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牽頭研制的“健康信息學—針灸表達的語義分類結構—第6部分:針刺效應”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
該標準詳細定義了針刺效應的語義分類結構,通過定義特征類及其之間的語義連接,構成約束,來表達針刺效應概念體系,為針刺效應信息的計算機表達與處理提供了技術標準。
“針灸表達的語義分類結構”系列國際標準由6個部分組成,包括第1部分腧穴(Acupuncturepoints)、第2部分進針(Needling)、第3部分艾灸(Moxibustion)、第4部分經絡(Meridianandcollateralchannels)、第5部分拔罐(Cupping)、第6部分針刺效應(Acupunctureeffects),分別由中國、韓國、日本牽頭完成,其中第2部分、第4部分和第6部分由我國牽頭研制。
據了解,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醫藥信息標準研究,其專家團隊長期主導及參加中醫藥信息學領域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及團體標準研制,在中醫藥信息標準領域具有較強的實力與國際知名度。截至目前,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主持研制并由ISO發布了10項國際標準,推動了中醫藥信息的國際傳播和標準化工作,提高了我國在中醫藥信息化領域的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