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上說女子五七“發始墮”,男子五八“發墮齒槁”。在辨證上,傳統觀念認為脫發多是由于肝腎陰虛,很多患者也會自行把自己的情況歸結于此。如果確實屬于肝腎陰虛,可以用滋補肝腎、烏發壯骨的藥食兩用之品食補,也可以在醫師指導下選用七寶美髯丹等中成藥。但是,生活中有部分人二十多歲就開始脫發,甚至還有不到十歲的兒童出現斑禿癥狀,這是為什么呢?
嗜食肥甘可造成脫發
現代物質生活條件較好,部分脫發患者平日里過食肥甘、貪酒嗜肉,或者嗜滋補品,基礎體質已不是“虛”,而多為濕濁內蘊。對這類人而言,滋陰則助濕,用七寶美髯丹或者其他滋補類中藥并不適合。以黑芝麻為例,很多人認為吃黑芝麻可以生發,且黑芝麻是藥食兩用之品,十分安全,吃多了也無大礙。殊不知黑芝麻是一味滋膩的補陰藥,體內有濕氣的脫發患者如長時間服用黑芝麻不僅不能生發,還會加重出油和掉發。
現代脫發患者往往伴隨頭皮出油,西醫稱之為“脂溢性脫發”或“脂溢性皮炎”,部分患者化驗性激素會發現睪酮增高,實驗室檢查多見馬拉色菌陽性。過多的油脂是人體內濕濁邪氣的外在體現,也是馬拉色菌生存的溫床,嚴重情況下會導致炎癥,造成脫發。
濕濁內蘊型脫發患者應采取祛除濕邪的方法,如《外臺秘要》中的茯苓白術散,原文稱其可以“療發白及脫落”;還有近代名醫岳美中先生的一味茯苓飲,均是從祛濕生發角度入手。
情緒不佳與脫發關系密切
隨著養生觀念和健康飲食模式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過食肥甘厚味是一種錯誤的飲食習慣,并開始有意識地科學配餐。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承受的工作、生活、學習壓力不斷增多,情緒不佳也是現在脫發患者中非常普遍的情況。
脫發和情緒狀態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緊張、焦慮、憂郁、恐懼,或嚴重失眠都可導致神經功能紊亂,使頭皮毛細血管處于收縮狀態,毛囊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應,進而出現頭發脫落。情緒失常與脫發可形成惡性循環,情緒越差,頭發掉得越多;頭發掉得越多,情緒就更差。
人的意識、情緒和認知都屬于中醫所說“神”的范疇,“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黃帝內經》)。此類患者多辨證為憂郁傷神,在治療上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安神、解郁、定志、除煩等法。患者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用中成藥逍遙丸、加味逍遙丸、小柴胡顆粒、寧神靈顆粒等。此外,小兒斑禿多為驚恐傷神證,如與家長溝通詢問后確有驚嚇史,當以鎮驚安神為法進行治療。
藥食兩用調補佳
下面介紹幾種藥食同源的中藥,可水煎代茶飲或洗發,對脫發患者有一定的效果。
牡蠣
中藥牡蠣與食用的牡蠣肉不同,是由牡蠣的貝殼洗凈后曬干、碾碎而成。牡蠣可水煎服,因貝殼類藥質硬,要煎得時間長一些。牡蠣有重鎮安神、潛陽補陰、軟堅散結之功效,雖然補陰,但不滋膩、不斂邪,能提高睡眠質量,安定心神,緩解因情緒緊張、失眠導致的脫發。
天麻
天麻是一味常用中藥,可通過平息內風、安神來調理情緒緊張導致的脫發。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天麻有鎮靜、催眠、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保護腦細胞、抗焦慮、抗抑郁等作用。健康人也可以根據自身體質用天麻片泡水代茶飲,泡至無味后還可以嚼服。
菊花
一些常用的中藥煎水洗頭也可以促進生發,如元代醫家許國禎所著《御藥院方》中治脫發的洗發菊花散就是以菊花為君藥。可用菊花配白芷、薄荷同煎,不僅可以去油,而且氣味芳香,能讓人心情舒暢。但需注意的是,洗發過頻反而會損傷毛囊,過猶不及。
茯苓、茯神
茯苓、茯神也是臨床中常用的中藥,清代醫家張璐說“茯苓得松之余氣而成,甘淡而平,能守五臟真氣”。茯苓長于補脾健脾,茯神長于安神,二者合用可補益心脾、寧心安神而生發。茯苓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煮水、與肉類一同煲湯、和粳米一起放到高壓鍋里蒸煮做成粥,也可以打成粉做成茯苓糕,還可以打粉后直接沖服。
靈芝
靈芝有補氣安神的功效,主治心神不寧、失眠、驚悸、虛勞證等。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靈芝可以增強免疫功能,還有抗過敏、抗腫瘤等作用,可以通過改善人的全身狀態從而達到生發的目的。靈芝可泡水代茶飲或研粉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