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恢復二級響應。
當所有人等待病毒逐漸減退甚至消失的時候,它卻卷土重來了。
新發地突發疫情,讓大家剛放松的情緒又緊繃。
醫護人員連夜排查35萬人,有人核酸檢測陰性,有人確診……
在病毒無差別攻擊之下,除了嚴格防護,我們如何提升體質,不成為“軟柿子”?
《內經》有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意思是,若外在邪氣能令你生病,也必然說明你內在正氣不足,不能很好地防衛邪氣侵害。
所以,面對疫情反彈,我們為大家提供夏季保護正氣的四個方法。
1、常灸“暖脾穴”,預防寒濕
從中醫角度看,新冠病毒最喜歡的環境,還是寒和濕。
但是為什么夏季高溫,還要防寒濕?
其實,我們預防的不僅是外部寒濕,更重要的是體內寒濕。雖然北京最近氣候又熱又干,但是如果人的身體又寒又濕,那么被病毒感染的機會就大了。
尤其是夏天,我們很難在飲食上忌諱,更容易損傷脾胃的陽氣,招惹寒濕。
所以生活中,最起碼在這段時間,飲食上減少「生、冷、粘、膩」,節省一點陽氣。
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的人,這時候更應該注意日常養護,建議每日艾灸足三里、中脘兩個穴位,固護脾胃正氣。
足三里穴:位于足陽明胃經,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
中脘穴:位于任脈,肚臍上四寸。
居家艾灸,我們建議使用溫和灸的方式:
手持艾條,將艾條一端點燃,直接懸于穴位之上;
與之保持一定距離(2~3cm,注意避免灼傷),使之較為溫和的作用于身體;
艾灸之后,千萬要蓋好裸露的皮膚,尤其是夏天,正式容易受風著涼的時候。
2、常備“正氣水”,預防感冒
即使在夏天,很多感冒也是受寒引起的。
比如在室外熱得出汗,進入室內涼風一吹,邪氣順著張開的毛孔嗖得一下就進入身體了。
夏天感冒,往往比冬天更嚴重。風是載體,載著寒進入身體,有時還會帶著濕,加重破壞身體的防御系統。
所以,又有寒又有濕的感冒,會讓你感到頭腦昏沉、四肢無力、大便不好,加上悶熱,覺得氣也不夠用。
藿香正氣水外能散寒、內能祛濕,恰如其分地處理了因受寒且胃腸有濕造成的發燒。
《中國藥典》記錄藿香正氣水:
功能:解表祛暑,化濕和中。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夏傷暑濕,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胃腸型感冒。
所以,家中也不妨常備藿香正氣水,以應對夏季感冒的不時之需。
3、常喝“解暑飲”,預防中暑
夏至之后,進如“五毒月”,真正的暑天也即將來臨。
地表40℃,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日夜不停地排查20萬人,游離在中暑邊緣。
那么,怎么樣能讓身心都能涼快下來,又不會對正氣傷害太大呢?
這里不得不說一個經典解暑飲品——酸梅湯,不僅能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而且常作冷食也不傷身。
酸梅湯由烏梅、山楂、桂花、生甘草、陳皮、玫瑰茄組成。其中君藥烏梅能把陽氣拉回來,不至于全從體表耗散,人也就有精神力氣些。
夏天在室外呆久了,人容易心煩氣躁、口干舌燥、虛脫疲憊,如果猛灌大瓶水來解渴,其實會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可能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不良現象,這時不如品一袋酸梅湯來得解渴解暑。
4、適合北京地區的預防方
面對疫情,特效藥不應該成為應對方案的唯一標準。
在中醫“治未病”思路中,通過調節改善身體的免疫功能,提升正氣,使身體能夠應對病毒,從而獲得預防和抵抗的能力,也應該是我們的關注點。
根據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關于印發《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五版》的通知中的中醫預防處方,幫助大家在疫情反彈期間升級防護。
成人預防方一
麥冬3g 太子參6g 菊花3g 藿香6g 蘇葉6g
以上5味代茶飲;
或水煎200毫升,每日一次口服;
或顆粒劑,按說明書服用;
可以連續服用6天;
適用于流行期間成人普通人群的預防。
成人預防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