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俗言道:“寒有三九,熱有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此時人體處于金為火所伏,大家采取各種辦法和方式納涼,很容易導致濕氣侵體,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因此,三伏需要養陽,讓人體的陽氣慢慢恢復,體內的風、寒、濕等邪氣逐漸散去。
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涼飲料避暑,另一方面又舉行相應的風俗活動,如“飲酒避惡”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三伏食俗文化。我國幅員遼闊,不同朝代、各個地區風俗不盡相同。諸如北宋夏日節食“伏日綠荷包子”;浙江臺州三伏日,老年人有食雞粥的風俗,名為“補陽”;長沙民間習俗“頭伏吃雞,中伏吃狗,末伏吃腳魚大棗燉肚”,體現出了我國食俗文化的豐富多彩。
今年的頭伏為 7月16日-25日;中伏為 7月26日-8月14日;末伏為 8月15日-24日。
根據長沙的習俗,長沙市中醫醫院省名中藥師鄧曼靜推薦三伏養生藥膳方,門診大廳健康驛站或互聯網醫院均可配送。
頭伏藥膳
路邊筋煲雞方溫中散寒,益氣補虛。
中伏藥膳
補陽狗肉方溫脾暖腎,益精祛寒。
末伏藥膳
腳魚大棗燉豬肚方滋補肝腎,益精填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