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療疾、養生康復不僅有中藥內服的方法,也有針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浸浴、中藥外治以及食療藥膳等方法。《素問·刺法論》指出:“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意思是說,針刺的方法,可通過毫針等器具刺激人體的經絡穴位,起到保全精神、調養真氣的作用。由于精氣為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神為人體生命活動的表現,真氣、腎氣與人體生長發育密切相關。因此,精氣、腎氣得以充盛,精神意識、情志表現、思維活動等“神”得到調護,精氣神都充沛了,各自發揮其重要的功能作用,疾病就可以痊愈,身體自然安康。可見刺法不是單為治病而設的,亦可用于養生保健。以下介紹刺法的保健作用與保健刺法的應用。
刺法為何能養生
疏通經絡,和調虛實
刺法的作用主要在于疏通經絡,使氣血流暢。《靈樞·九針十二原》指出:“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如果機體某一局部的氣血運行不利,刺法即可激發經氣,促其暢達。所以,刺法的作用首先在于“通”。經絡通暢無阻,機體各部之間才能密切聯系,共同完成新陳代謝活動,人才能健康長壽。
人體的生理活動、病理變化隨時都在進行著,刺法養生可根據具體情況糾正這種偏差,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補瀉得宜,可使弱者變強,盛者平和,以確保身體健康。清代潘偉如《衛生要求》即謂:“人之臟腑經絡血氣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則病。古之人以針灸為本……所以利關節和氣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復,正復而病自愈。”
平衡陰陽,強身防病
陰陽和諧是人體健康的關鍵。刺法可疏通經絡使機體內外交通、營衛周流、陰陽和諧。如此新陳代謝身體自然會健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即可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晉代醫家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強調“用針之要,無忘養神”“用針之要,在于知調。調陰與陽,精氣乃充,合形與氣,使神內藏”。
現代研究證明,針刺某些穴位可以提高機體新陳代謝能力和抗病能力。如針刺足三里穴后血白細胞總數明顯增加,吞噬功能加強,對機體抗病防衛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可見刺法確實具有強身防病、益壽延年的保健作用。
大眾如何用刺法養生
針刺法使用的是醫療專用的毫針,只有專業中醫師能夠使用,普通民眾難以掌握。因此普通民眾想要應用刺法以養生保健時,可以使用指針保健法,亦可起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輔助治療康復的作用。此外還可采用火柴棍點刺、王不留行籽貼耳穴等安全有效、簡單易學的方法。
指針保健法即以手指代替毫針,按壓、切掐或揉按相關經絡穴位以治療疾病、養生保健的方法,又稱為指壓療法、點穴療法。
指針在使用時,要選用不同的手法,常用的有四種:一是掐,即拇指指甲在穴位上向下切掐;二是點,即手指垂直地著力于穴位上;三是按,即食指或拇指指頭按在腧穴上不動,著力向下加壓;四是揉,即食指或拇指或手掌放在穴位上徐徐地來回揉動。以下具體介紹幾種常見病的指針保健法。
情緒憂郁、失眠多夢
選靈臺穴;或選雙側神門、太溪、太沖穴。靈臺穴在人體背部后正中線上,第六胸椎棘突下凹陷處。輕輕按壓靈臺,每次5~8分鐘,臨睡前按1次。
神門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沖穴在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按壓或揉按以上3穴,每穴5分鐘,早晚各l次。
精神緊張、偏頭痛
選雙側風池穴。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于耳垂齊平。指壓振顫風池,頻率為每分鐘300次,按壓振顫2分鐘,間隔1分鐘,反復5次,全程達15分鐘,每日l次。
手指酸痛(“鼠標手”)
選魚際穴。魚際穴位于手拇指本節即第一掌指關節后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點按揉掐魚際,每次5~8分鐘,每日2~3次。
習慣性便秘
選雙側足三里、天樞、中脘穴。足三里穴,位于膝蓋骨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天樞穴,位于臍旁兩寸,肚臍向左右各三指寬處。中脘穴,位于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或揉按3穴,每穴3~5分鐘,早晚各l次。
痛經、月經不調
選中極、三陰交、血海、足三里、梁丘穴。中極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臍下四寸處,或恥骨和肚臍連線五等分,由下向上1/5處。按揉中極,每次5~8分鐘,每日2~3次。三陰交穴位于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后緣處。血海穴位于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梁丘穴位于在股前區,髕底上2寸,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按壓或揉按以上4穴,每穴3~5分鐘,每日l~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