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氣候炎熱,現代人常用吹空調、吃雪糕等方式來降暑,在沒有空調的古代,人們還可采取“以熱制熱”的方法。羊肉就是“以熱制熱”的好手,不僅性溫補身還富含營養,自古民間就有“伏天一碗羊肉湯,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在這最難熬的中伏,喝下一碗羊湯,大汗淋漓之余排出體內寒濕真是再合適不過。
“伏羊湯”也可“冬病夏治”
伏天吃羊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堯舜時期,《漢書·楊惲傳》記載:“田家作苦,歲時伏臘,亨羊炰羔,斗酒自勞”。《黃帝內經》中也有記載:“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伏天做的羊肉湯被稱為“伏羊湯”,符合“春夏養陽”的理念。
此外,三伏天,人體力消耗增大,對于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適當吃些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補充體力,保存精力。
三伏天是一年中人體陽氣最盛的時期,也是祛除寒邪、蓄養陽氣、防治冬季易發的虛寒性疾病的最佳時機。
中醫認為,羊肉具有補虛祛寒、溫補氣血、益腎補衰、開胃健身、助元益精之功效。《本草綱目》中也稱:“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所以正確“伏羊湯”也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此外,羊肉含鈣、鐵離子較多,對于防治骨質疏松、貧血等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
在夏天陽氣最盛之時喝羊湯可事半功倍,排汗又排毒,有效驅逐體內寒氣、濕氣,起到溫中散寒、溫補氣血的作用,所以“伏天一碗羊肉湯,不用醫生開藥方”的俗語是有一定道理的。
哪些人適合喝“伏羊湯”
伏天羊湯雖好,但并非人人適合。患有冬天反復發作或加重的慢性疾病者,包括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骨關節疾病、產后病等,且中醫辨證為虛寒證者適宜食用。此類人群多表現為手腳冰冷、畏寒喜暖、神倦易困、舌淡苔白等癥狀。此外,健康人群,最炎熱的三伏天也常會受到來自外界冷飲、空調的寒氣入侵,也可適當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證屬實熱、陰虛內熱疾病的患者不宜食用;平素容易上火、牙痛、口舌生瘡的人群不宜食用;患有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人也不宜食用。此外,肝炎患者過多食用羊肉可能加重肝臟負擔,導致病情加重,也不推薦食用。
“伏羊湯”烹飪大有講究
一是要注意烹飪方式。伏天吃羊肉應該采用清淡的烹飪方式,建議盡量清燉,避免燒烤等方式。以清燉的方式烹飪的羊肉清爽不油膩,味美而鮮,可以在補充人體元氣的同時避免上火。同時在烹飪時少放食鹽、蔥、姜,更應避免辛辣燥熱的作料。
二是要注意食物搭配。在《本草綱目》中有“羊肉同醋食傷人心”的說法。在烹飪羊肉時有人喜歡加入食醋去除膻味,但是醋性甘溫,與羊肉同煮易生火動血,所以心臟功能不良及血液病患者不宜加醋同食。此外,西瓜等性寒的食物不宜與溫補的羊肉同食,不然容易導致腹瀉腹痛等不適癥狀。
下面介紹一道生姜燉羊肉的做法,以供參考。
材料:取羊肉500g,鮮生姜30g,食鹽適量。
做法:羊肉洗凈切塊,放入滾水中汆燙一下后馬上撈出,再次沖洗干凈備用。生姜切片備用。熱鍋倒入油,小火燒熱,放入姜片,小火爆香至顏色變深且卷曲,放入羊肉續炒約2分鐘。倒入適量水,改中火煮至滾后再改回小火,加蓋燉煮約50分鐘。熄火續燜約10分鐘,最后加入適量食鹽調味即可。
關于“伏羊湯”的食用方式,建議每一伏服用一次,每次量不超過5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