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蜿蜒,山嶺巍峨!從太原高鐵站出站,沿著高速公路一路向北,要歷經3個多小時,才能抵達五寨縣。
曾經,這里是被大山環抱與世隔絕的小城,交通的不便,環境的束縛,讓它難以跟上經濟發展的潮流,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初心使命,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五寨緊緊聯系在一起。
28年來,再難走的山路,再難破的難關,都阻止不了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決心。28年來,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大力支持下,中醫藥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中醫藥多元價值打造的“五寨模式”,如指路風向標一般,為五寨指引出一條發展新路。
風向標一:黨和政府對五寨的關懷與期待
——掛職干部與五寨百姓“心連心”
使命在肩頭,人民在心頭。“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
寒來暑去,春去秋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始終將定點幫扶五寨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扛在肩上。
在局黨組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28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青年干部,放下機關單位的“筆桿”,扛起田間地頭的“鋤耙”,在黃土地里傾情奉獻。
基層工作千條萬線,任務繁重。舍小家顧大家,是他們做出的堅決選擇。
“老董操心吶!”說起當時在五寨掛職副縣長的董云龍,黃芪種植戶劉俊希總會想起第一次見到他的場景。2018年夏天,雖然才來不到一個月,他卻對五寨的情況摸了個清,“今年黃芪市場疲軟,咱們的黃芪銷路咋樣?賣的價能覆蓋成本嗎?其他方面收入怎么樣?”董云龍句句都問到了劉俊希心里。
從2005年第一次踏上五寨這片土地,到2021年正式掛職縣委副書記,高新軍目睹了五寨翻天覆地的脫貧成就與鄉村振興的全新面貌。曾經落后的五寨是“后驅”,需要帶著跑,如今增收致富的“五寨模式”,讓五寨有了“先驅”,奔跑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
“中所村”,五寨縣城規模最大的村子,是每個駐村幫扶干部的“第一站”。這些年來,這些一棒一棒有序交替的“第一書記”,一直是百姓眼中能辦事的“好書記”。
對黃瑩來說,方言是第一難關。那時剛上任不久的她常常“五句話才能聽懂一句話”,每次開會都要錄音,再加班找人翻譯,才能記錄下會議內容。“沒想到跟學英語一樣”,黃瑩白天練、晚上學,突然有一天,終于感覺聽懂了,工作效率突飛猛進。
去年,新來的“第一書記”馬思遠雖然年青,卻有著超越同齡人的穩重與踏實。從小在城里長大的他,很短時間就與鄉親們熟絡起來,他創新性打造“最美鄉村”活動,引進“智能云系統”,讓中所村吹來一陣“現代化”風。
積極肯干的干部們緊盯貧困群眾最關心、受益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問題,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實踐證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五寨發展的科學指導,充分發揮中醫藥“五種資源”優勢,指引五寨走向光明美好的未來。
風向標二:中醫藥作為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
——產業幫扶鼓起了百姓們的“錢袋子”
在中所村后一片空曠的玉米地中,有片藍色的彩鋼板圍起來的小型“工廠”,快走到跟前時,空氣里飄蕩著的艾草香氣撲面而來。
一場雷雨后,張貴祥家的艾草“工廠”開了工,他和妻子正在地里忙碌,把一些受潮不能用的艾草鋪在地上,等著磨成粉末混在牲口的飼料中,增加營養,另一部分新鮮的艾草,通過設備加工,鼓風機烘干后,制成艾灸條銷往全國各地。
2016年,張貴祥從農民轉行做起了中藥產業化的小本買賣,這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定點幫扶緊密相關。
從前,地處深山的五寨百姓收入主要依靠種植傳統農作物,每畝利潤不過900元左右,農民一年只有兩三千元的收入。
幾年前,張貴祥的親人得了病,急缺錢,為此,他和村里很多人一樣,外出打工當長途司機,幾年下來,錢沒賺多少,身體卻大不如前。
“有一次,我回來看到鄉親們大規模搞起了中藥材種植。”張貴祥回憶,比如黃芪每畝收入可達2000~2500元,是種植傳統農作物收益的2~3倍。張貴祥聽鄰居說,如今,幫扶干部來了后形成的“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建立起藥企、合作社與貧困戶三方利益聯結機制,解決了曾經中藥材“賣不出去”的難題。2017年,國藥種業有限公司從源頭上提升中藥材品質,多家北京三級醫院也開始在五寨建設定制藥園,定期從五寨采購中藥材……一條條務實舉措,很快就讓藥農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看著他們豐收的喜悅,常年在外的張貴祥看中了艾草市場,通過在河北安國的觀摩學習,憑借過人的動手能力,張貴祥回到村里自己“鼓搗”出機器,研制艾灸盒,還收獲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如今,這些收入已足夠他和家人的生活。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中藥材產業不僅助力五寨打贏脫貧攻堅戰,也成為五寨鄉村振興發展的新引擎。
202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從發展中藥材產業入手,引進國藥集團幫扶項目,投資1億元建成中國中藥五寨產業園,同時組織專家指導農民種藥材,從幫扶資金中列出種植補貼,鼓勵農民種植中藥材。
2022年,在3萬畝黃芪種植基礎上,五寨縣試種1700畝藥用菊花,喜獲豐收,一朵朵黃色的菊花競相綻放,不僅給種植戶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而且吸收采摘菊花等務工人員300余人,收入近200萬元。
從“帶一人”到“帶一群人”,中醫藥產業幫扶讓五寨走上鄉村振興的新路,目前五寨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萬畝,從事生產種植6000余人,帶動脫貧戶766戶2221人,每畝純收入可達1800元以上。
品質良好的五寨中藥材也在市場上“一炮打響”。在第九屆國家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展覽會上,五寨縣展臺上的野生大黃芪十分“吸睛”,國醫大師張伯禮院士拿起展臺上的黃芪,特意摘下口罩,聞了聞說:“這個黃芪豆腥味很濃,品質很好。”很快,廣西南寧一家公司就與五寨道地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簽署了代理協議……“小藥材”發展成為了“大產業”,助推五寨縣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風向標三:中醫藥作為獨特的衛生資源
——健康幫扶讓百姓感到“實在甜”
“兩不愁三保障”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立足中醫藥“獨特的衛生資源”優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持續開展健康幫扶工作,著力提高五寨醫療服務水平,解決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從1989年五寨縣中醫院成立,到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點幫扶下,2015年新院區投入使用,再到2016年12月,中國中醫科學院下屬醫院與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中醫院、人民醫院簽訂定點幫扶協議,縣中醫院發展的身影濃縮著健康幫扶的關鍵一環。
2017年5月,中國中醫科學院先后派出兩批聯合醫療隊來到五寨進行巡回義診。
“家門口來了北京的‘三甲’中醫,快去看看。”早上剛6點,就有從周邊村騎三輪車趕來縣中醫院排隊的百姓。“這說明五寨縣的百姓對優質中醫資源是渴望的。”幫扶專家們很快意識到。
縣中醫院是為全縣提供中醫藥衛生服務保障的“主陣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余艷紅在多次調研中強調,要發揮好中國中醫科學院醫療隊駐點幫扶作用,不斷提升縣中醫院診療水平,這其中就包括創建“二甲”工作。
圍繞創建“二甲”,建章立制成為當時中醫院工作的重點。幾年來,幫扶專家們俯下身子,為醫院重新制訂和規范現有規章制度超過100余項,涵蓋黨建、行政、醫療、護理、感染、財務、藥事、設備等各方面,為醫院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制度保障。
很快,中醫院配置齊全了必要的彩超、心電圖機等一大批基本醫療設備,更新信息管理系統,新建起遠程會診平臺。
數據展示出亮眼的成績單。創建“二甲”以來,截至2019年10月,全年門診量較2018年增長57%,中醫非藥物療法較2018年增長63.6%。目前,五寨縣中醫院已成功創建二甲中醫醫院,成為忻州西部地區8個縣的中醫藥服務中心,吸引了大量周邊縣域患者就診。
為切實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高質量完成中醫藥健康幫扶任務,“強專科”“建專科”又成為工作重中之重。
曾經,骨傷科疾病是困擾五寨百姓的常見病,縣中醫院雖開展了針灸等手法,但很多嚴重的骨傷科疾病,還需要當地百姓去省城進行適當的手術治療。
自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派出的幫扶專家到來后,2019年和2020年,他們接連與當地醫生完成多項骨傷科首例手術,大大提升了五寨縣中醫院骨傷科的名氣,也被五寨縣人民所信賴。“我父親80歲了,前段時間腳踝受傷,不用往返6小時,去省城看病了。”張先生說。
骨科強起來了,兒科、肛腸科、皮膚科等科室也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深受好評。2022年縣中醫院成立新科室——眼科,不僅填補了醫院發展歷史上的空白,其組織開展的“五寨縣眼健康光明行”活動,每臺白內障手術可為貧困患者節約5000余元。
縣中醫院不斷豐富內涵建設的同時,五寨縣鄉村中醫藥服務能力也持續提升,到2018年,五寨縣124個村衛生室全部建設就緒,每個村衛生室都配備了中醫適宜技術常用設備,到2019年,全縣12個鄉鎮衛生院已完成中醫館建設全覆蓋,平均使用面積107平方米。
其實,建成衛生室、配齊設備相對容易,但村醫的專業水平達標卻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培養基層中醫掌握簡便驗廉的中醫適宜技術成了幫扶的重點任務。
近年來,中華中醫藥學會發揮專家平臺優勢,先后在京舉辦五期“定點扶貧五寨縣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五寨縣衛生健康局也針對縣、鄉、村三級醫護人員組織針對性的中醫專業技術培訓。
“幾乎每1~2周就有一次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現在,我刮痧、拔罐、浮針都練熟了,用藥少,見效快,鄉親們很喜歡。”中所村村醫李愛萍說。
“之前一名腰疼的患者來看病時,連躺下都很困難,用艾灸治療了7天之后,患者能躺著睡了,半個月后便能走路干活了,這都得益于我越來越拿手的中醫技術。”右所村村醫郝麗花說。
治療的法子多了,錢卻花得少了,五寨縣域內就診率逐步達到90%以上,中醫藥的推廣讓五寨百姓嘗到了實在的“甜頭”。
風向標四:中醫藥作為優秀的文化資源
——畫好中醫藥傳播“同心圓”
“要長遠、持久地鞏固好脫貧成果,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識和中醫藥文化素養才是根本。”在轉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階段,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本著幫扶力度不減、幫扶資金不減的原則,從中醫藥文化入手,讓老百姓懂得利用中醫藥治未病思想養生保健,防止群眾因病返貧。
近年來,隨著《五寨縣防病治病100問》《五寨縣百姓養生手冊》等通俗易懂中醫藥養生文化書籍受到百姓熱捧,校園也成為中醫藥文化播撒的沃土。
早在2018年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在五寨舉辦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幫助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生活習慣,激發中小學生對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
中藥材辨識、中醫藥茶飲體驗、中藥香囊制作等科普活動一經開展,新穎的形式、活潑的內容就受到師生們的廣泛好評。短短幾年時間,到2020年,“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就已經實現五寨縣中小學全覆蓋。
為建設可持續中醫藥文化教育機制,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點幫扶下,各個學校開始為中醫藥開辟新園地,建立起“帶不走”的中醫藥文化角、中草藥標本室、中醫藥文化活動室等區域。
為突破缺乏中醫藥領域專業人才的瓶頸,五寨縣教育科技局主動與五寨縣中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駐五寨縣工作隊對接,爭取專業上和人才上的幫助。
“幫扶成效顯而易見。”五寨縣第五小學教師趙雪青表示,“中醫文化課讓孩子們養成了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也通過學生們將中醫藥的價值與精神傳遞到每一個家庭。”
“我們家孩子以前體質弱,總是容易肚子疼,少不了打針輸液,后來通過針灸刮痧,慢慢連體質都調過來了。”五寨縣第四小學學生趙彤的父母感慨地說。
漸漸地,中醫藥健康理念文化傳播的“同心圓”逐漸擴展到社會層面。
2022年新學期伊始,五寨縣將中醫文化進校園活動作為開學第一課,很多家長陪著孩子來到今年7月建成、坐落于五寨縣中醫院的五寨中醫藥文化體驗館。
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幫扶建設的一座公益性、科普性中醫藥文化體驗館,這里通過圖文視頻介紹、實物陳列、新媒體互動等形式,展示了中醫藥科普知識和文化內涵、五寨中醫藥資源以及定點幫扶成果等,帶領同學們開啟一場有趣的中醫藥文化之旅。
“中醫藥文化體驗館是五寨傳承推廣中醫藥文化的新載體,中醫藥文化對呵護五寨人民健康、防止因病返貧起到重要作用。”高新軍說。
風向標五:中醫藥作為重要的生態資源
——打造五寨發展“新高地”
“萬畝薯花開,夏日沐清涼”。2021年,五寨縣首屆土豆花節開幕,七月驕陽下,連片的3萬畝馬鈴薯花盛開,白花綠葉,相映成畫,蔚為壯觀,吸引更多游客前來五寨,欣賞五寨清涼夏日的美景。
為了緊扣鄉村振興目標,五寨縣委、縣政府提出“發展壯大中藥產業,健康幫扶防止返貧,創新布局康養文旅”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謀劃康養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3萬畝馬鈴薯種植項目,將農業資源、人文資源、旅游資源深度融合,實現農村變景區、農田變公園、農作變體驗,在五寨大地鋪展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釋放農村活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五寨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與高新軍的想法不謀而合,即融入中醫藥特色元素,推動康養產業成為五寨新的經濟增長點,書寫五寨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2022年7月,山西五寨夏季康養峰會暨中醫藥文化研討會召開,會議以“打造夏日康養福地,多元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匯聚國內知名院士、國醫大師、康養專家、文化學者等,為五寨康養產業發展“把脈開方”。
峰會還同期舉辦康養旅游發展、中醫藥文化研討、中藥產業發展等三個分論壇,來自中醫藥大健康領域、中藥產業、中醫藥康養、健康旅游和中醫藥文化等領域的專家代表建言獻策。
短短一年時間,五寨中醫藥康養事業已經在高新軍的推動下初顯成效。
驅車前往五寨縣城南薛家村清漣河畔,毗鄰晉北名剎南禪寺,一座高標準打造的集森林旅游和中醫藥康養理療于一體的中醫藥康養基地五頤康苑映入眼簾。
這座結合五寨傳統建筑樣式的現代仿古建筑依山傍水,一進門就給人清新、寧靜之感。走入內部,中藥草香氤氳其中,藥浴、中藥汗蒸、書畫寫生體驗等豐富項目,可讓遠道而來的游客在體驗五寨風土人情之時,修身養性、休閑娛樂、理療康復,在自然的鳥鳴、水流、山風中,流連忘返,體會人與自然“合二為一”的和諧狀態。
“融合了中醫藥特色優勢的康養產業,對現在快節奏、壓力大的人群來說是不錯的放松體驗場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秦懷金在視察后,對未來五寨康養產業發展充滿信心和期待,表示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五寨縣發展。
隨著近年來五寨交通、配套設施逐漸完善,五寨的荷葉坪亞高山草甸、五寨溝自駕越野等旅游資源正逐漸打開市場,與單純的旅游資源相比,融合了中醫藥特色的康養產業,將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展現中醫藥作為重要生態資源獨特魅力,迎接八方賓客。
未來,由中醫藥多元價值打造出的脫貧振興“五寨模式”,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新時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