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這一典故出自三國董奉,后常代替“醫林”一詞。許多醫者不愛突兀奇石,不愛香花異草,偏愛“杏林”。以杏自喻,以杏自號,以杏為書名,以杏為頌語。
自古以來,“杏林精神”在醫林中閃爍著燦爛的光輝。歷朝歷代,都有許多酷愛“杏林”的醫家。據《嶧縣志》記載,山東名醫郭東居邑北九陽洞山下,種杏千余棵,“隱然若仙家”。《蘇州府志》記載,蘇州名醫鄭欽諭家有杏圃,“饋遺所入,輒以濟人”。還有《上虞縣志》中記載的浙江名醫范應春,不僅“隨所求治,酌方與之,不計其酬”,而且自號“杏莊”,著有《杏莊集》十卷。這樣的醫家還有很多,他們常以“杏林中人”自居,以董奉為榜樣,施藥濟貧,不計報酬,一心救助百姓,是“杏林精神”的傳承者。
宋末明初書畫家趙孟頫病危,被名醫嚴子成治愈,趙孟頫特作《杏林圖》并孫思邈像贈之,贊其醫術精湛。明代文學家、戲曲理論家王世貞亦曾在邢太醫的母親過生日時,專門寫了《題萱壽太醫邢生母》一詩道賀:“橘井汲后綠,杏林種時紅。北萱復何憂,年年領春風?!?/p>
病家贈送醫生匾額常書:杏林春暖、譽滿杏林、功滿杏林等。對聯也常有“董氏杏林憑虎守,蘇家橘井有龍蟠”等。
“杏林”二字也常為醫藥團體、刊物、藥房、店號所使用,如杏林醫學社、《杏林醫學》《杏林叢錄》。日本漢方醫學界也喜用此典故作為頌語,或醫藥團體、刊物的名稱,如漢方杏林會等。
與其說醫者愛“杏林”,不如說醫者愛施藥濟貧、救死扶傷的“杏林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國民族傳統之光,熠熠不滅。(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