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關于小麥的記載出現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在《詩經·周頌》中也有關于小麥的詩歌,詩歌中將小麥稱為“來”。
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秋種冬長,春天茂盛夏天結實。其歷經四季,具備四時中和之氣,營養價值極高。除了作為糧食作物以外,小麥還有很多藥用價值。本文將從小麥、面粉、浮小麥、麥麩、面筋、麥粉、麥苗等方面介紹小麥家族的藥用價值。
小麥
小麥是禾本科植物小麥的成熟穎果,曬干入藥,具有養心氣、安心神、寧心志的功效。對于神志失常以及夜寐不安、心神不寧之癥有顯著效果。
小麥可清熱,其味甘而潤,潤則陰生,故可除熱。元代《飲膳正要》記載小麥“清熱邪,止煩躁”,直接用小麥做粥食用可療消渴咽干?!督饏T要略》中記載,小麥配合炙甘草、大棗同用,方名甘麥大棗湯,對治臟躁,效果甚佳。此即利用了小麥養心清熱的功效。宋代《奉親養老書》中將小麥與通草一起水煎服,以治療老年人小便頻數,也與小麥入心經有關。中醫認為,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經有熱下移小腸,則小便不利,清降心火亦可通利小便。
面粉
面粉為小麥去皮后磨成的細粉,俗稱白面,是我國北方主食里的主要原料。由于地域及氣候的緣故,出產于北方的小麥比南方的品質更高,口感更好,所以北方人更習慣將小麥當作主食。另外,古人言北方氣候干燥,人身秉厚少濕,故而喜食白面。南方氣候潮濕,麥面也常受潮,食后不舒,故而少食。
《本草綱目》收錄陳藏器的觀點,認為面粉“補虛。久食,實人膚體,厚腸胃,強氣力”。面粉營養豐富,是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物,其中含有淀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經脾胃運化后生成氣血為身體所利用。其雖具有補養作用,但是也應適當攝入,不可一次性食入過多。孫思邈就曾提到過小麥面食“多食,長宿癖,加客氣”。意思是小麥面食多吃會在腹內產生積食結塊,還容易引發外邪侵襲。這可能和當時面粉的食用方法不合理有關,后世將面粉發酵后蒸食,并無積食之弊。
白面可入藥療疾。用冷水或溫水調生白面內服,可以治療大熱大渴,中暍卒死,吐血衄血等癥。炒白面用水或米粥調服,可澀腸止瀉,此為面粉“厚腸胃”的一個表現。
面粉亦可外用,用于治療多種紅腫疼痛之癥。如北宋《太平圣惠方》記載,小麥面可用來治療婦人乳癰不消,取白面半斤炒為黃色,加入醋煮成糊狀,涂于乳上即可?!肚Ы鸱健酚涊d白面和梔子同搗,水或油調為膏,可外敷骨折腫痛以及湯火燒傷。《普濟方》記載白面和消石水調為膏,外敷足心,可引火下行,治療小兒口瘡?!逗I戏健酚涊d遠行腳上起泡,用水調生面涂上,一夜即消。
現代人發現,面粉過于精細會導致某些營養的缺失,從而誘發疾病,所以主張食用含有麥麩的全麥面粉?!侗静菔斑z》認為小麥“皮寒,肉熱”,即麥皮寒而面粉熱,面粉過精則熱性偏重,易引起人體陰陽不平衡。全麥粉寒熱平均,于人體有利。
元代《飲食須知》謂:“新麥性熱,陳麥平和。”古人認為如果面食食用過多會導致身體內熱,可常吃白蘿卜以“解面毒”?!侗静菥V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萊菔”篇對此進行了記錄。
浮小麥
浮小麥是小麥的發育不成熟的種子,性味甘咸,寒,無毒。因其干癟中空,皮多肉少,入水漂浮,故稱浮小麥。
在《太平圣惠方》中首次記錄了浮小麥。這一藥物的臨床使用與北宋名醫王懷隱有關。
有一次王懷隱用甘麥大棗湯治療一婦人之臟躁癥,該婦人同時還有夜間盜汗的癥狀。王懷隱本想先治好臟躁癥,然后再治療其夜間盜汗,沒想到婦人服藥五日之后,二癥一并痊愈。他仔細回想,才意識到這次入藥所用小麥又瘦又癟,可能原因就出在這種小麥身上。后來他用這種小麥試著治療盜汗、虛汗,治一個好一個。王懷隱后與王祜、鄭彥、陳昭遇一起潛心研究醫道,合編成《太平圣惠方》一書,并將浮小麥的功效記入該書。從此,“浮小麥”便入藥,并為歷代醫家沿用至今。
從以上小故事中可看出浮小麥具有很好的斂汗作用。《本草綱目》中記載浮小麥可止盜汗自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汗為心之液,由表而發,浮小麥甘涼輕浮,氣味俱薄,入心經能益心氣,斂心液,又善于走表,實腠理,固皮毛,為養心斂汗,固表實衛之佳品?!缎l生寶鑒》中將浮小麥用文火炒焦研為末,與米湯調和頻服,用于治療盜汗及虛汗不止。
清代《奇方類編》中記載浮小麥可治療男子血淋不止。方法為將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加入砂糖煎水調服,此法亦是取其入心引血歸經之效。
此外,浮小麥也具有補心、止煩、除熱的功效,這和小麥一樣。(孫楠 孫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