又能透疹止癢。
3.紫蘇和生姜
均可發汗解表,解魚蟹毒。
不同的是紫蘇性溫,發汗力強,又兼理氣,寬中安胎;生姜微溫,發汗力弱,風寒感冒輕癥多用,又能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4.防風和荊芥
均性微溫,發汗解表且藥力較麻、桂平和,既善治風寒表證,又治風熱表證。
不同的是荊芥生用辛散,長于散風,為發表散風通用藥,發汗力較強,又能透疹療瘡止癢,炒炭止血;防風則為治風通用藥,發汗力較弱,又能勝濕止痛、祛風解痙。
5.防風、羌活和藁本
三者均來源于傘形科而為辛溫發散之品,均善發散風寒、勝濕止痛。
不同的是羌活主散太陽經風寒濕,善治太陽經頭項強痛、上半身風寒濕痹特別是肩背肢節痛;藁本善治顛頂頭痛,兼治寒凝肝脈之脘腹痛;防風為治風通用藥,無論外風、內風、風濕所致病證,也無論兼寒兼熱皆可投用。
6.細辛、白芷、辛夷和蒼耳子
四者均可辛溫發散,宣通鼻竅。為治風寒感冒或鼻淵之鼻塞頭痛之要藥。
不同的是細辛芳香氣烈,散寒止痛力強,鼻塞頭痛重癥多用;白芷主入陽明胃經,芳香味濃,藥力較強,兼治眉棱骨痛、牙痛;蒼耳子有小毒,主入肺經,又能除濕止癢;辛夷主入肺經,芳香而力稍弱,專治風寒頭痛鼻塞。
第二節 辛涼解表藥
薄荷:宣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注意:不宜久煎,入湯劑當后下。(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2)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3)麻疹不透,風疹瘙癢。(4)肝氣郁滯、胸悶脅脹。
牛蒡子:疏散風熱,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腫療瘡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2)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3)麻疹不透,風熱疹癢。(4)熱毒瘡腫,痄腮。
蟬蛻: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明目退翳,息風止痙。注意:孕婦慎服。(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音啞咽痛。(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3)風熱或肝熱之目赤翳障。(4)小兒驚哭夜啼,破傷風。
桑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1)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之咳嗽頭痛。(2)肺熱燥咳。(3)肝陽眩暈,目赤腫痛,視物昏花。(4)血熱吐衄。
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2)風熱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腫痛。(3)肝陰虛的眼目昏花。(4)風熱頭痛,肝陽頭痛、眩暈。(5)熱毒瘡腫。
葛根:解肌退熱、透疹、生津、升陽止瀉 (1)外感表證,項背強痛。(2)麻疹初起透發不暢。(3)熱病煩渴,消渴證。(4)濕熱瀉痢初起,脾虛泄瀉。
柴胡: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1)邪在少陽寒熱往來,感冒高熱。(2)肝郁氣結,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痛經。(3)氣虛下陷之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
升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1)風熱頭痛,麻疹透發不暢。(2)熱毒瘡腫,丹毒,痄腮,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溫毒發斑。(3)氣虛下陷之久瀉脫肛、崩漏下血及胃下垂、子宮脫垂等。
浮萍:發汗解表,透疹止癢,利水消腫。(1)風熱表證。(2)麻疹透發不暢,風疹瘙癢。(3)水腫,小便不利。
木賊:疏散風熱,明目退翳,止血。
1.薄荷、牛蒡子和蟬蛻
均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麻疹不透及風疹瘙癢。不同:薄荷辛涼,主散上焦風熱,發汗力較強,無汗者用之宜;牛蒡子發汗力較薄荷弱,但長于清泄熱邪,兼利二便;蟬蛻甘寒質輕,發汗不如薄荷,清熱不如牛蒡,但長于祛風解痙止癢。
2.桑葉、菊花
均善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肝陽眩暈、肝經風熱或肝火上炎之目疾。不同的是桑葉性寒,作用偏于肺,疏散力較菊花強,菊花性微寒,作用偏于肝,平肝明目力較桑葉為勝。
3.葛根、升麻和柴胡
均為解表升陽之品。升麻和葛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不同的是柴胡苦辛微寒,主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熱,主治少陽寒熱往來及感冒高熱;升麻辛微甘微寒,入肺與脾胃經,主清散而解表;葛根甘辛性涼,主入脾胃經,善發表解肌退熱,主治外感表證項背強痛。同時,柴胡和升麻能升清陽而舉陷,葛根則鼓舞脾胃清陽上升而止瀉痢。
第二章 清熱藥
第一節 清熱瀉火藥
石膏:生: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收濕斂瘡,生肌止血。為治氣分高熱和肺胃實火之要藥。主治溫病氣分高熱;肺熱咳喘;胃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瘡瘍不斂,濕疹,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苦泄寒清,甘潤滋滑。上清肺熱而瀉火,中清胃熱而除煩渴,下滋腎陰而潤燥滑腸、退虛熱。主治熱病壯熱煩渴;肺熱咳嗽,燥熱咳嗽,陰虛勞嗽;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內熱消渴,陰虛腸燥便秘。
天花粉:清熱生津,清肺潤燥,消腫排膿。主治熱病傷津口渴,內熱消渴;肺熱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帶血;癰腫瘡瘍,跌打腫痛。制成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肌內注射又能引產。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消腫止痛。本品苦寒降泄清利。清心肺三焦之火。既走氣分,能清瀉氣分熱;又走血分,能清泄血分熱。主治熱病心煩、郁悶、躁擾不寧;濕熱黃疸,熱淋,血淋;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毒瘡腫,跌打腫痛。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結消腫。 (1)肝陽或肝火上升之頭目眩暈。(2)目赤腫痛,目珠夜痛。(3)痰火郁結之瘰疬、癭瘤。
蘆根: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主治熱病煩渴,舌燥少津;胃熱嘔噦;肺熱或外感風熱咳嗽,肺癰吐膿;小便短赤,熱淋澀痛。
竹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1)熱病煩渴,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瘡。(2)熱淋,小便不利。(3)熱入心包之神昏譫語。
淡竹葉:清熱除煩,利尿。(1)熱病煩渴。(2)心火上炎并移熱于小腸之口瘡、尿赤。(3)水腫、熱淋,濕熱黃疸。
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目赤腫痛及目暗不明之要藥。治熱結腸燥便秘之佳品。
密蒙花:清熱養肝,明目退翳。
谷精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青葙子:清肝瀉火,明目退翳。
清熱生津:天花粉、蘆根、竹葉
除煩利尿:梔子、蘆根、竹葉、淡竹葉
明目退翳: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
清肝明目:青葙子、決明子、夏枯草
1.石膏和知母
均同歸肺胃經,均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治熱病高熱煩渴及肺熱咳嗽。不同的是石膏為礦物藥,生用和煅用功異,生用降火力強,并兼解肌,重在清解,煅用收濕斂瘡,治瘡瘍不斂、濕疹浸淫及水火燙傷;知母為植物藥,味苦甘而性寒,質潤兼歸腎經,重在清滋,又能滋陰潤燥通便。
2.天花粉、梔子、蘆根
均能清熱,天花粉和蘆根同具清熱生津之功,蘆根和梔子同具清熱除煩之功。不同的是天花粉苦微甘性寒,生津力強,又兼清肺潤燥、消腫排膿;蘆根甘寒質輕,作用較緩,善清肺胃之熱而兼透散;梔子性寒,兼歸肺與三焦經,清熱力強,又能除煩利尿,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3.夏枯草和決明子
均味苦歸肝經,功善清肝火而明目,治肝熱目赤腫痛、羞明多淚。不同的是夏枯草性寒兼辛味,清泄力較強,略益肝陰,善散郁結而消腫。決明子則微寒兼甘味,清泄力較弱,略益腎陰,又能潤腸通便。
4.竹葉和淡竹葉
均甘淡性寒,歸心胃小腸經。均能清熱除煩、利尿,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腸之口瘡尿赤、熱病心煩及熱淋澀痛。
不同的是竹葉清心除煩力強,并能生津,又具辛味,清中兼散,能涼散上焦風熱,治風熱表證或溫病初起。淡竹葉通利小便力強,口瘡尿赤及熱淋多用,并治水腫尿少及黃疸尿赤。
5.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
均入肝經,善清肝明目,治肝熱或肝經風熱之目赤腫痛、羞明流淚及目生翳障。不同的是谷精草甘平質輕升浮,功善疏散風熱、明目退翳,主治風熱目赤翳障之要藥;密蒙花甘而微寒,功善清熱養肝、明目退翳;青葙子苦而微寒,功能清泄肝火、明目退翳。
第二節 清熱燥濕藥
黃芩(上):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肺熱咳嗽。為治濕熱火毒之要藥。善清上焦濕熱,除肺與大腸之火。主治濕溫,暑濕,濕熱胸悶、黃疸、瀉痢、淋痛、瘡疹;熱病煩渴,肺熱咳喘,少陽寒熱,咽痛,目赤,火毒癰腫;血熱之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胎熱之胎動不安。
黃連(中):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胃火牙痛,肝火犯胃。為治濕熱火毒之要藥。最善清心胃之火,除中焦濕熱。主治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熱病高熱、煩躁、神昏,內熱心煩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瘡;肝火犯胃之嘔吐吞酸;血熱妄行吐衄,癰疽腫毒,目赤腫痛,耳道癤腫,濕熱瘡疹。
黃柏(下):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虛熱。主治陰虛盜汗,骨蒸潮熱。為治濕熱火毒之要藥。最善清相火,退虛熱,除下焦濕熱。凡實熱火毒、濕熱、虛熱用之皆宜。主治濕熱下注之帶下、淋濁、腳氣、足膝紅腫;濕熱黃疸,濕熱瀉痢,濕疹,濕瘡;熱毒瘡腫,口舌生瘡,血熱出血;陰虛之盜汗遺精,骨蒸潮熱。
龍膽:清熱燥濕,瀉肝膽火。主治帶狀皰疹。(1)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帶下、陰囊濕疹,濕熱黃疸。(2)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耳聾脅痛等。(3)高熱抽搐,小兒急驚,帶狀皰疹。
苦參: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芩(上焦)、黃連(中焦)、黃柏(下焦)
1.黃芩、黃連、黃柏
均味苦而功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常相須使用。
不同的是黃芩主清上焦及大腸,且止血力強,又善治溫病熱入氣營血分證;黃連大苦大寒,藥力最強,主入心胃,兼入肝與大腸,作用偏于心及中焦,又善治溫病熱入營血證及胃火熾盛之消谷善饑;黃柏藥力弱于黃連,主入腎兼入膀胱,偏于下焦,善清相火、退虛熱。
2.龍膽、夏枯草
均苦寒,歸肝膽經,功善清泄肝膽之火,治肝火頭痛、眩暈、目赤腫痛。
不同的是龍膽大苦大寒,兼入胃經,性主沉降為清泄力甚強,還善入下焦而清熱燥濕,治濕熱下注等;夏枯草兼辛味,清肝火力雖不及龍膽草,但兼益肝血,還善散郁結。
第三節 清熱涼血藥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主治溫病熱入營血;血熱之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熱病后期傷陰,陰虛發熱,內熱消渴;陰虛腸燥便秘。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潤腸。主治溫熱病熱入營血,溫毒發斑;熱病傷陰之心煩不眠,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瘰疬痰核,陽毒脫疽;陰虛腸燥便秘。
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退虛熱。主治無汗骨蒸。集清血熱、退虛熱、散瘀血于一體,尤宜血熱有瘀或血瘀有熱或虛熱夾瘀或無汗骨蒸者。主治溫病熱入血分而發斑疹,血熱吐血、衄血;血滯之閉經、痛經,產后瘀阻,癥瘕,跌打傷腫;癰腫瘡毒,腸癰腹痛。
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清肝火。
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溫病血熱毒盛之斑疹紫黑,防治麻疹;瘡瘍,濕疹,陰癢,水火燙傷。
水牛角: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定驚。
涼血,養陰,潤腸:生地黃、玄參 涼血,活血,散瘀:牡丹皮、赤芍
1.生地黃、玄參
均來源于玄參科植物,均味苦甘,性寒質潤,均能清熱涼血、滋陰生津、滋潤腸燥,治熱病邪入營血之舌絳口干、溫毒發斑、血熱咳血、久病傷陰之骨蒸潮熱、內熱消渴及陰虛腸燥便秘。
不同的是生地黃甘重于苦,長于滋陰涼血,又治血熱妄行之吐血、便血等;玄參則苦重于甘,長于清降火熱,熱毒熾盛兼陰虛者多用,又善解毒散結。
2.牡丹皮和赤芍
均源于毛茛科植物,味苦微寒而歸肝經,善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治熱入營血之斑疹吐衄、血滯經閉、痛經、癥瘕、腸癰腹痛、癰瘡腫毒及跌打瘀腫等證。
不同的是牡丹皮兼辛味,并入心腎經,又善透陰分伏熱而退虛熱,治熱病后期之陰虛發熱、久病陰傷之無汗骨蒸;赤芍苦泄而專入肝經,又善清泄肝火與止疼痛,治肝郁化火之胸脅疼痛及肝火目赤腫痛。
3.水牛角和生地黃
均性寒歸心肝經,善清熱涼血,治熱入營血之神昏譫語及血熱妄行之斑疹吐衄。
不同的是水牛角咸寒,專入血分而長于清熱涼血,并兼解毒,血熱毒盛者可用;生地黃甘苦性寒質潤,又善滋陰生津潤腸,又治陰虛發熱、骨蒸潮熱、內熱消渴、津傷口渴及陰虛腸燥便秘等。
4.紫草和牛蒡子
均性寒,同能解毒透疹,治麻疹、熱毒瘡腫,兼通利二便,故脾虛便溏者忌服。
不同的是紫草味甘入心肝血分,又能涼血活血,解散血分熱毒;牛蒡子味辛苦入肺胃氣分,既長于疏散風熱、清泄熱毒,又能利咽散腫、宣肺祛痰,麻疹初起疹出不暢,又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咽喉腫痛、肺熱咳嗽、風疹瘙癢及痄腮等。
第四節 清熱解毒藥
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主治外感熱病,風熱表證;癰瘡癤腫,腸癰,肺癰,乳癰;熱毒瀉痢。
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散結,利尿。“瘡家圣藥”。主治外感熱病,風熱表證;癰腫瘡毒,乳癰,肺癰,瘰疬痰核;熱淋澀痛。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通淋。主治乳癰。(1)乳癰,癰腫瘡毒,各種內癰。(2)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毒蛇咬傷。(3)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魚腥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主治肺癰。(1)肺癰咳吐膿血,肺熱咳嗽痰稠。(2)熱毒瘡瘍,濕熱瀉痢。(3)熱淋澀痛。
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主治腸癰。(1)腸癰,肝癰,肺癰,癰腫瘡毒。(2)血滯之胸痛、腹痛,產后瘀阻腹痛。
大血藤: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祛風通絡。最善治腸癰。主治腸癰腹痛,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痛經,閉經,產后瘀阻;風濕痹痛。
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利咽消腫。為治溫病高熱斑疹之要藥。主治溫病熱入血分之高熱、神昏、發斑;丹毒,咽喉腫痛,口瘡,痄腮,癰腫瘡毒
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為治溫病斑疹吐衄及熱毒咽痛、丹毒、痄腮之要藥。主治溫病發熱、頭痛或發斑疹;咽喉腫痛,痄腮,癰腫瘡毒,丹毒,大頭瘟疫。
青黛: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定驚。(1)熱毒發斑,血熱吐血、咯血、衄血等證。(2)小兒急驚發熱抽搐。(3)肝火擾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帶血。(4)痄腮腫痛,喉痹,火毒癰瘡。
山豆根:清熱解毒,消腫利咽。(1)火毒蘊結之咽喉腫痛,肺熱咳嗽。(2)牙齦腫痛,癰腫瘡毒,濕熱黃疸。
射干:清熱解毒,祛痰利咽,散結消腫。(1)咽喉腫痛(證屬熱結痰瘀者尤宜)。(2)痰多咳喘。(3)久瘧瘧母,經閉,癰腫,瘰疬、癥瘕。
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1)風熱或肺熱之咽喉腫痛、咳嗽失音。(2)血熱吐衄,外傷出血。
木蝴蝶:清熱利咽,疏肝和胃。
牛黃:清熱解毒,息風止痙,化痰開竅。(1)熱毒瘡腫,咽喉腫爛,口舌生瘡,瘰疬。(2)溫病高熱動風,小兒急驚抽搐,痰熱癲癇。(3)溫病熱入心包神昏,中風痰熱神昏。
熊膽:清熱解毒,明目,止痙。
白頭翁: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主治熱毒血痢,阿米巴痢疾。既治熱毒血痢(急性痢疾及慢性痢疾急性發作),又治休息痢(阿米巴痢疾)。
重樓: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息風定驚。雖內癰、外癰皆治,但以外癰為主。善解蛇毒,為治毒蛇咬傷之要藥。主治癰腫瘡毒,毒蛇咬傷;小兒驚風抽搐;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穿心蓮:清熱解毒,燥濕。主治感冒發熱,濕熱瀉痢。凡熱毒或濕熱毒所致病證,無論在上在下、在里在表均可選用。主治溫病初起,感冒發熱,肺熱咳喘,肺癰,咽喉腫痛;癰瘡癤腫,毒蛇咬傷;濕熱瀉痢,熱淋澀痛,濕疹。
白鮮皮:清熱解毒,祛風燥濕,止癢。
鴉膽子: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止痢截瘧,腐蝕贅疣。主治休息痢(阿米巴痢疾),熱毒血痢;瘧疾;贅疣,雞眼(外用)。
半邊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半枝蓮: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腫。
土茯苓:解毒,利濕,通利關節。為治梅毒之專藥。主治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劑而致肢體拘攣者;淋濁,帶下,腳氣,濕疹,濕瘡。
馬齒莧: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淋。主治熱毒血痢,血熱崩漏。主治熱毒血痢,熱毒瘡瘍;血熱崩漏、便血;熱淋,血淋。
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癰,利濕。主治癰腫瘡毒,咽喉腫痛,腸癰,毒蛇咬傷;熱淋澀痛,小便不利;消化道癌—胃癌,食管癌,直腸癌。
野菊花:清熱解毒,疏風平肝。
金蕎麥:清熱解毒,祛痰排膿,散瘀止痛。
秦皮:清熱解毒,燥濕止帶,清肝明目。為治熱毒瀉痢、里急后重之要藥。主治濕熱瀉痢;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垂盆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疔瘡腫毒,癰疽發背,丹毒,乳癰,腸癰;目赤腫痛;毒蛇咬傷。
腸癰:敗醬草、大血藤
主治熱毒血痢,阿米巴痢疾:白頭翁 止血:半枝蓮、馬齒莧、馬勃
利水消腫:半邊蓮、半枝蓮
涼血,利咽:板藍根、大青葉(消斑)
涼血,消斑:大青葉、青黛(定驚)
清熱解毒,燥濕:穿心蓮、白鮮皮、秦皮
1.金銀花和連翹
均歸心肺經,功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主治癰腫疔瘡、風熱表證及溫病發熱。對瘡腫,無論初起兼表或熱毒熾盛均可;對外感熱病,無論邪在衛氣還是營血均宜。
不同的是金銀花甘寒香散,清透解毒力強,瘡腫熱毒重者尤宜,又治腸癰、肺癰及熱毒血痢;連翹苦泄微寒,長于散血結氣聚而消癰散結,素有“瘡家圣藥”之譽,還兼利尿。
2.大青葉、板藍根和青黛
三者來源相近,均性寒,均善清熱解毒、涼血,主治溫病高熱、溫毒發斑、丹毒、痄腮、喉痹等。
不同的是大青葉大寒苦咸,善涼血而消斑,溫毒發斑最宜;又治口舌發瘡;板藍根苦泄性寒,善解毒散結利咽,治大頭瘟及痄腮最宜;青黛咸寒,宜善涼血而消斑,還能涼肝定驚,治肝火犯肺之咳痰帶血、小兒驚風、熱疳;外用能解毒收濕斂瘡。
3.板藍根、射干、山豆根、馬勃
均善清熱解毒,利咽。治療咽喉腫痛。
不同的是射干苦寒,降火散結祛痰,適用于熱結痰盛、瘀腫嚴重者,長于祛痰利水,散結消腫;山豆根大苦大寒,清火力強,適用于實熱閉塞火毒壅盛者,善清肺胃火,適用于胃火牙痛及肺熱咳嗽等;馬勃辛散性平,質輕上浮,善散風熱,適用于風熱襲肺或肺有郁熱者,又可止血,內服治血熱吐血、衄血,外用治外傷出血。此外,也可治肺熱咳嗽失音。
4.蒲公英、魚腥草、敗醬草、大血藤
均可清熱解毒,消癰。
不同的是蒲公英既清解熱毒而消癰腫,又利濕與通乳,以治乳癰最佳;魚腥草專入肺經,既清解透達,善清熱解毒、排膿消癰,為治肺癰之要藥,又兼通利,能利尿通淋,為治熱淋澀痛所常用;敗醬草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兼祛瘀止痛。主治腸癰腹痛,兼治肝癰、肺癰及血瘀胸腹痛;大血藤性平偏涼,活血止痛力強,除善治腸癰外,又治跌打瘀腫,風濕痹痛,經閉、痛經。
5.牛黃、重樓
均可清熱解毒,涼肝。
不同的是牛黃性涼,清解熱毒力強,兼治口舌生瘡,又能化痰開竅,治熱病高熱神昏及中風痰熱神昏等;還涼肝、息風而定驚、止痙。重樓微寒,專入肝經,并有小毒,既善清泄熱毒、解蛇毒、消腫止痛,治瘡癰腫痛、毒蛇咬傷及跌打傷痛,又能涼肝定驚,治小兒驚風抽搐。
6.白頭翁、紫花地丁和馬齒莧
均可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治療熱毒血熱等。
不同的是白頭翁苦寒,善清腸胃濕熱和血分熱毒,既為治熱毒血痢之良藥,又為治阿米巴痢疾之要藥,此外,還治陰癢、瘧疾;馬齒莧酸寒兼歸肝經,善滑腸涼血,治熱毒血痢,又能止血通淋;紫花地丁苦寒清泄,善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善治疔瘡腫毒、癰疽發背、丹毒、乳癰、腸癰,兼治目赤腫痛及毒蛇咬傷。
7.秦皮、穿心蓮、白鮮皮、鴉膽子
均味苦性寒,可清熱解毒,燥濕,治濕熱瘡毒及濕疹等。
不同的是秦皮苦澀性寒,兼燥濕收澀,治濕熱瀉痢、里急后重,又能止帶治濕熱帶下,還能清肝明目;穿心蓮清熱解毒力強,并兼透散,多用于火毒瘡癤,又治溫病初起、感冒發熱、肺熱咳嗽、肺癰、咽喉腫痛、濕熱瀉痢、熱淋及毒蛇咬傷;白鮮皮燥濕力強,并兼祛風止癢,多用于濕瘡濕疹,又治疥癬瘙癢、濕熱黃疸及風濕熱痹;鴉膽子苦寒有小毒,兼歸肝經,且能燥濕,故治痢較佳,熱毒血痢和冷積久痢均宜,又能殺蟲、截瘧、蝕疣、抗腫瘤,治阿米巴痢、腸道寄生蟲病、瘧疾、陰道滴蟲病、雞眼、贅疣及癌腫,內服宜去殼取仁裝膠囊。
8.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垂盆草
均能清熱解毒利濕,治熱毒、濕熱或水濕所致諸疾,但性效和應用有別,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功能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主治癰腫瘡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及熱淋澀痛,近用于胃癌、食管癌和直腸癌等;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偏涼,長于利濕解毒,功能解毒利濕、通利關節,并解汞毒,最善治楊梅毒瘡;垂盆草甘淡性涼,功善利濕退黃,兼清熱解毒,最善治濕熱黃疸,并治癰腫瘡毒、水火燙傷、毒蛇咬傷。
9.野菊花、木蝴蝶
均味苦歸肺肝經,能清熱解毒。不同的是野菊花微寒,清熱解毒力強,又能疏散風熱,兼平肝,治療肝陽上亢治頭痛眩暈;木蝴蝶性涼而質輕,清疏升浮,善清熱利咽、疏肝和胃,既為治咽喉腫痛之要藥,又為治肝胃氣痛所常用。
10.金蕎麥、半枝蓮
均苦寒清泄,能清熱解毒,化瘀,均可用于治療瘡癰腫痛,毒蛇咬傷。
不同的是金蕎麥苦寒清泄,主入肺經,兼入脾肝經。善清解熱毒、祛痰排膿,為治肺癰、肺熱咳嗽之要藥,兼散瘀止痛;半枝蓮辛散,即清解熱毒與蛇毒,又散瘀涼血而止血,還清熱利水而通淋消腫,尤善治毒蛇咬傷、瘡腫與癌腫。
11.半枝蓮和半邊蓮
均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治水腫及毒蛇咬傷等。
不同的是半枝蓮辛微苦性涼,長于清解熱毒,兼祛瘀止血;半邊蓮則甘淡性寒,長于清解蛇毒,兼退黃。
12.白鮮皮和苦參
均味苦性寒,功能清熱燥濕、止癢,治濕熱黃疸與濕疹疥癬常相須為用。
不同的是白鮮皮入脾胃經,兼祛風、解毒、通痹,治濕熱瘡毒、濕熱痹痛;苦參則既入心肝胃又入大腸與膀胱經,兼殺蟲利尿,治濕熱瀉痢,濕熱便血、腸風下血、痔瘡出血、帶下陰癢、濕熱淋痛及小便不利。
第五節 清虛熱藥
青蒿:退虛熱,涼血,解暑,截瘧。入煎劑后下。主治陰虛發熱,骨蒸潮熱,虛熱兼表;熱病后期之夜熱早涼,或低熱不退;血熱疹癢,吐血、衄血;瘧疾寒熱;暑熱外感,暑熱煩渴。不宜久煎。
地骨皮:退虛熱,涼血,清肺降火,生津。主治有汗骨蒸,肺熱咳嗽。凡虛熱、血熱、肺火、津傷皆宜,治有汗骨蒸最佳。主治陰虛發熱,有汗骨蒸,小兒疳熱;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肺熱咳嗽;內熱消渴。
白薇:退虛熱,涼血清熱,利尿通淋,解毒療瘡。主治產后虛熱。主治陰虛發熱,骨蒸潮熱,產后虛熱,陰虛外感;溫病熱入營血證,肺熱咳嗽;熱淋,血淋;癰腫瘡毒,咽喉腫痛,毒蛇咬傷。
胡黃連: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解熱毒。主治濕熱瀉痢。
銀柴胡:退虛熱,清疳熱。
有汗骨蒸,肺熱咳嗽:地骨皮 主治產后虛熱:白薇
主治濕熱瀉痢:胡黃連 清除疳熱:胡黃連、銀柴胡
截瘧:鶴鴉食青草,狼熊常牽手。仙鶴草、鴉膽子、砒石、青蒿、草果,檳榔、雄黃、常山、鉛丹、生何首烏
1.青蒿、地骨皮、白薇、牡丹皮
均能清退虛熱,涼血。治療陰虛發熱、骨蒸潮熱。
不同的是青蒿味苦芳香,又解暑熱、除瘧熱,治暑熱表證或暑熱煩渴、瘧疾寒熱;白薇味苦咸,不但涼血力強,又能利尿通淋、解毒療瘡,治熱病邪入營血、產后發熱、熱淋、血淋、癰腫瘡毒、咽喉腫痛及毒蛇咬傷;地骨皮甘寒,退虛熱之中又兼潤補,雖不傷陰但有斂邪之嫌,善治陰傷重之有汗骨蒸,又入氣分,善清肺降火治肺熱咳嗽,益陰生津治內熱消渴;牡丹皮辛苦微寒,偏清散而性燥,雖不斂邪,但有傷陰之嫌,故善治陰傷不甚之無汗骨蒸,專入血分,能活血化瘀,且善清泄肝火,又善治血熱斑疹、血滯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等。
2.銀柴胡和胡黃連
均性寒,功能退虛熱,除疳熱。
不同的是胡黃連苦寒清燥,沉降下行,即清虛熱,除疳熱,又清濕熱,解熱毒,為虛熱,實熱兩清之品,凡虛熱、濕熱、火毒所致病證皆可選用;銀柴胡甘而微寒,主以清泄,略兼益養,善退虛熱、清疳熱。為治虛熱骨蒸之要藥。
第三章 瀉下藥
大黃:瀉下攻積(生),清熱瀉火(酒),解毒止血(炭),活血祛瘀(熟),利濕退黃。瀉熱通便力甚強,素有“將軍”之號。主治大便秘結,胃腸積滯,濕熱瀉痢初起;火熱上攻之目赤、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熱毒瘡腫,水火燙傷;血熱之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瘀血閉經,產后瘀阻腹痛,癥瘕積聚,跌打損傷;濕熱黃疸,淋證澀痛。生大黃瀉下作用強,久煎則瀉下力減弱。
芒硝:瀉下,軟堅,清熱,回乳(外用)。
蘆薈:瀉下,清肝,殺蟲。主治熱結便秘。主治熱結便秘,肝經實火,肝熱驚風;小兒疳積,蟲積腹痛;癬瘡(外用)。
番瀉葉:瀉熱通便,消積健胃。
火麻仁:潤腸通便。兼體虛者尤宜。
郁李仁: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甘遂(京大戟、紅大戟):瀉水逐飲,消腫散結。醋制減毒性。
巴豆:瀉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去腐。主治寒積便秘。制霜減毒。主治寒積便秘,腹滿脹痛,小兒痰食積滯;大腹水腫;寒實結胸,喉痹痰阻;癰腫膿成未潰,惡瘡爛肉,疥癬。不入煎劑,止瀉必須炒炭服,內服宜制成巴豆霜,以降低毒性。
牽牛子:瀉下,逐水,去積,殺蟲。主治水腫,鼓脹,痰飲喘滿;大便秘結,食積停滯;蟲積腹痛。
芫花:瀉水逐飲,祛痰止咳。外用殺蟲療瘡。醋制減毒。外用殺蟲療瘡。“能直達水飲窠囊”,凡身面浮腫、大腹水腫及胸脅停飲正氣未衰兼二便不利者皆可酌用。為治胸脅停飲、寒痰喘咳及頑癬禿瘡之要藥。
千金子:瀉水逐飲,破血消癥。制霜減毒。
殺蟲:蘆薈、牽牛子、芫花 體虛便秘:火麻仁
潤腸通便:火麻仁、郁李仁 寒積便秘:巴豆
制霜減毒:巴豆、千金子
有效成分不溶于水,宜入丸散:甘遂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甘遂、京大戟、紅大戟
醋炙減毒:甘遂、京大戟、紅大戟、芫花
第一節 攻下藥
1.大黃和芒硝
均味苦性寒,一則均善攻下通便瀉熱,治實熱積滯大便燥結,常相須為用,二則均清熱瀉火治目赤腫痛、口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瘡癰腫毒、腸癰及痔瘡腫痛。
不同的是大黃大苦大寒,瀉熱攻積力強,又善治濕熱積滯瀉痢初起或見里急后重者,又兼解毒,善清血分之熱而止血,清利濕熱,活血逐瘀;芒硝兼咸味,長于潤軟堅硬燥屎堅結難下或熱結旁流者,外用可回乳。
2.蘆薈和番瀉葉
均性寒而善瀉下通便,治熱結便秘。
不同的是番瀉葉力強效速,又能行水消脹,治腹水水腫,少量尚可助消化治食積腹脹;蘆薈又善清肝,殺蟲,治肝經實火諸證、小兒疳積、蟲積腹痛,外用還治癬瘡。此外,番瀉葉泡水服即效,入煎劑當后下,蘆薈則入丸散。
第二節 潤下藥
1.火麻仁、郁李仁
均善潤腸通便,凡年老、體虛、久病及產婦因津血不足所致腸燥便秘即可選用。
不同的是火麻仁甘平油潤,又兼補虛;郁李仁則苦降散潤,又兼行氣、利水消腫,以腸燥兼氣滯者用之為宜,還治水腫、腳氣,兼便秘者尤佳。
第三節 峻下逐水藥
1.甘遂、京大戟、紅大戟
均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善瀉水逐飲,治身面浮腫、大腹水腫、胸脅停飲,又善消腫散結,治癰腫未潰及瘰疬痰核等。
不同的是甘遂甘寒有毒,既善行經隧治水濕而瀉水逐飲,又善攻毒散結而消腫結,為治水腫、風痰、癲癇及瘡毒之猛藥;京大戟瀉下逐水力較強,紅大戟散結消腫力強。
2.巴豆和千金子
均有毒,歸大腸經,善峻下逐水,治水腫、鼓脹,均因毒烈而去油用霜。
不同的是巴豆性熱,毒大,藥力峻猛,又善祛痰利咽,外用蝕瘡去腐;千金子則性溫,毒稍緩,力亦峻猛,兼歸肝腎經,又善破血消癥,還攻毒殺蟲,治頑癬、惡瘡腫毒、疣贅及毒蛇咬傷。
第四章 祛風濕藥
獨活:祛風濕,止痛,解表。少陰頭痛及下半身風寒濕痹。主散在里伏風及寒濕而通利關節止痛,尤善治少陰伏風頭痛及下半身風寒濕痹。主治風寒濕痹,腰膝酸痛;表證夾濕;少陰頭痛,皮膚濕癢。
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水,治骨鯁。古云能“軟骨”。主治風寒濕痹,肢體拘攣,癱瘓麻木;痰飲積聚,諸骨鯁喉。
防己:祛風濕,止痛,利水。熱痹。主治風濕痹痛,尤以熱痹為佳;水腫,腹水,腳氣浮腫,小便不利。
秦艽:祛風濕,舒筋絡,清虛熱,利濕退黃。主治風濕熱痹,濕熱黃疸。治痹證通用,無論寒熱新久虛實兼表與否皆可。主治風濕熱痹,風寒濕痹,表證夾濕;骨蒸潮熱;濕熱黃疸。
徐長卿:祛風止痛,活血通絡,止癢,解蛇毒。。主治風濕痹痛,脘腹痛,牙痛,術后痛,癌腫痛;跌打腫痛;風疹,濕疹,頑癬;毒蛇咬傷。
木瓜:舒筋活絡,化濕和中,生津開胃。吐瀉轉筋。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腳氣腫痛;濕濁中阻所致的吐瀉轉筋;津虧食少(消化不良)證。
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主治風濕痹證,腰膝酸痛;肝腎虛損,沖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動不安。
五加皮: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利水。古有“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之譽。主治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軟弱、小兒行遲;水腫,腳氣浮腫。
香加皮:祛風濕,強筋骨,利水消腫。含強心苷,主治心衰性水腫。主治風寒濕痹,腰膝酸軟;水腫(尤宜心衰性水腫),小便不利。含強心苷而有毒。
千年健:祛風濕,強筋骨。
蘄蛇:祛風通絡,定驚止痙。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破傷風,急驚風,慢驚風;麻風,頑癬,皮膚瘙癢。
烏梢蛇:祛風通絡,定驚止痙。 (1)風濕痹痛,筋脈拘攣。(2)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斜,肢體麻木。(3)破傷風,急慢驚風。(4)麻風,頑癬,皮膚瘙癢。
豨薟草:祛風濕,通經絡,清熱解毒,降血壓。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中風手足不遂;癰腫瘡毒,濕疹瘙癢,高血壓病。
絡石藤:祛風通絡,涼血消腫。主治風濕痹痛,喉痹,癰腫。
雷公藤: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殺蟲解毒。主治頑痹、腰帶瘡。主治風濕頑痛,拘攣疼痛;疔瘡腫毒,腰帶瘡,濕疹,麻風,疥癬。使用注意:本品毒劇,內服宜慎,孕婦忌服,患有心、肝、腎器質性病變或白細胞減少癥者慎用。外敷不可超過半小時,否則起皰。帶皮者毒劇,用時應去皮。
青風藤: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
桑枝:祛風通絡,利水。
海風藤:祛風濕,通經絡。
伸筋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川烏: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主治風寒濕痹,寒濕頭痛;心腹冷痛,寒疝腹痛;局部麻醉(外用)。
路路通:祛風活絡,利水,通經下乳,止癢。
絲瓜絡:祛風通絡,化痰解毒。乳癰腫痛。
鹿銜草:祛風濕,強筋骨,調經止血,補肺止咳。
臭梧桐:祛風濕,通經絡,降血壓。
風濕熱痹:防己、秦艽、絡石藤、豨簽草、蔓荊子
利水:桑枝、五加皮、香加皮、防己 補肝腎、強筋骨:桑寄生、五加皮
解蛇毒:徐長卿 定驚止痙:蘄蛇、烏梢蛇
吐瀉轉筋:木瓜 頑痹、腰帶瘡:雷公藤
降血壓:豨薟草、臭梧桐、羅布麻葉、杜仲
少陰頭痛及下半身風寒濕痹:獨活
含有強心苷,治療心衰性水腫:香加皮
通乳:通草、木通、路路通、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清熱解毒:朱藍種草麻花。朱砂、絞股藍、貫眾、益母草、豨薟草、升麻、苧麻根、菊花
祛風濕強筋骨: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千年健、鹿銜草
祛風通絡:徐長卿、絡石藤、絲瓜絡、桑枝
祛風濕通經絡:威靈仙、豨薟草、臭梧桐、海風藤、青風藤
1.獨活和羌活
均辛散苦燥溫通,善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發表,主治風寒濕痹、風寒表證、表證夾濕及頭風頭痛。不同的是獨活微溫,藥力緩,主散在里之伏風及寒濕而通利關節止痛,主治腰以下風寒濕痹及少陰伏風頭痛;羌活則性溫,作用較強,主散肌表游風及寒濕而通利關節之痛,主治上半身風寒濕痹、太陽經頭痛及項背強痛。
2.秦艽和防己
同為行散清利之品,均能祛風濕、止痹痛,治風濕痹痛,以熱痹為主。
不同的是秦艽性微寒,清熱力小,藥力平和,兼舒筋絡,又退虛熱、清利濕熱,兼透表邪,治骨蒸勞熱、濕熱黃疸、表證夾濕;防己性寒,清熱力強,又善清利下焦濕熱而利水消腫,治水腫、小便不利、痰飲及腳氣浮腫。
3.蘄蛇、烏梢蛇
均歸肝經,善祛風通絡,定驚止痙,治風濕痹痛及小兒急慢驚風、破傷風等。
不同的是蘄蛇有毒力強,頑痹頑癬及麻風多用,烏梢蛇無毒力緩,風痹癬癢多用。
4.川烏和雷公藤
均辛苦有大毒,功善祛風除濕止痛,治風濕頑痹、拘攣疼痛、日久不愈。
不同的是川烏性熱,又善散寒、麻醉止痛,善治風寒濕痹疼痛難忍,兼治寒濕頭痛、心腹冷痛及寒疝腹痛;雷公藤性涼,又善活血通絡、消腫,并能殺蟲解毒,善治痹痛拘攣,兼治疔瘡腫毒、腰帶瘡、濕疹、麻風及疥癬。
第五章 芳香化濕藥
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濕,發汗,明目。為治濕阻中焦證之要藥,寒濕困脾者尤宜。主治濕阻中焦證,痰飲,水腫;風寒濕痹,表證夾濕;濕盛腳氣,痿證;夜盲,眼目昏澀。
厚樸:燥濕,行氣,消積,平喘。故為治濕阻、食積、氣滯所致脘腹脹滿之要藥。主治濕阻中焦、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食積或便秘脘腹脹滿;咳喘痰多。
廣藿香:化濕,止嘔,發表解暑。主治濕阻中焦證;陰寒閉暑,暑濕證,濕溫初起;嘔吐,尤宜濕濁中阻者。
佩蘭:化濕,解暑。
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安胎。主治濕阻中焦證;脾胃氣滯證;脾胃虛寒之吐瀉;妊娠惡阻,氣滯之胎動不安。
白豆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主治濕阻中焦證;脾胃氣滯證;胃寒嘔吐。
草豆蔻:燥濕行氣,溫中止嘔。
草果:燥濕溫中,除痰截瘧。
解暑:藿香、佩蘭、青蒿、滑石、白扁豆 止嘔:藿香、白豆蔻、草豆蔻
燥濕:蒼術、厚樸、草果、草豆蔻 夜盲:蒼術
截瘧:鶴鴉食青草,狼熊常牽手。仙鶴草、鴉膽子、砒石、青蒿、草果、檳榔、雄黃、常山、鉛丹、生何首烏
1.蒼術和厚樸
均辛苦溫燥,善燥濕,治濕阻中焦諸癥。
不同的是蒼術祛濕力強,濕聚成飲者宜,又能祛風濕而除痹,治風濕痹痛,還兼發表明目,治表證夾濕、夜盲及目昏眼澀;厚樸兼行氣、消積,濕阻、積滯等所致胃腸氣滯脹滿者宜,還能消痰行氣而平喘,治咳喘痰多。
2.廣藿香、佩蘭
均芳香入脾胃而善化濕解暑,治濕阻中焦、濕溫及暑濕等證常相須為用。
不同的是廣藿香微溫,化濕力強,兼發表、止嘔,善治夏月感寒飲冷之陰寒閉暑癥,并治寒濕等所致的惡心嘔吐;佩蘭性平偏涼,藥理平和,善治濕熱困脾之口甜或口苦、多涎等。
3.砂仁、白豆蔻和草豆蔻
均芳香辛溫,善化濕行氣,溫中,治療濕阻中焦、脾胃氣滯。
不同的是砂仁入中焦脾胃而力稍強,兼止瀉安胎,善治濕滯或虛寒泄瀉以及妊娠氣滯惡阻與胎動不安;白豆蔻則既入中焦脾胃,又入上焦肺,可治氣滯胸悶,藥力緩,兼治濕溫初起;草豆蔻入脾胃經,善燥濕溫中行氣,主治寒濕中阻、脾胃氣滯之脹滿嘔吐、泄瀉等。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善寧心而安神,治水氣凌心者為宜。凡水濕、停飲,無論寒熱或兼否脾虛皆宜。主治小便不利,水腫,痰飲;脾虛證,兼便溏或泄瀉者尤佳;心悸、失眠。
薏苡仁: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清熱排膿。利水而不傷正、健脾而不滋膩。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腫痛;脾虛泄瀉;濕溫病邪在氣分;濕痹筋脈拘攣;肺癰,腸癰。
澤瀉:利水滲濕,泄熱。能清瀉腎與膀胱之熱。能清瀉腎(相)火與膀胱之熱。主治小便不利,水腫,淋濁,帶下;濕盛泄瀉,痰飲。腎虛精滑無濕熱者禁服。
車前子:利水通淋,滲濕止瀉,明目,清肺化痰。利小便實大便。主治濕熱淋證,小便不利,水腫兼熱;暑濕水瀉;肝熱目赤腫痛,肝腎虧虛之目暗不明(配補肝腎藥);肺熱咳嗽痰多。
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熱;外用清熱收斂。為治濕熱淋痛之良藥,治暑濕、濕溫之佳品。主治濕熱淋證,小便不利;暑熱煩渴,濕溫胸悶,濕熱泄瀉;濕瘡,濕疹,痱子。
木通:利水通淋,泄熱(清心火),通經下乳。既為治心火、濕熱淋痛之要藥,又為治乳汁不下及濕熱痹痛之佳品。主治濕熱淋痛,水腫尿少;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腸之口舌生瘡、心煩尿赤;產后乳汁不通或乳少;濕熱痹痛。
金錢草:利水通淋,除濕退黃,解毒消腫。石淋、膽結石。甘淡滲利,咸軟入腎,微寒能清。為治濕熱黃疸、肝膽結石、石淋之佳品。
茵陳:清熱利濕,退黃。為治濕熱黃疸之要藥。為治黃疸之要藥,無論陽黃、陰黃皆宜。主治黃疸;濕瘡,濕疹瘙癢。
通草:利水清熱,通氣下乳。主治濕熱淋證;濕溫證,水腫尿少;產后乳汁不下。
萆薢:利濕濁,祛風濕。主治膏淋、白濁。為治膏淋、白濁及濕盛帶下之要藥,為治風濕痹痛之佳品。
石韋:利尿通淋,清肺止咳,涼血止血。(1)血淋,熱淋,石淋。(2)血熱崩漏、尿血、吐血、衄血。(3)肺熱咳喘。
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1)熱淋,血淋,石淋,膏淋。(2)水腫。
瞿麥:利尿通淋,破血通經。主治熱淋,血淋,石淋;瘀血閉經。
萹蓄:利尿通淋,殺蟲止癢。
地膚子:利尿通淋,祛風止癢。
燈心草:利尿通淋,清心除煩。
豬苓:利水滲濕。功專滲利水濕而力強,為治水濕內停之要藥,水濕內停無論兼寒兼熱皆宜。主治小便不利,水腫,淋濁,帶下;濕盛泄瀉。
冬葵子:利水通淋,下乳,潤腸通便。(1)濕熱淋證,水腫。(2)乳汁不下,乳房脹痛。(3)腸燥便秘。
廣金錢草:清熱除濕,利尿通淋,退黃。(1)石淋,熱淋。(2)水腫尿少。(3)黃疸尿赤
連錢草:利濕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通乳:木通、通草、路路通、王不留行、穿山甲、冬葵子
利水、下乳: .木通、冬葵子、通草
治療淋證:滑石、石韋、海金沙、瞿麥、萹蓄、地膚子、燈心草
利水滲濕、健脾:茯苓和薏苡仁
1.茯苓、豬苓、澤瀉
三者均甘淡而善利水滲濕,治小便不利、水腫、痰飲、泄瀉等水濕內停證。
不同的是茯苓豬苓性平,治水濕內停無論寒熱皆可;澤瀉性寒,水濕內停兼熱者尤佳。此外,茯苓又能健脾安神,治脾虛諸證、心悸、失眠,豬苓功專滲利而力強,澤瀉又兼泄熱治相火妄動。
三者均而利水,下乳。
2.金錢草、茵陳、廣金錢草
均能清熱利濕,退黃,為治濕熱黃疸要藥。
不同的是茵陳味苦,又治寒濕黃疸,兼治濕疹、濕瘡;金錢草甘淡微寒,又善利尿通淋、排石,兼解毒消腫;廣金錢草甘淡性涼。
第七章 溫里藥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辛熱純陽,有毒力猛,上助心陽、中補脾陽、下壯腎陽,為補火助陽,回陽救逆之要藥。主治亡陽欲脫;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畏寒肢冷、陽痿、宮冷、尿頻;脾腎陽虛之脘腹冷痛、泄瀉、水腫;心陽虛衰之心悸、胸痹;寒濕痹痛,陽虛外感。
干姜:溫中,回陽,溫肺化飲。為溫中祛寒之要藥,無論實寒、虛寒證皆宜。主治脾胃受寒或虛寒所致的腹痛、嘔吐、泄瀉;亡陽欲脫;寒飲咳喘。
肉桂: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長于益陽消陰、緩補腎陽與引火歸元,亦為補火助陽之要藥。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陽痿、宮冷、畏寒肢冷;下元虛冷,虛陽上浮之上熱下寒證;陽虛中寒之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經寒血滯之痛經、閉經,寒疝腹痛,寒濕痹痛,腰痛;陰疽,癰腫膿成不潰或久潰不斂。
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濕止瀉。主治中寒肝逆之頭痛、吐涎沫;寒濕腳氣腫痛,或上沖入腹之腹脹、困悶欲死;寒疝腹痛,經寒痛經;嘔吐吞酸;虛寒腹痛泄瀉。
花椒: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丁香:溫中降逆,溫腎助陽。主治中寒呃逆、嘔吐、泄瀉,脘腹冷痛;腎陽虛之陽痿、宮冷。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氣和胃。主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脹痛,經寒痛經;胃寒嘔吐,寒凝氣滯之脘腹脹痛。
高良姜: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蓽茇: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回陽:附子(回陽救逆)、干姜 溫肺化飲:干姜、細辛
辛熱之品,可助陽散寒止痛:肉桂、附子、干姜
1.吳茱萸、小茴香、高良姜
均辛溫,散寒止痛,治療中焦氣滯脘腹脹痛。
不同的是吳茱萸性熱有小毒,主入肝經,兼入脾胃經,既善散寒特別是厥陰肝經之寒邪而止痛,又善疏肝下氣,還能燥濕止瀉;小茴香長于溫中理氣,又能暖肝溫腎;高良姜長于散胃寒。
2.丁香和小茴香
均辛香溫散,能散寒理氣止痛,治中焦氣滯脘腹脹痛。
不同的是小茴香長于溫中理氣,又能暖肝溫腎,善治寒疝腹痛、睪丸偏墜脹痛及經寒痛經;丁香則長于溫中降逆,又能溫腎助陽,善治虛寒呃逆及腎虛陽痿。
3.附子、烏頭
均出自毛茛科植物烏頭,辛熱有毒,可散寒止痛,治寒濕痹痛、心腹冷痛等。
不同的是附子善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烏頭善祛風除濕和麻醉止痛。
第八章 理氣藥
陳皮:理氣調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噯氣、惡心嘔吐;濕濁中阻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
化橘紅:理氣寬中,燥濕化痰,消食。
橘紅: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發表散寒。
枳實:破氣消積,化痰除痞。治臟器脫垂。為治胃腸積滯及痰滯胸痹之要藥。主治食積便秘脹痛;瀉痢里急后重;痰濕阻滯之胸脘痞滿,痰滯胸痹證;胃擴張,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主治肝氣郁滯之胸脅、乳房脹痛或結塊,乳癰,疝氣痛;食積脘腹脹痛;癥瘕積聚,久瘧癖塊。
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苦泄降,辛行散,微寒不溫。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氣滯胸悶。
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行氣調中止痛之要藥。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
青木香:行氣止痛,解毒消腫。性寒有小毒,善理氣止痛兼清熱解毒消腫。含有馬兜鈴酸,具有腎毒性
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調經止痛之要藥。香附配伍高良姜,主治寒凝氣滯、肝氣犯胃之胃脘脹痛。“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為調經止痛之要藥。主治肝氣郁滯之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痛;肝郁之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脾胃氣滯,脘腹脹痛。
沉香:行氣止痛,溫中止嘔,溫腎納氣。理氣、降逆、納氣。集理氣、降逆、納氣于一身,且溫而不燥、行而不泄,無破氣之害,故為理氣良藥。主治寒凝氣滯之胸腹脹悶作痛;胃寒嘔吐;下元虛冷、腎不納氣之虛喘,痰飲咳喘屬上盛下虛者。
佛手:疏肝理氣,和中,化痰。主治肝郁氣滯之胸悶脅痛;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咳嗽痰多。
香櫞:疏肝理氣,和中,化痰。
梅花: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川楝子:行氣止痛,殺蟲,療癬。疏肝泄熱,肝郁氣滯兼熱者。既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治肝郁氣滯或肝胃不和諸痛,兼熱者最宜。主治肝氣郁滯或肝胃不和之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痛;蟲積腹痛;頭癬。
薤白:通陽散結,行氣導滯。主治胸痹。為治胸痹之要藥,治胃腸氣滯、瀉痢后重之佳品。主治痰濁閉阻胸陽之胸痹證;胃腸氣滯,瀉痢里急后重。
烏藥:行氣止痛,溫腎散寒。主治寒郁氣滯之胸悶脅痛、脘腹脹痛、疝氣疼痛及痛經;腎陽不足、膀胱虛寒之小便頻數、遺尿。
荔枝核:行氣散結,祛寒止痛。睪丸疼痛。
甘松:行氣止痛,開郁醒脾。溫而不熱,甘而不滯,香而不燥,善舒暢氣機。此外,煎湯含漱治牙痛,外洗治濕腳氣、腳臭。
柿蒂:降氣止呃。
玫瑰花:行氣解郁,活血止痛。
燥濕化痰:陳皮、化橘紅、橘紅
破氣:青皮、枳實
降氣止呃:丁香+柿蒂
寒凝氣滯,肝氣犯胃:高良姜+香附
疏肝,和中,化痰:佛手、香櫞、梅花
殺蟲療癬:川楝子、苦楝皮、土荊皮、藜蘆
可行氣止痛:木香、青木香、沉香、烏藥、川楝子、甘松
1.陳皮和青皮
均性溫而能行氣消積化滯,治食積氣滯、脘腹脹痛及嘔吐食少等證。
不同的是陳皮質輕力緩,溫和不峻,作用偏于中上二焦,主理脾肺氣滯,又燥濕化痰;青皮質重沉降下行而力猛,作用偏于中下二焦,主疏肝破氣,又善散結止痛,治療肝郁氣滯。
2.枳實和枳殼
同出一物而性微寒,功效相似,強弱不一。
不同的是枳實氣銳力猛,沉降下行,善破氣消積、化痰除痞;枳殼則力緩而長于理氣寬中除脹。
3.橘紅和化橘紅
均性溫,能理氣寬中、燥濕化痰,治咳嗽痰多及食積不化。
不同的是橘紅為橘皮的外層果皮,溫燥之性較強,兼發表散寒;化橘紅為化州柚等之果皮,又兼消食,咳嗽痰多兼食積或消化不良者用之宜。
4.香附、香櫞、佛手
均辛香,能疏肝理氣,香櫞和佛手又均可和中化痰。
不同的是香附性平力緩,歸肝經,善調經止痛,主治肝郁氣滯證、月經不調、痛經等;香櫞和佛手功效相似,但香櫞偏于化痰,佛手偏于理氣。
5.香附和柴胡
均能疏肝解郁、調經止痛,治肝郁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痛經及經前乳房脹痛。
不同的是香附性平,肝郁無論寒熱均可,柴胡微寒,肝郁化熱者宜投,此外,香附又善理氣止痛,治疝氣痛、氣滯脘腹脹痛等;柴胡又善疏散泄熱、升舉陽氣,治少陽寒熱往來、感冒高熱、氣虛下陷之久瀉脫肛、子宮脫垂和胃下垂等。
第九章 消食藥
山楂:消食化積,活血散瘀。尤善治油膩肉積。主治食滯不化,肉積不消,瀉痢腹痛;瘀血痛經、閉經,產后瘀阻腹痛,胸痹心痛;疝氣偏墜脹痛。本品味酸,故胃酸過多者忌服,脾胃虛弱者慎服。
麥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治米、面、薯、芋等積滯。
萊菔子: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習有“生升熟降”之說。主治食積氣滯之脘腹脹滿;痰涎壅盛之氣喘咳嗽。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服。
雞內金:運脾消食,固精止遺,化堅消石。肝膽結石。為消食運脾之要藥。主治食積不化,消化不良,小兒疳積;遺尿,遺精;泌尿系或肝膽結石癥。本品消食化積力強,故脾虛無積滯者慎服。
神曲:消食和胃。賦形劑。胃陰虛、胃火盛者不宜服用。丸劑中含金石、介類藥時,常以本品糊丸,以賦形、助消化。主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及腸鳴泄瀉。本品性溫,故胃陰虛、胃火盛者不宜用。
稻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治油膩肉積:山楂 米面薯芋:麥芽
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 焦四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麥芽、焦檳榔
1.麥芽、稻芽、神曲
均能消食化積、開胃和中,治飲食積滯或脾虛食少、消化不良等。
不同的是神曲性溫而偏燥,消食力強;麥芽性平,消食力次之,能促進淀粉類食物消化,尤宜高淀粉之食積證,大量使用又能回乳,生用又能疏肝;稻芽性溫,消食力最緩,略兼和中,食積輕癥或兼脾虛、胃陰不足者用之為佳,病后體虛胃弱者最宜。
2.山楂和萊菔子
均有良好的消食化積作用,善治飲食積滯及脾虛食少消化不良等證。
不同的是山楂善消化油膩肉積,又善活血化瘀;萊菔子善行氣消脹,又能降氣化痰。
第十章 驅蟲藥
使君子:殺蟲消積。既為治蛔蟲病、蟯蟲病之佳品,又為治小兒疳積之要藥。小兒每歲每天1~1.5粒,每日總量不超過20粒,忌飲茶。
檳榔:殺蟲,消積,行氣,利水,截瘧。主治絳蟲病,姜片蟲病,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等;食積氣滯之腹脹、便秘,瀉痢里急后重;水腫,腳氣浮腫;瘧疾。脾虛便溏及氣虛下陷者不宜服。
雷丸:殺蟲消積。性寒,含蛋白酶,不宜受熱,不入煎劑,入丸劑或研粉。既善驅殺絳蟲,又能驅殺蛔蟯鉤蟲等,為治蟲積腹痛特別是絳蟲病之佳品。
榧子:殺蟲,消積,潤腸通便,潤肺止咳。殺蟲,消積,潤腸通便,潤肺止咳;治蟲積腹痛常用,還能潤肺燥而止咳。
苦楝皮:殺蟲,療癬。主治蛔蟲病,蟯蟲病,鉤蟲病;頭癬,疥瘡。苦寒有毒,能傷胃損肝。
貫眾:殺蟲,清熱解毒,止血(炒炭)。
南瓜子:殺蟲。宜生用,或冷開水調服,不能加熱。主殺絳蟲,兼殺蛔蟲、鉤蟲和血吸蟲。服用需冷開水調服。
鶴草芽:殺蟲。性味苦、澀、涼,殺蟲成分不溶于水,治絳蟲病之要藥。研粉吞服。
殺蟲療癬:苦楝皮、川楝子、土荊皮、藜蘆
殺蟲消積:使君子、檳榔、雷丸、榧子
1.川楝子和苦楝子
均苦寒有毒可殺蟲療癬。治療蟲積腹痛以及頭癬。
不同的是川楝子有小毒,且為理氣藥,可行氣止痛,兼殺蟲療癬;苦楝子有毒,為驅蟲藥,善殺蟲治蛔、蟯、鉤蟲。
第十一章 止血藥
大薊:涼血止血,散瘀消癰。為治血熱出血之要藥。主治血熱咳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外傷出血;熱毒癰腫。
小薊:涼血止血,散瘀消癰。善治尿血、血淋。
地榆:涼血止血,解毒斂瘡。尤下焦出血。用于燙傷,不用于燒傷。善治下焦血熱妄行諸證,為治水火燙傷之要藥。主治血熱之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經過多;燙傷,濕疹,皮膚潰爛,瘡瘍腫毒。對于大面積燒傷,不宜使用地榆制劑外涂。
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通淋。寒性,血熱妄行之要藥。藥力較緩,寒不傷胃,甘不膩膈,不燥不膩。主治血熱之衄血、咳血、吐血及尿血;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血淋,熱淋,小便不利,水腫,濕熱黃疸。
槐花:涼血止血,清肝瀉火。凡血熱出血皆宜,尤宜便血與痔瘡出血。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證,尤宜便血、痔瘡出血;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
側柏葉:涼血止血,祛痰止咳,烏發生發。為治內、外傷出血之要藥。主治各種出血證;肺熱咳喘痰多;血熱脫發,須發早白,燙傷(外用)。既涼血又收斂止血力強,炒炭用兼治虛寒出血,還能祛痰止咳、生發烏發,外用可治燙傷。(1)各種出血證。(2)肺熱咳喘痰多。(3)血熱脫發,須發早白,燙傷(外用)。
苧麻根:涼血止血,清熱安胎,利尿,解毒。(1)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證。(2)胎動不安,胎漏下血。(3)濕熱淋痛,熱毒瘡腫,蛇蟲咬傷。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一定的安胎作用。既為治婦科崩漏與帶下之要藥,又為灸科溫灸之主藥。主治虛寒性崩漏下血、胎漏;經寒痛經、月經不調,帶下清稀,宮冷不孕;脘腹冷痛;濕疹瘙癢(外用);此外,可用于溫炙。
炮姜:溫經止血,溫中止痛。治虛寒出血之要藥。主治虛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證;脾胃虛寒之腹痛、吐瀉等。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兼能補虛。主治胸腹刺痛。有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耗氣之優。主治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瘀滯腫痛;胸腹刺痛。
茜草:涼血,止血,祛瘀,通經。(1)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2)閉經,痛經,跌打腫痛,痹證關節痛。
蒲黃:活血祛瘀,收斂止血,利尿通淋。化瘀止血之要藥。主治吐血,咳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血瘀之心腹疼痛、痛經,產后瘀阻腹痛;血淋澀痛。
白及: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主治肺癰而咳吐腥痰膿血日漸減少者。主治咳血,衄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癰腫毒,燙傷,手足皸裂,肛裂;肺癰而咳吐腥痰膿血日漸減少者。
仙鶴草:收斂止血,止痢,截瘧,解毒,殺蟲,補虛。止血力強而可靠,凡出血無論寒熱虛實皆宜。主治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久瀉,久痢;瘧疾,癰腫瘡毒;滴蟲陰道炎所致的陰癢帶下;脫力勞傷。
雞冠花:收斂止血,涼血,止帶,止痢。
藕節:收斂止血。
棕櫚炭:收斂止血。
紫珠葉:收斂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腫。
景天三七:化瘀止血,寧心安神,解毒。(1)各種出血證。(2)跌打損傷。(3)心悸、失眠,煩躁不安。(4)瘡腫,蜂蝎螫傷。
血余炭:收斂化瘀止血,利尿。
消化道潰瘍出血(治胃、十二指腸潰瘍之吐血、便血):白及+海螵蛸
痔瘡:地榆、槐花
涼血止血,散瘀消癰:大薊、小薊
補虛:三七、仙鶴草、火麻仁
1.大薊和小薊
均性涼,歸心肝經。能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治血熱妄行出血及熱毒瘡癰。
不同的是大薊涼血止血力較強,多用于吐血、咳血及崩漏等;小薊則藥力較弱,又能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
2.地榆和槐花
均性微寒,歸肝與大腸經,均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出血證尤宜大腸火盛之便血、痔血并常同用。
不同的是地榆善清下焦血分之熱,兼收斂可治婦女血熱崩漏、經多,還能解毒斂瘡治熱毒血痢、水火燙傷、瘡癰腫毒及濕疹等;槐花又善清肝,治肝熱目赤。
3.白茅根、苧麻根
均性寒,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出血及澀痛。
不同的是白茅根善清膀胱之熱而利尿力強,治水腫兼熱及濕熱黃疸,此外白茅根還能清肺胃之熱而生津、止嘔;苧麻根入心肝經而止血力強,又治外傷出血,還能清熱安胎解毒。
4.三七和景天三七
均具有活血、止血之功,既治出血又治瘀血,治療出血證,具有止血而不留瘀之長。
不同的是三七性溫,化瘀止血力強,體虛有寒者用之宜;景天三七性平,止血力弱,又兼寧心、解毒。
5.茜草、三七和蒲黃
均善化瘀止血,既治瘀血阻滯、血不歸經之諸出血證,又治瘀血經閉、痛經、產后瘀阻、心腹瘀痛及跌打腫痛。
不同的是三七性溫,化瘀止血力強,有化瘀而不傷正之長,出血或瘀血兼體虛有寒者用之宜;蒲黃性平,生用炒用均止血,生用活血化瘀止血,并兼利尿,尤善治尿血、血淋,炒炭則收斂止血,略兼化瘀,出血無瘀或瘀滯不明顯者宜之;茜草性寒,化瘀止血多炒炭用,瘀阻出血兼熱者用之為宜,生用則涼血活血通經,瘀血夾熱者宜用,又治關節痹痛。
6.白及和仙鶴草
均能收斂止血,治各種出血而無瘀滯者。
不同的是白及微寒黏滯,藥力頗強,又能消腫生肌治癰疽瘡瘍,兼益肺治肺胃出血、肺癰又可治燙傷、皮膚皸裂肛裂等,外用可促進傷口愈合;仙鶴草性平,作用廣泛,出血無論寒熱虛實皆宜,又能截瘧、止痢、解毒、殺蟲、補虛治久瀉久痢、瘧疾、瘡腫、陰癢帶下及脫力勞傷等。
7.藕節、棕櫚炭和血余炭
均性平,善收斂化瘀而止血,止血而不留瘀,治各種出血。
不同的是藕節藥力和緩,鮮品平而偏涼,兼熱者宜用,炒炭平而偏溫,無論寒熱皆可;血余炭能止能行,藥力較強,又兼利尿治血淋;棕櫚炭性平,專收斂止血,出血無瘀無論寒熱均宜,尤多用于崩漏。
8.紫珠葉和雞冠花
均性涼能收斂止血涼血,治療各種出血。
不同的是紫珠葉還能解毒消腫,尤宜上焦肺胃出血,兼治癰腫燙傷;雞冠花凡出血皆宜,尤以下焦出血多用,又可收澀止瀉止帶。
9.艾葉和炮姜
均苦辛性溫,善溫經止血,治虛寒出血諸證。
不同的是炮姜主入脾兼入肝,善溫脾陽、散中寒,成炭者專于溫經止血,不成炭者長于散寒溫中止痛;艾葉入肝脾腎經,善溫暖中下二焦,治虛寒出血多炒炭用,且暖宮還散寒止痛,此外,煎湯外洗治濕疹瘙癢,用于溫灸能溫煦氣血、透達經絡。
10.生姜、干姜、炮姜
干姜,炮姜,生姜本源于一物,均味辛而能溫中散寒,治中焦寒證。
不同的是生姜長于發散風寒,又能溫中止嘔;干姜辛熱,燥烈之性較強,長于溫中回陽,兼可溫肺化飲;炮姜性苦溫,辛散作用大減,善能溫中止瀉,兼能止血。所以,古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說。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藥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入血走氣,血中之氣藥,上行頭顛,下行血海;頭痛不離川芎。上行頭顛,下走血海,內行血氣,外散風寒。血中之氣藥,頭痛不離川芎。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難產,產后瘀阻腹痛;胸痹心痛,脅肋作痛,肢體麻木,跌打損傷,瘡癰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止痛力強,醋炙。疼痛屬血瘀氣滯者皆可投用。主治血瘀氣滯胸脅、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痛經、產后瘀阻腹痛、跌打傷痛等。醋炙可增強止痛的作用。
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利膽退黃。配伍白礬,治療痰熱蒙蔽心竅之癲癇發狂。為活血行氣涼血之要藥。主治胸腹脅肋脹痛或刺痛,月經不調,痛經,癥瘕痞塊;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血熱吐血、衄血、尿血,婦女倒經;濕熱黃疸,肝膽或泌尿系結石癥。配伍白礬,治療痰熱蒙蔽心竅之癲癇發狂。
丹參: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主治月經不調,血滯閉經,產后瘀滯腹痛;胸痹心痛,脘腹疼痛,癥瘕積聚,肝脾腫大,熱痹腫痛;熱病高熱煩躁,內熱心煩,斑疹,心悸怔忡,失眠;瘡癰腫痛。
莪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三棱: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姜黃:破血行氣,通經止痛。(1)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刺痛、閉經、痛經。(2)跌打瘀痛,風濕痹痛,肩臂痛。(3)瘡腫。
水蛭:破血逐瘀,通經。主治血滯閉經;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煎湯1~3g,研末0.3~0.5g。
土鱉蟲:破血逐瘀,續筋接骨。 干漆:破血祛瘀,殺蟲。
虎杖: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止咳,瀉下通便。主治濕熱黃疸,淋濁,帶下;水火燙傷,瘡癰腫毒,毒蛇咬傷;閉經,痛經,癥瘕,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肺熱咳嗽;熱結便秘;肝膽及泌尿系結石癥。
益母草:活血祛瘀,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瘀血經產諸病。善治瘀血經產諸病,為婦科調經良藥。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后瘀阻腹痛,跌打傷痛;小便不利,水腫;瘡癰腫毒,皮膚癢疹。
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為治血瘀諸證之要藥。主治血滯閉經、痛經,產后腹痛,癥瘕,跌打腫痛;肺癰,腸癰;腸燥便秘;咳喘。
紅花:活血通經,祛瘀止痛。主治血滯閉經、痛經,產后惡露不盡;胸痹心痛,癥瘕積聚,跌打腫痛;斑疹色暗(配清熱涼血解毒藥)。
牛膝:活血通經,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補肝腎,強筋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難產,產后瘀阻腹痛,癥瘕,跌打傷痛;小便不利,淋證澀痛,濕熱下注之足膝腫痛;吐血,衄血,牙齦腫痛,口舌生瘡;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肝腎虧虛之腰膝酸痛、筋骨無力,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痿證。
川牛膝: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自然銅:散瘀止痛,接骨療傷。主治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研末每次0.3g。
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樹脂入藥。為外傷科要藥。主治痛經,閉經,產后瘀阻腹痛,胸脅脘腹刺痛,跌打傷痛;風濕痹痛,拘攣麻木;腸癰,瘡瘍腫痛或潰久不收口。
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樹脂入藥。主治痛經,閉經,胸脅脘腹刺痛,跌打傷痛;風濕痹痛、拘攣;腸癰,瘡瘍腫痛或潰久不收口。
血竭: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斂瘡。樹脂入藥。
雞血藤: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筋活絡。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跌打損傷;血虛萎黃;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痹痛。
西紅花:活血祛瘀,涼血解毒,解郁安神。
月季花:活血調經,疏肝解郁。 五靈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解蛇蟲毒。
蘇木: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主治血滯閉經、痛經,產后瘀阻腹痛,胸腹刺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劉寄奴:破血通經,散寒止痛,消食化積。
北劉寄奴: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涼血止血,清熱利濕。
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經下乳,消腫排膿。
王不留行: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
樹脂入藥,生肌:乳香、沒藥、血竭
苦辛香竄,善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常相須為用,治瘀血阻滯心腹諸痛、跌打腫痛等:乳香和沒藥
1.川芎和延胡索
均辛溫,活血行氣止痛,治療血瘀氣滯諸證,兼寒者為宜。
不同的是川芎入血走氣,上行頭顛,下走血海,被譽為“血中之氣藥”,善治頭痛,屬風寒、血瘀者最佳;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力強,疼痛兼血瘀氣滯者可投用,兼寒者為佳。
2.姜黃和郁金
均能活血,行氣止痛,治療肝郁氣滯、瘀血內阻之胸腹脅肋刺痛、血滯癥瘕、閉經、痛經及月經不調等。
不同的是姜黃辛溫行散,以治寒凝血瘀氣滯之證為好,又能通經、散風寒濕,善走肢臂,治上肢肩臂痛癥,外用治癰腫瘡毒;郁金則辛苦性寒,以治血瘀氣滯有熱之證為佳,又能涼血清心、解郁安神、利膽退黃。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 化痰藥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性能特點:辛能溫燥;善祛脾胃濕痰;有毒而力強;為治濕痰寒痰嘔吐之要藥。本品辛散溫燥,有毒而力較強,善祛脾胃濕痰,為治濕痰、寒痰、嘔吐之要藥。主治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胃氣上逆,惡心嘔吐;胸脘痞悶,梅核氣,癭瘤痰核,癰疽腫毒。
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主治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口眼?斜,癲癇,破傷風;癰疽腫痛,瘰疬痰核。
白附子:燥濕化痰,祛風止痙,解毒散結。主治中風痰壅,口眼?斜,破傷風,驚風癲癇,偏正頭痛;毒蛇咬傷,瘰疬痰核。
芥子:溫肺祛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主治寒痰咳喘,懸飲脅痛。尤以痰在皮里膜外及經絡者最宜。
桔梗(肺):宣肺,利咽,祛痰,排膿。質輕上浮。質輕上浮。主治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啞;肺癰胸痛、咳吐膿血、痰黃腥臭。
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氣止嘔。為治肺胃氣逆之要藥。配伍代赭石。為治肺胃氣逆之要藥。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飲蓄結之胸膈痞悶;噫氣,嘔吐。
瓜蔞:清肺潤燥化痰,利氣寬胸,消腫散結,潤腸通便。
川貝母: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癰。肺熱燥咳及虛勞咳嗽之要藥。為肺熱燥咳及虛勞咳嗽之要藥。主治肺熱咳喘,外感咳嗽;肺燥咳嗽,肺虛久咳,陰虛勞嗽;痰熱或火郁胸悶,瘰疬,瘡腫,乳癰,肺癰。
浙貝母:清熱化痰,散結消腫。主治肺熱咳喘,風熱咳嗽;瘰疬,瘡腫,乳癰,肺癰。
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安胎。為治胃熱嘔吐之要藥。主治肺熱咳嗽、咳痰黃稠;痰火內擾之心煩失眠;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熱胎動。
竹瀝:清熱滑痰。既為治痰熱咳喘、痰稠膠結難出之要藥,又為治痰熱蒙蔽清竅之佳品。主治肺熱之痰壅咳喘;中風痰迷,驚癇癲狂。
白前:降氣祛痰止咳。為肺家要藥。主治肺氣壅實之咳喘氣逆、痰多。
前胡:降氣祛痰,宣散風熱。主治肺氣不降之喘咳痰稠;風熱之咳嗽痰多。
昆布: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海藻:消痰軟堅,利水消腫。
瓦楞子: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
海蛤殼:清熱化痰,軟堅散結,利尿消腫,制酸止痛。
海浮石:清熱化痰,軟堅散結,通淋。
礞石:消痰下氣,平肝鎮驚。
天竺黃:清熱化痰,清心定驚。
黃藥子:化痰軟堅散結,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第二節 止咳平喘藥
苦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主治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紫蘇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胖大海:清宣肺氣,清腸通便。
馬兜鈴: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腸療痔。主治肺熱咳嗽;肺虛有熱之咳喘或痰中帶血;痔瘡腫痛、出血。
桑白皮: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主治肺熱之咳喘痰多;浮腫尿少,小便不利。
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
百部:潤肺止咳,殺蟲滅虱。為治新久咳嗽之要藥,最宜癆嗽及百日咳。為治頭虱、體虱、蟯蟲病之佳品。
紫菀:潤肺下氣,化痰止咳。主治外感咳嗽、咳痰不爽;肺虛久咳、痰中帶血。
款冬花:潤肺下氣,化痰止咳。凡咳嗽無論外感、內傷皆可酌投,寒嗽最宜。主治多種咳嗽。
枇杷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主治肺熱之咳喘痰稠;胃熱之煩渴、嘔噦。
白果:斂肺平喘,止帶縮尿。有毒,不宜直接生食。主治咳喘氣逆痰多;白濁,帶下,尿頻遺尿。
洋金花:平喘止咳,解痙,定痛。外科麻醉。
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桑白皮、葶藶子
潤肺下氣,化痰止咳:款冬花、紫菀
第十四章 安神藥
第一節 重鎮安神
朱砂: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為治心火亢盛諸證之要藥。主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胸中煩熱、驚悸不眠,癲狂,癲癇;瘡瘍,咽痛,口瘡。內服0.1~0.5g,忌火煅。
磁石:鎮驚安神,平肝潛陽,聰耳明目,納氣平喘。主治心神不寧,心悸失眠,驚風癲癇;肝陽上亢,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目昏;腎虛喘促。
龍骨:鎮驚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收濕斂瘡。
琥珀:安神定驚,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珍珠:安神定驚,明目除翳,解毒斂瘡,潤膚祛斑。主治心悸,失眠,癲癇,驚風;目赤腫痛,翳障胬肉;喉痹,口瘡,潰瘍不斂;皮膚色斑。用量0.1~1g。
納氣:沉香、磁石、補骨脂 解毒斂瘡:地榆、珍珠
第二節 養心安神
酸棗仁:養心安神,斂汗。治陰血虧虛之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之要藥。為治陰血虧虛之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之要藥。主治自汗、盜汗。
遠志:安神益智,祛痰開竅,消散癰腫。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健忘;痰阻心竅之癲癇發狂、神志恍惚;咳嗽痰多;癰疽腫痛,乳癰腫痛。
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止汗。主治虛煩不眠,心悸怔忡;腸燥便秘,陰虛盜汗。
夜交藤:養心安神,祛風通絡。主治虛煩失眠多夢;血虛身痛肢麻,風濕痹痛。
合歡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腫。
第十五章 平肝息風藥
第一節 平抑肝陽藥
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肝陽上亢及肝熱目疾之要藥。主治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肝火目赤翳障,肝虛目昏。
牡蠣:平肝潛陽,鎮驚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制酸止痛。
赭石: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主治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噯氣,呃逆,嘔吐,喘息;血熱氣逆之吐血、衄血、崩漏。
珍珠母: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安神定驚,收濕斂瘡。主治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驚悸失眠;肝熱目赤,肝虛目昏;濕疹,濕瘡。
蒺藜:平肝,疏肝,祛風明目,散風止癢。
羅布麻葉:平肝清熱,降血壓,利水。
制酸止痛:牡蠣、海螵蛸、海蛤殼、瓦楞子
第二節 息風止痙藥
羚羊角: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涼血解毒。主治肝熱急驚,癲癇抽搐;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肝火熾盛之目赤頭痛;溫熱病之壯熱神昏、譫語狂躁或抽搐,溫毒發斑,瘡癰腫毒。
鉤藤:息風止痙,清熱平肝。善平肝陽、息肝風、清肝熱,兼散肝經之熱。主治肝風內動,驚癇抽搐;肝經有熱之頭脹頭痛;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
天麻: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治肝陽、肝風無論寒熱虛實皆宜。治肝陽、肝風諸證,無論寒熱虛實皆宜。主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虛風內動,急慢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手足不遂。
全蝎: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中風面癱。主治急、慢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中風面癱,半身不遂;瘡瘍腫毒,瘰疬痰核;偏正頭痛,風濕頑痹。煎湯,3~6g;研末每次0.6~1g。
蜈蚣: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中風面癱。
地龍:清熱息風,平喘,通絡,利尿。
僵蠶: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主治急、慢驚風,癲癇,中風面癱;風熱或肝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風疹瘙癢;瘰疬痰核,痄腮。
中風面癱:全蝎、蜈蚣
第十六章 開竅藥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0.03g-0.1g。不入煎劑。閉證神昏不論寒熱、新久皆宜。既為開竅醒神之良藥,治閉證神昏無論寒熱皆宜。主治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神昏;閉經,癥瘕,難產死胎;胸痹心痛,心腹暴痛,痹痛麻木,跌打損傷;瘡腫,瘰疬,咽喉腫痛。0.03~0.1g。不入煎劑。
冰片:開竅醒神,清熱止痛。0.15g-0.3g。不入煎劑。涼開之品。
石菖蒲:開竅寧神,化濕和胃。痰濕蒙蔽心竅之神昏。主治痰濕蒙蔽心竅之神昏,癲癇,耳聾,耳鳴;心氣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恍惚;濕濁中阻之脘腹痞脹,噤口痢。
蘇合香:開竅辟穢,止痛。0.3g-1g。不入煎劑。主治寒閉神昏;胸痹心痛,胸悶腹痛。
安息香:開竅辟穢,行氣活血,止痛。0.6g-1.5g。不入煎劑。主治閉證神昏;心腹疼痛;產后血暈,痹痛日久。
第十七章 補虛藥
第一節 補氣藥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氣虛欲脫證;脾氣虛弱之食欲不振、嘔吐泄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脈虛自汗;熱病津傷之口渴,消渴證;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為補氣強身之要藥。
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甘補而平,不燥不膩。
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熱生津。
太子參:補氣生津。
黃芪:補氣升陽(補中益氣丸),益衛固表(玉屏風散),托毒生肌,利水消腫,補氣生血(當歸補血口服液)。主治脾胃氣虛,脾肺氣虛,中氣下陷,氣不攝血,氣虛發熱;自汗,盜汗;氣血不足所致的瘡癰不潰或潰久不斂;氣虛水腫、小便不利;氣血雙虧,血虛萎黃,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胃氣虛之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脾虛水腫,痰飲;表虛自汗;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
山藥: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平補氣陰之品。肺腎兩虛的喘咳。平補氣陰,為治氣虛或氣陰兩虛之佳品。為治腎虛不固之要藥。主治脾虛氣弱之食少便溏或泄瀉;肺虛或肺腎兩虛之喘咳;腎陰虛證,消渴證;腎虛遺精、尿頻、帶下
甘草:益氣補中,祛痰止咳,解毒,緩急止痛,緩和藥性。主治心氣虛之心動悸、脈結代;脾虛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氣喘;瘡癰腫毒,食物或藥物中毒;脘腹或四肢攣急疼痛;調和諸藥。濕盛中滿者不宜服用。
絞股藍:健脾益氣,祛痰止咳,清熱解毒。
飴糖:補脾益氣,緩急止痛,潤肺止咳。
蜂蜜:補中緩急,潤肺止咳,滑腸通便,解毒。烏頭類藥中毒、瘡瘍不斂、水火燙傷
白扁豆:健脾化濕,消暑解毒。
刺五加:補氣健脾,益腎強腰,養心安神,活血通絡。主治脾虛乏力,食欲不振,氣虛浮腫;腎虛腰膝酸軟,小兒行遲;心悸氣短,失眠多夢,健忘;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腫痛。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為氣血雙補之品。主治脾虛乏力、食少便溏;血虛萎黃,血虛臟躁;緩和峻烈藥的藥性。
紅景天:益氣,平喘,活血通脈。
甘補而平,不燥不膩:黨參 緩和藥性:甘草、大棗
第二節 補陽藥
鹿茸(肝腎):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為血肉有情之品。主治腎陽不足之陽痿滑精,宮冷不孕;精血虛虧之筋骨無力、神疲羸瘦、眩暈耳鳴,小兒骨軟行遲,囟門不合;婦女沖任虛寒、帶脈不固之崩漏、帶下過多;陰疽內陷,瘡瘍久潰不斂。
肉蓯蓉(腎大腸):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主治腎虛之陽痿、不孕;精血虧虛之腰膝痿弱、筋骨無力;腸燥便秘。
鎖陽(腎大腸):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巴戟天(肝腎):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為治腎陽虛衰或兼風濕之要藥。主治腎虛陽痿、不孕、尿頻;腎虛兼風濕之腰膝疼痛或軟弱無力。
淫羊藿(肝腎):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主治腎虛之陽痿、不孕、尿頻、筋骨痿軟;風寒濕痹與肢體麻木。
仙茅(肝腎脾):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祛寒除濕。
狗脊(肝腎):補肝腎,強腰膝,祛風濕。主治腎虛之腰痛脊強,足膝痿軟;小便不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
杜仲(肝腎):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主治肝腎不足之腰膝酸痛、筋骨無力;肝腎虧虛之胎動不安、胎漏下血;高血壓屬肝腎虧虛者。
續斷(肝腎):補肝腎,行血脈,續筋骨。(安胎) 。為內科補肝腎、婦科止崩漏、傷科療折傷之要藥。主治肝腎不足之腰痛腳弱、遺精;肝腎虧虛之崩漏經多,胎漏下血,胎動欲墜;跌仆損傷,金瘡,癰疽腫痛。
骨碎補(肝腎):補腎,活血,止痛,續傷。主治腎虛之腰痛、腳弱、耳鳴、耳聾、牙痛、久瀉;跌仆閃挫,筋傷骨折。
補骨脂(腎脾):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溫脾止瀉,納氣平喘。主治腎陽不足之陽痿、腰膝冷痛;腎虛不固之滑精、遺尿、尿頻;脾腎陽虛之泄瀉;腎虛作喘。此外,還可外治白癜風。
益智仁(腎脾):暖腎固精縮尿,溫脾開胃攝唾。主治腎氣虛寒之遺精滑精、遺尿、夜尿頻多;脾寒泄瀉,腹中冷痛,脾虛口多涎唾。
蛤蚧(肺腎):補肺氣,定喘嗽,助腎陽,益精血。主治肺虛咳嗽,腎虛喘促;腎虛陽痿,精血虧虛。
冬蟲夏草(腎肺):益腎補肺,止血化痰。
核桃仁(腎肺大腸):補腎,溫肺,潤腸。
紫河車(肺肝腎):溫腎補精,養血益氣。主治癲癇久發氣血虧虛。為平補氣血精陽之品。主治腎虛精虧之不孕、陽痿、遺精、腰酸;氣血兩虧之面色萎黃、消瘦乏力、產后少乳;肺腎兩虛之氣喘咳嗽。癲癇久發,氣血虧虛。
菟絲子(腎肝脾):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明目止瀉,安胎,生津。主治腎虛之腰膝酸痛、陽瘺、滑精、尿頻、白帶過多;肝腎不足之目暗不明;脾虛便溏或泄瀉;腎虛之胎漏、胎動不安;陰陽兩虛之消渴。
沙苑子(肝腎):補腎固精,養肝明目。主治腎虛腰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肝腎虧虛之目暗不明、頭昏眼花。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鎖陽、肉蓯蓉
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巴戟天、淫羊藿、仙茅
補肺腎:蛤蚧、冬蟲夏草、紫河車、核桃仁
第三節 補血藥
當歸(肝心脾):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為婦科調經之要藥,內科補血之佳品。主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虛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損傷,痹痛麻木;癰疽瘡瘍;血虛腸燥便秘。
熟地黃(肝腎):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為治血虛精虧或陰液不足之要藥。主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漏;腎陰不足之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精血虧虛之腰酸腳軟、頭暈眼花、耳聾耳鳴、須發早白。
何首烏(肝腎):補益精血,(解毒,截瘧,潤腸通便,生用)。主治精血不足之頭暈眼花、須發早白、腰酸腳軟、遺精、崩漏、帶下;瘡腫,瘰疬;體虛久瘧;腸燥便秘。
白芍(肝脾):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主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崩漏;陰虛盜汗,表虛自汗;肝脾不和之胸脅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
阿膠(肺肝腎):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烊化。
龍眼肉(心脾):補心脾,益氣血,安心神。主治心脾兩虛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氣血不足證。
婦科調經要藥:當歸 烊化:阿膠
第四節 補陰藥
南沙參(肺胃):清肺養陰,祛痰,益氣。為涼補之品。主治肺熱燥咳有痰,陰虛勞嗽咯血;氣陰兩傷之舌干口渴。
北沙參(肺胃):養陰清肺,益胃生津。主治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咯血;陰傷津虧之舌干口渴。
玉竹(肺胃):滋陰潤肺,生津養胃。
麥冬(肺胃心):潤肺養陰,益胃生津,清心除煩,潤腸通便。主治肺熱燥咳痰黏,陰虛勞嗽咯血;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陰虛、心火旺之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天冬(肺腎):滋陰降火,清肺潤燥,潤腸通便。
石斛(胃腎):養胃生津,滋陰除熱,明目,強腰。主治熱病傷津或胃陰不足之舌干口燥,內熱消渴;陰虛虛熱不退;腎虛視物不清、腰膝軟弱。
黃精(脾肺腎):滋陰潤肺,補脾益氣。平補脾肺腎氣陰。主治肺虛燥咳,勞嗽久咳;腎虛精虧之腰膝酸軟、須發早白、頭暈乏力;氣虛倦怠乏力,陰虛口干便燥;氣陰兩虛,內熱消渴。
枸杞子(肝腎肺):滋補肝腎,明目,潤肺。主治肝腎陰虛之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膝酸軟、遺精;消渴;陰虛咳嗽。
百合(肺心):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主治肺虛久咳,陰虛燥咳,勞嗽咯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哈蟆油(肺腎):補腎益精,養陰潤肺。
龜甲(肝腎心):滋陰潛陽,益腎健骨,養血補心,涼血止血。頭暈目眩,腰膝痿弱。
鱉甲(肝腎):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
墨旱蓮(肝腎):滋陰益腎,涼血止血。主治肝腎陰虛之頭暈目眩、須發早白;陰虛血熱之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
女貞子(肝腎):滋腎補肝,清虛熱,明目烏發。為涼補之品。主治肝腎陰虛之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須發早白;陰虛發熱;肝腎虛虧之目暗不明,視力減退。
桑椹(心肝腎):滋陰補血,生津,潤腸。主治陰虛血虧之眩暈、目暗、耳鳴、失眠、須發早白;津傷口渴,消渴;腸燥便秘。
楮實子(肝腎):滋陰益腎,清肝明目,利尿。
補肺胃之陰:南沙參、北沙參、玉竹、麥冬
補氣又補陰:西洋參、南沙參、山藥、黃精(山藥、黃精平補脾肺腎氣陰)
平補肝腎陰陽,收斂固澀:山茱萸、菟絲子
潤腸通便:烏龜吃了兩個冬天的羊肉。生何首烏、當歸、麥冬、天冬、鎖陽、肉蓯蓉
第十八章 收澀藥
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滋腎寧心。上能斂肺止咳平喘,下能滋腎澀精止瀉,內能生津寧心安神,外能固表收斂止汗。主治肺虛久咳或肺腎不足之咳喘;津傷口渴,消渴;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腎虛遺精、滑精;脾腎兩虛之五更泄瀉;虛煩心悸,失眠多夢。
烏梅:斂肺,澀腸,生津,安蛔,止血。主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渴;蛔厥腹痛;崩漏,便血。
椿皮:清熱燥濕,澀腸,止血,止帶,殺蟲。主治久瀉久痢,濕熱瀉痢,便血;崩漏,赤白帶下;蛔蟲病;瘡癬作癢。
赤石脂:澀腸止瀉,止血,止帶;外用收濕斂瘡生肌。
蓮子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止帶,養心安神。
芡實:補脾祛濕,益腎固精。有補而不膩、澀而不留濕之長。主治腎虛遺精,小便不禁,白帶過多;脾虛久瀉不止。
山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脫。陰陽并補之品。主治肝腎虧虛之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陽痿;腎虛遺精滑精,小便不禁,虛汗不止;婦女崩漏及月經過多。
桑螵蛸:固精縮尿,補腎助陽。為治腎陽虧虛、精滑不固之要藥。主治腎陽虧虛的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小便白濁,帶下;陽痿不育。
海螵蛸: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訶子:澀腸,斂肺,下氣,利咽。主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肺虛久咳,咽痛,失音。
肉豆蔻:澀腸止瀉,溫中行氣。主治久瀉不止;虛寒氣滯之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覆盆子:益腎,固精,縮尿,養肝,明目。為澀斂兼補陰陽之品。主治腎虛不固之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腎虛陽痿;肝腎不足之目暗不明。
浮小麥:益氣,除熱止汗。
金櫻子:固精縮尿,澀腸止瀉,固崩止帶。功專固澀下焦。主治遺精滑精,尿頻遺尿;久瀉久痢;崩漏帶下。
五倍子:斂肺降火,澀腸固精,斂汗止血,收濕斂瘡。
麻黃根:收斂止汗。
糯稻根:止汗退熱,益胃生津。
罌粟殼:斂肺,澀腸,止痛。
石榴皮:澀腸止瀉,止血,殺蟲。
陰陽并補之品:山茱萸、山藥
第十九章 涌吐藥
常山:涌吐痰飲,截瘧。為治瘧疾寒熱之要藥。主治胸中痰飲;瘧疾。
瓜蒂:內服涌吐熱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濕熱。主治熱痰,宿食;濕熱黃疸,濕家頭痛。
藜蘆:涌吐風痰,殺蟲療癬。
第二十章 殺蟲燥濕止癢藥
雄黃: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定驚。忌火煅。主治癰疽疔瘡,疥癬,蟲蛇咬傷;蟲積腹痛;哮喘,瘧疾,驚癇。
硫黃:外用解毒殺蟲止癢,內服補火助陽通便。主治疥癬,濕疹,禿瘡,陰疽惡瘡;腎陽不足之陽痿、小便頻數,腎虛喘促;虛冷便秘。
蛇床子:燥濕祛風,殺蟲止癢,溫腎壯陽。主治陰部濕癢,濕疹,濕瘡,疥癬;寒濕帶下,濕痹腰痛;腎虛陽痿,宮冷不孕。
露蜂房:攻毒殺蟲,祛風止痛。主治瘡瘍腫毒,乳癰,瘰疬;頑癬,鵝掌風;牙痛,風濕痹痛。
輕粉:外用攻毒、殺蟲、斂瘡,內服祛痰消積、逐水通便。外用不可大面積或長期涂敷,服用后及時漱口。
白礬:外用解毒殺蟲,燥濕止癢;內服止血止瀉,清熱消痰。配伍郁金。
鉛丹:外用拔毒止癢,斂瘡生肌;內服墜痰鎮驚,攻毒截瘧。
土荊皮:殺蟲,療癬,止癢。
忌火煅:雄黃、朱砂
主治不孕不育:蛇床子
第二十一章 拔毒消腫斂瘡藥
斑蝥:攻毒蝕瘡,破血逐瘀,散結消癥。主治癰疽不潰,惡瘡死肌,頑癬,瘰疬。血瘀閉經,癥瘕。用量0.03~0.06g。
蟾酥: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主治癰疽疔瘡,咽喉腫痛,齲齒作痛;痧脹腹痛吐瀉、甚則昏厥。用量0.015~0.03g。本品發皰腐蝕性強,外用不可入目。
馬錢子: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用量0.3g-0.6g。
升藥:拔毒去腐。
爐甘石:明目去翳,收濕生肌。
兒茶:收濕斂瘡,生肌止血,活血止痛,清肺化痰。主治濕瘡、濕疹,瘡瘍不斂;吐血,衄血,外傷出血。
砒石:外用蝕瘡去腐,內服劫痰平喘,截瘧。主治寒痰哮喘。
硼砂:外用清熱解毒,內服清肺化痰。
大蒜:解毒,消腫,殺蟲,止痢。外敷能引赤發皰,故不可久敷。
貓爪草:化痰散結,解毒消腫。
毛茛:發泡止痛,攻毒殺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