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聽到人們這樣說“為什么喝了一個星期的中藥?身體還是沒有得到好轉"?因此就讓很多人覺得中藥的效果沒有西藥好,其實中藥要是吃的對的話,藥效不一定就會比西藥差。
中藥有陰陽之分,白天被分為陽,夜晚被分為陰,在不同的時間喝中藥,中藥也會有不同的功效。
01
那么,一天中什么時間段喝中藥最佳?
服用中藥的時間應該因人、因病、因藥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對于大部分的人群,1天喝3次中藥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在上午9點左右、下午3-4點、晚上8-9點進行服用,對于中藥的吸收最有利。
如果是補益類中藥,這些補血、補氣的藥物,患者又沒有嚴重胃腸道的疾病,胃腸功能很正常,建議第一次服用的時間可以提前到早晨,起床以后空腹服用,對于補藥來講可能吸收的會更好。
如果是對胃腸道刺激比較大的藥物或者消食導滯的藥物,建議放在飯后的0.5-1小時,這個期間來服用可以避免胃腸道刺激,消食導滯的功效也會更好。
02
聽一句勸:服中藥期間,5類食物再饞也不要吃,免得影響藥效
1、魚腥類
此類食物多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種蛋白,能引起過敏反應,多食則傷脾胃并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如魚蝦、螃蟹等,均容易引起過敏。
魚腥類食物在中醫上稱為發物,是服用中藥時最應該忌口的食物,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者則禁吃公雞、豬頭肉;癰癤患者則禁吃筍、蘑菇、香覃等。
2、發物類食物
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
如有腸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會產生較多的酸,對胃腸有刺激,鑒此,“發”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有促進疾病惡化。
3、辛辣食物
其實不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特別忌諱吃辛辣的食物,比如辣椒,大蒜,生姜等食物都不能在吃藥的時候吃,因為這些食物在進入腸胃之后,會起到刺激的作用,從而會使藥物進行分解,導致藥物的療效減弱。
所以在藥物的說明書上都會標有禁忌,即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醫生也會提醒病人要忌口,不然效果會大打折扣。
4、濃茶
飲用中藥時,注意不要喝濃茶,因為茶中含有單寧酸,濃茶中單寧酸的含量更豐富。服用中藥同時喝濃茶會大大降低中藥的療效,降低中藥的療效。
如果你有生活中喝茶的習慣,建議喝綠茶,飲用中藥后兩三個小時再去喝。
5、肥膩助濕的食物
生活當中很多人體內濕熱比較重,通常會用些中藥來調理身體,希望能夠讓身體慢慢恢復,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服用中藥的時候,通常不宜吃那些肥膩助濕的食物,這樣容易使藥物沒辦法完全發揮藥效。
除此之外,濕熱的患者在用中藥調理的同時還吃這些食物,容易加重濕熱,對病情更不利,所以不宜食用。
03
如何熬制中藥,才能避免藥效不打折扣?
▲ 選擇正確的器皿
在煎煮中藥的時候,對器皿的材質是有要求的,煎中藥最好選擇專門的砂鍋或陶瓷鍋,因為這種鍋在煎藥的時候可以均勻受熱,防止鍋底的溫度過高而導致有些中藥燒焦、燒糊。
如果沒有砂鍋,可以選擇玻璃器皿或不銹鋼器皿,但是不能用鋁鍋、鐵鍋、銅鍋等器皿,因為這些鍋中含有的鐵元素、鋁元素等會和中藥產生化學反應而使中藥失效,甚至會產生毒性。
▲ 熬制中藥的用水量
這個根據配方藥物的總量多少和藥物要發探的治療作用來決定,常一次加足水煎到要求的藥量,這樣很直觀。
一般來說將中藥倒入煎藥鍋中之后,加入清水沒過中藥,高出2厘米到3厘米即可,煎好的藥要趁熱濾出,這樣成分才不會再被吸入到藥渣中去。
▲ 控制火候
在湯藥沸騰以前要用武火(大火),沸騰以后改用文火(小火),使湯藥微微沸騰,可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溶入水中,利于發揮藥效。
中藥忌口有一個總原則:
服用溫熱或寒涼的中藥時就盡量食用中性平和的食物,因為中藥與食物的性味相反,就會使藥力抵消減弱,達不到應有的療效;在一些情況下,藥與食物的性味相同,也會使藥對人體的力度增加,超過人體能承受的范圍,而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