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稱:紫珠葉
別名:紫荊、紫珠草、紫珠、粗糠仔、鴉鵲板(《中國樹木分類學》),止血草(《福建民間草藥》),螃蟹目、雅目草(《閩南民間草藥》),白毛柴、白奶雪草(《閩東本草》)。
采收加工:7-8月采收,曬干。
藥用部位:葉
產地: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
科:馬鞭草科
原植物:杜虹花
植物情況:落葉灌木,生于海拔1590m以下的一半、山坡、溪邊林中或灌叢中
高1-3m,小枝、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灰黃色星狀毛和分枝毛。
單葉對生,葉脈粗壯,長1-2.5cm;葉片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6-15cm,寬3-8cm,先端漸尖,基部鈍圓或截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被短硬毛,背面被灰黃色星狀毛和細小黃色腺點;側脈8-12對。
聚傘花序腋生,4-7次分歧,花序梗長1.5-2.5cm;具細小苞片;花萼杯狀,被灰黃色星狀毛。萼齒鈍三角形;花冠紫色至淡紫色,無毛,長約2.5mm,裂片4,鈍圓,長約1mm;雄蕊4,長約5mm;子房無毛。
果實近球形,紫色,徑約2mm。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紫珠葉藥材性狀: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狀橢圓形,長4-19cm,寬2.5-gcm;先端漸尖或鈍圓,基部寬楔形或鈍圓,邊緣有細鋸齒,近基部全緣,上表面灰綠色或棕綠色,在擴大鏡下可見星狀毛和短粗毛,下表面淡綠色或淡棕綠色,被棕黃色分枝茸毛,主脈和側脈突起,側脈8-12對,小脈伸入齒端;葉柄長 0.5-1.5Cm。嫩校及黃色,有時可見細小白色點狀的皮孔。氣微,味微苦澀。
紫珠葉藥性:
性味苦澀;涼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清熱解毒。主嘔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牙齦出血;崩漏;皮膚紫癜;外傷出血;癰疽腫毒;毒蛇咬傷;燒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研末,1.5-3g。每日1-3次。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解諸毒物,癰疽,喉痹,毒腫,下瘺,蛇虺蟲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瘡腫,除血長膚。
2.《福建民間草藥》:活瘀,止血,消炎,解郁。
3.《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脾虛,退熱。研末搽皮膚癢痛,又殺蟲。
4.《中國藥植圖鑒》:對食道靜脈出血,腸胃潰瘍出血,鼻出血,創傷傷出,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
5.《閩東本草》:治崩漏帶下,惡寒發熱。"
復方
治腸胃出血:干紫珠葉末三至五分。調冷開水,每四小時服一次;繼用紫珠末二錢,水煎,代茶常飲。
治咯血:干紫珠葉末五至七分。調雞蛋清,每四小時服一次;繼用干紫珠葉末二錢,水煎,代茶常飲。
治衄血:干紫珠葉二錢。調雞蛋清服;外用消毒棉花蘸葉末塞鼻。
治創傷出血:鮮紫珠葉,用冷開水洗凈,搗勻后敷創口;或用干紫珠葉研末敷滲,外用消毒紗布包扎之。(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治跌打內傷出血:鮮紫珠葉和實二兩,冰糖一兩。開水燉,分二次服。(《閩東本草》)
治一切咽喉痛:取鮮紫珠葉一兩。洗凈,水二碗,煎一碗服,或煎做茶常服。(《閩東民間草藥》)
治拔牙后出血不止:用消毒棉花蘸紫珠葉末塞之。(《福建民間草藥》)
治赤眼:取鮮紫珠草頭一兩,洗凈切細,水二碗,煎一碗服。(《閩南民間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