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講堂,處在書院的最中心,講堂兩旁排列著成排的居舍,平時學生們的主要時間用于讀書研究,老師不定期地給學生們講課,講課時也沒有固定座位,老師坐在堂上,學生們三三兩兩自由地坐在旁邊聽講。講課的內容比較自由,非照本宣科,而是自由地講授,相互提問論辯。
上述場景描繪的正是我國古代獨具特色的教育機構——書院。提起書院,很多人并不陌生,歷史上著名的書院,如應天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等在數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能令后人觸摸到歷史的余溫,感受傳承的風采。
8月27日,由115位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學大師任特聘教授的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書院開學。為什么要開辦王琦書院?有如此強大教學陣容的王琦書院將致力于什么?這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念茲在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問題分不開。
為何要辦王琦書院?
——打造兼顧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有效載體
“人才隊伍建設事關中醫藥事業的根本、全局和未來,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教育是影響中醫藥發展舉旗定向的關鍵大事?!蓖蹒f。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中醫藥院校教育已經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但想要實現具備中醫主體思維的戰略、領軍、拔尖人才的個性化培養,想要使未來中醫藥隊伍源源不斷地涌現名醫、名家、名師,想要有力增強中醫藥解決疑難病、罕見病、卡脖子難題的當代價值和貢獻度,師承教育是重要路徑。
而當前,中醫藥師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總有“隔岸相望”“各自為政”的情況存在,如何將兩者融合為有機整體,充分釋放、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兩者在中醫藥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各自優勢,從而在院校教育建立的人才“高地”上再拔“高峰”?
“這需要一種全新的辦學模式。”王琦說,要兼顧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普遍性和特異性問題,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必須相結合。
2006年,王琦創作并發表了《師承論》,開啟了中醫卓越人才師承培養探索之路。10年后,一位國家機關領導同志與王琦見面時提到清華大學的蘇世民書院,稱其為清華大學獨樹一幟的名片,王琦心中多年來埋藏的“中醫強軍”之愿被點燃?!霸谥嗅t藥高等院校創辦一所融合現代教育與傳統師承教育的書院,正是破解中醫藥人才培養難題的答案!”
2021年6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決定成立王琦書院,王琦任書院院長,這是我國第一家在中醫藥高等院校創辦的公立書院,既有現代院校教育之神韻,又得傳統師承教育之精髓的王琦書院,作為中醫藥文化學術傳承和學生精英化教育的有效載體,書寫了中醫藥教育史上重要一筆。
王琦書院如何辦學?
——融通古今之精華,匯集百家之所長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王琦書院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委托王琦書院開展岐黃學者培訓,同時,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委托王琦書院培訓首都名中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委托王琦書院培訓海外名中醫,再加上王琦親收的各位高徒,王琦書院成為中醫藥高層次人才成長的搖籃。
身肩重任的王琦書院是如何辦學的?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在王琦書院開學典禮上提出,要進一步聚焦提升岐黃學者的中醫藥思維能力、臨床研究能力、多學科交叉創新能力、戰略思維能力,這與王琦“發經典之奧義,融現代之新知,匯百家之言論,暢自由之思想”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在9月開展的王琦書院第一期學習班中,這一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分實踐。
9月16~18日,百余位岐黃學者、首都名中醫、海外名中醫以及王琦諸多已經是主任醫師、教授的高徒,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脫產集中學習3天,課程主要包括以體現經典名著當代價值為重點的“經典研修”、以破解臨床難題為導向的“臨床研究”、以掌握科學前沿解碼中醫關鍵科學問題為目的的“學科交叉”、以提高中醫藥發展站位思考為目標的“戰略思維”四大模塊。
“最關鍵的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開拓思維。”王琦認為,岐黃學者、首都名中醫、海外名中醫、主任醫師、教授等是中醫藥人才隊伍中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作為獨當一面的專家,他們的知識儲備與專業素質已達到較高水平,要進一步提升,最重要的是促進思維的開拓與升華,這是王琦書院一直在探索的教育模式。
在9月份的王琦書院課堂,除了王琦親授《經典的永恒,永恒的經典》,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講述《中醫藥抗擊疫病的貢獻與思考》,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授課《世界科學前沿》,以及國醫大師翁維良、王慶國,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等各領域大家紛紛開壇宣講。學員沙龍更是如火如荼,師生間、同學間通過熱烈的討論彼此開拓思維、啟迪新知。
“三天的課程很充實,讓我進一步厘清了中醫思維的核心內涵?!贬S學者、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中醫醫史文獻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王振國笑談,自己當了30多年老師,這是第一次老老實實坐下來做學生,而這一坐、一聽課、一討論,他更加明晰應如何從古典醫籍整理入手,關注中醫藥“有什么”,解析中醫理論“是什么”,回答現代科學背景下的“為什么”。
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說,在王琦書院,他領略到了跨越古今、融通中西的學術探討的魅力,平時工作白天忙、晚上忙,脫產學習反而能令他靜下心來思考幾十年臨床的得與失,通過聽課與討論有時會突然靈光一閃迸發出新思路、新想法,這些靈感對于攻克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現代醫學問題可能有一定啟示意義。
“中醫藥要發展必須創新,創新不僅指方法創新,更指思維創新。”這是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副主任李紹平參與王琦書院學習的最深感悟。在他看來,現代醫學經常關注前沿,中醫的前沿就是經典,要突破創新難題,就是要解放思想、交叉學科合作,既從經典中汲取智慧又充分運用現代科技,進而解決實際問題、確立新學說,這是中醫藥人應該努力的方向。
王琦書院將走何路?
——以促進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進階為使命
從創作《師承論》到創辦王琦書院,前者是對傳承問題思考的總結,后者是對教育改革實踐的創新。作為一個中醫藥臨床、科研、教育崗位上的“老兵”,王琦明白,國家培養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的“進階路”一般是——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岐黃學者、全國名中醫、國醫大師。他認為,“進階”不應只是稱謂上的改變,更應是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與思維的進一步升華,因此他給王琦書院的定位就是——以促進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進階為使命。
此次包含岐黃學者、首都名中醫、海外名中醫及王琦院士高徒的高層次人才培訓班將持續3年,每月有一次脫產3天的集中學習與討論。除了日常授課與學員沙龍,王琦書院還將開展“導師指導”“論道爭鳴講壇”“師生問難講壇”“學員小組合作”等獨具書院特色的教學方式。“導師指導”即特聘教授與學員根據自身臨床與科研情況形成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靈活組合,亦師亦友,促進交流合作;“論道爭鳴講壇”三年舉辦6次,學員圍繞中醫藥重大關鍵問題發表真知灼見;“師生問難講壇”三年舉辦6次,鼓勵質疑、教學相長;“學員小組合作”要求學員根據自身臨床與科研情況組成小組,合作制定中醫藥臨床診療方案、指南、標準或合作中醫藥科研課題、共同完成涉及中醫藥領域的重大調研咨詢報告等。
“大家臨床、科研、教學工作都很忙,但作業必須按時完成?!蓖蹒ρ?,為了確保教學效果,王琦書院對學分以及論文、調查報告等研究成果都作了明確而嚴格的要求。他希望,通過學習、交流、切磋、合作,優秀的中醫藥臨床醫生、科研工作者、教師能逐漸蛻變為臨床家、科學家、教育家。
雖然路很長,但王琦充滿信心。他曾用一組數字總結他對書院未來發展的目標,要為未來的中國和世界培養三個“名”——名醫、名家、名師;要有三個高標準——師資水平高、學員門檻高、教學標準高;要構建三個體系——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要打造三個品牌——中醫藥高端人才的培養高地、創新書院辦學的永久基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傳承交流陣地。
團結凝聚各領域高水平人才,在更高的起點上開展繼續教育,為中醫藥人才“高地”再拔“高峰”,這是王琦持之以恒的追求,也是王琦書院矢志不移的使命。
“內外兼施”探索中醫藥高端人才進階路
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岐黃學者、全國名中醫、國醫大師……這是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的“進階路”,進階即攀巖,越高越陡峭,越陡越難行?!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重要文件屢屢強調建設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隊伍、培養中醫藥領軍人才,為中醫藥行業出了一道重要考題——中醫藥優秀人才如何“化蛹成蝶”完成高層次進階,成為獨當一面的行業領軍人?王琦書院正是回應這一考題的有效探索,其最突出優勢在于“內外兼施”的辦學思路。
“向內激發”,激發出高層次中醫藥人才追求卓越的自覺動力。作為中醫藥人才隊伍中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岐黃學者、首都名中醫、海外名中醫等在業內已具備相當的學術素養和地位,進階的動力往往沒那么強。王琦書院每月三日的集體學習,以及精心設計的“學員沙龍”“論道爭鳴講壇”“師生問難講壇”等一系列課程安排,可在較為充分的學學相長、教學相長的思想碰撞中,營造起相互啟發、你追我趕的濃厚而活躍的學術氛圍,從而激發出人人追求卓越的自覺,倒逼每一位學員的學術成長。
“向外拓展”,多學科交叉開闊學術視野。作為行業領軍人,跨學科的眼界與能力是必備素質。王琦書院特聘涉及醫學、國學等諸多領域的115位兩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學大師組成強大教學陣容,建起高水平的跨學科交流平臺,可促使學員們在極大開闊學術視野的同時,達到戰略思維水平的提升。這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相結合、相促進”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也是吸納傳統書院兼容并蓄文化基因的重要舉措。
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的成長與進階有其獨特性,沒有現成的成熟經驗可借鑒。王琦書院既融匯院校教育、師承教育之所長,又汲取古今教育經驗之精華,無疑是一次很有意義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