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都離不開各類電子產品。不過,長時間看電子產品后,眼睛干澀、流淚、脹痛、視物模糊難避免。這是因為,長時間看電子產品會造成睫狀肌疲勞,導致眼睛脹痛,不舒服。此外,電子屏產生的光線刺激也會損傷眼睛。尤其是波長在400~450納米之間的藍光對眼睛傷害尤其大。
一方面它會造成眼底視網膜細胞功能下降,甚至凋亡。
另一方面,由于它的波長相對較短,會聚焦在黃斑部稍微靠前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眼部疲勞加重。
因此,如果您平時用眼過多的話,可以到醫院咨詢配制合格的防藍光眼鏡來配合護眼。
那么,對于已經出現的眼疲勞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呢?
其實,最簡單的護眼法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上——按摩。
按壓照海穴和申脈穴
陰蹺脈、陽蹺脈有濡養眼目、司眼瞼開合和下肢運動的功能。
陽蹺脈起于足跟外側足太陽膀胱經申脈穴,陰蹺脈起于足跟內側足少陰腎經照海穴,因此按壓刺激這兩個穴位有助于濡養雙目氣血。
照海穴,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申脈穴,位于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在腓骨長短肌腱上緣。
具體操作方法:每晚洗腳后和早晨起床前用拇指和中指(或食指)對按二穴3分鐘~5分鐘,以感覺酸脹為宜,有助于疏通全身臟腑經絡氣血的運送通道,使精血上輸于目。
動后溪穴
后溪穴,位于第五指掌關節后外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后溪穴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督脈,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
雖然看似毫不起眼,但臨床上頸椎、腰椎、眼睛的疾病,都要用到這個穴,效果非常明顯。
每過1小時把雙手后溪穴放在桌沿上來回動3分鐘~5分鐘,可以緩解和調節長期伏案以及電腦對人體帶來的不良影響。
局部熱敷
用熱毛巾敷眼,或雙手掌心搓熱捂住整個眼眶烘烤。
每日3次,每次3分鐘~5分鐘,對睛明穴、承泣穴、瞳子髎穴等局部穴位均有作用,有助于保障局部經絡的通暢,改善氣血循環,從而減輕眼部干澀、不耐久視、迎風流淚、視物模糊等癥狀。
貼耳穴:用于治療假性近視
你可能看過這樣的孩子:他們耳朵上,貼著黃豆大小的方形白膠布,膠布里似乎還埋著一個小顆粒。他們其實在進行耳穴貼壓治療,俗稱“貼耳穴”。膠布里埋著的,是中藥——王不留行籽,有活血通絡之效。
在中醫理論里,耳朵是全身經絡匯集的地方,人體各個部位在耳朵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在耳朵上選取一些與脾、肝、腎相關的穴位,用王不留行籽進行貼壓,能刺激穴位,起到通暢氣血、明目的效果,從而治療假性近視。
在貼耳穴的同時,每天配合按揉耳穴2~3次,每次5~10分鐘,治療效果更好。
中藥足浴/中藥熏眼
配方一:取菟絲子、枸杞子、當歸、雞血藤各30克,肉桂、桔梗各3克。
適合:精血不足之人護眼使用。
水煎液每晚趁熱泡腳,溫度以能耐受為宜。每次泡5分鐘~10分鐘,以微微汗出為宜。
配方二:用枸杞子、菊花、石斛、麥冬、桑葉、荊芥穗、木賊草、銀花、薄荷各6克,煎水熏眼。
對津液不潤,或陰血虧虛,或由陽氣不能輸布津液導致的干眼癥、視疲勞有一定療效。
本文選自:中國中醫藥報。
敬請點擊右下角
“在看”
或分享朋友圈讓更多人閱讀文章
學術特色
1.竅臟合一的整體觀
干老在多年五官科的從醫生涯中,十分重視《內經》中的整體觀念,如天人相應、竅臟合一的理論,重視五竅與五臟六腑的因果關系。例如:冬天鼻炎、鼻竇炎患者中屬腎陽不足者病情多加重,這時用藥可多加附子、肉桂、干姜、細辛之類;夏天暑迫濕蒸,脾虛氣弱者往往見舌苔厚膩,耳竅、鼻腔分泌物穢濁,這時用藥宜選藿香、佩蘭、荷葉之類;春暖花開,是過敏性鼻炎好發季節;金秋燥令,為萎縮性鼻炎、咽喉炎活動時期,臨床均應注意,這些都說明,掌握“天人相應”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他根據“肺主聲”“心主嗅”的理論,提出了“耳聾治肺”“鼻塞治心”的觀點,對臨床很有指導意義。聲帶閉合不密, 多屬腎不納氣。在治療理論上干老認為,心主血,鼻甲肥大由于瘀血,治血之藥,都入心經,鼻塞用化瘀之劑就是治心之道。在治療“咽干”癥時,以治病求本為原則,用健脾培土的方法。噴嚏是陽氣浮越于上的現象,而清涕是寒的征象,因腎主一身之陽氣,肺氣、脾陽都靠腎陽(元陽)溫煦,故提出對頑固性過敏性鼻炎可采用溫陽益腎之法,取附桂八味丸(湯)治之。
2.衷中參西,辨證與辨病結合
干老認為:“沒有西醫先進的檢查手段,中醫永遠也不能設立耳鼻喉這個??啤5舨蛔ダ沃嗅t的辨證論治這個關鍵手段,必然將滑到中醫變為西醫的道路上去,則中醫即有滅門絕戶之禍?!倍呛砜频脑S多疾病,號脈是號不出來的,西醫的檢查儀器,可以直接看到息肉,但是息肉從哪里來?是中醫的痰和氣,都是中醫理論。以聲帶疾病而言,可利用西醫的檢查來供中醫作辨證依據。如聲帶充血,紅艷者屬風熱,淡紅者屬風寒,久病、色暗晦者屬瘀證;聲帶腫脹,急性屬風痰,慢性屬頑痰,虛證屬脾虛;聲帶息肉色紅屬瘀,色白或灰屬痰。聲帶麻痹松弛外展者屬虛,類似痿癥;緊張內收者屬實,類似痹癥。干老根據耳鼻咽喉科的臨床特點,最早提出了航空性中耳炎、多涕癥和喉源性咳嗽, 并創立“五診”學說和“十綱”學說。比如鼻甲肥大導致的鼻塞,是由于“微循失暢,鼻甲留瘀”之故,取用化瘀法治療。他摸索總結出一系列耳鼻咽喉科的辨證規律與治療方法指導臨床:耳,實瀉肝膽虛補腎;鼻,實宣肺清熱,虛益氣升陽;咽喉,急癥風熱痰,慢病脾腎衰;口腔、舌治心,齒治腎,邊治肝, 唇嘴口腔脾經問。
3.善于針藥并舉、內外同治
干老認為,外治法與內治同樣重要,只要掌握得法、功夫過硬,不但可以配合內治法治病,甚至可以達到內治法無法取得的效果,特別是在某些急性病上可以大顯身手。他把耳鼻喉科的外治法主要分為藥物、手法、針灸三大類, 藥物用于局部病變的有噴藥(又名吹藥)、含漱、噙化、貼、點、蒸汽吸入、塞、敷、罨包、煙熏、發皰療法、貼餅療法等;手法有探吐、切開、烙、吹張、摘除、按摩、擎拿等;針灸則有針刺、砭、灸以及導引。
用藥特點
干老善于挖掘歷代有效方劑,靈活應用于耳鼻咽喉科臨床,效果很好。如桂枝湯、真武湯治療過敏性鼻炎,小建中湯治療慢性鼻炎,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鼻前庭炎,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治療鼻出血及急性咽炎,麻杏石甘湯治療急性喉炎等。干老認為李東垣的脾胃學說在耳鼻咽喉科領域里很有實用價值。他常用補中益氣湯或四君子湯、六君子湯治療慢性咽炎而取顯效;用三拗湯加味宣肺通竅,配合耳咽管吹張,臨床療效滿意。干老臨床還兼顧到專科癥狀部位的特點,善于運用引經藥,使藥效速達病所。如耳部疾病常用苦丁茶、夏枯草,鼻病常用辛夷花、白芷,咽喉用桔梗(咽喉兩用)、馬勃(咽用)、射干(喉用),口腔用升麻等。干老認為山楂有“消磨各種息肉的作用”,故為聲帶息肉必選之藥。
干老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創制了不少經驗用方。
1.升清流氣飲
黃芪、蘇葉、大腹皮各10g,蔓荊子、青皮、烏藥各6g, 升麻、柴胡、川芎、木香、菖蒲各3g。調理氣機,升清開竅。主治航空性中耳炎。
本病是由于大氣壓力下的變異環境中,鼓室內氣壓與外界氣壓極不平衡, 由此而發生的中耳損傷。表現為耳痛、耳鳴、憋氣和聽力下降,正是竅閉的典型病例。中醫向無此病,但近年來航空事業發展迅速,此病亦因之而日多。本方根據《瘡瘍經驗全書》中二十首流氣飲作藍本而制定,可以根據病情加減。虛弱及老人,倍加黃芪;高血壓者,慎用升麻、蔓荊子。服藥癥狀消失后,再進六君子丸或補中益氣丸,維持1周。
2.鼻淵合劑
蒼耳子10g,鴨跖草10g,辛夷、白芷、薄荷、桑葉各6g,蘆根30g。疏風清熱,排膿消炎。主治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急性發作。對慢性鼻竇炎,雖有療效,但不穩定。本方以《三因方》之蒼耳子散中的蒼耳子、薄荷、白芷、辛夷四味為基礎。如頭痛嚴重(一般鼻竇炎,僅為鈍痛),涕出濃黃厚濁者,加夏枯草、菊花,甚至龍膽草;如鼻塞不通及嗅覺障礙(須以滯涕排空后為準)者,加菖蒲、路路通;涕清白而多者,加訶子肉、石榴皮;涕中夾血者,加茜草、赤芍。發現有息肉者,最好手術摘除。
3.五味子合劑
五味子、酸棗仁、山藥、當歸各10g,桂圓肉(去核)7個。養血補心,鎮靜止暈。主治梅尼埃病。有嚴重外感者不宜。臨床上除有外邪或腸胃積食者不宜用之外,基本上無其他禁忌或嚴格的辨證論治要求, 故而最為西醫師所樂用。如頭痛嚴重者,加石決明、鉤藤;畏光畏聲嚴重者,加朱茯苓;泛惡作嘔者,加姜半夏、姜竹茹;痰濁嚴重者,加天竺黃、青礞石。
4.脫敏湯
紫草、茜草、墨旱蓮、干地龍各10g,蟬衣3g。涼血疏風, 脫敏止嚏。作為一般過敏性鼻炎的常用方,對重癥及病證復雜者,力不能及。
5.丹青三甲散
山甲、鱉甲、土鱉蟲、落得打、昆布、海藻、桃仁各10g,三棱、莪術、紅花各6g,蟬衣3g。破氣消瘀,攻堅化痰。主治聲門慢性病。其中以聲帶長期水腫,嚴重腫脹增生以致把聲帶全部或部分覆蓋,發音長期嘶啞,各種治療均告無效,并排除惡性腫瘤者尤宜。偏于氣滯者,加九香蟲、枳殼;偏于瘀者,加五靈脂、王不留行;偏于頑痰者,加白芥子、萊菔子、川貝粉(吞);充血較甚者,加蒲公英、銀花、蚤休。當然以上諸藥,并非都要加入,只需取其一二味。而加味之后,原方也可根據病情減去幾味。注:這種聲門慢性病,在國際已視為“頑固難治之癥”,大有一籌莫展之嘆。干老以龍泉散、三甲散及抵當湯增刪調整組成的此方,曾在南京、安陽、湖州及石家莊四所中醫院試用,合計150例,有效率達84%。因屬難治之癥,足夠聊以自慰了。
“價賤、味少、量輕”是干老臨床組方用藥的三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