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類繁多,有許多藥材看似名字相似或外形相似,但卻是完全不同的藥物,功效和作用卻大不相同。下面,供銷藥材通將帶大家辨別一組名字僅有一字之差很容易被誤用,但實際有著天壤之別的易混淆藥材——“半夏”和“水半夏”。
半夏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中藥,最早記載于《本經》,近年來半夏的資源一直十分緊缺,很多地方便用水半夏代替旱半夏組方使用,同屬天南星科植物的兩種半夏,在其性狀與功效方面差的很多,絕對不能替代使用。不過,半夏與水半夏在外貌上差距較大,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和須根,曬干。水半夏,為天南星科犁頭尖屬植物鞭檐犁頭尖塊莖。接下來就讓我們分別了解一下這兩種中藥材:
半夏:別名旱半夏,又名老鴰眼、地文、水玉、守田、三步跳、麻玉果等。天南星科半夏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以塊莖入藥,但其自身具有毒性,不可隨意使用。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用消癤腫作用,中醫治療咳嗽多痰、嘔吐反胃的藥方中常常用到它。外用治急性乳腺炎、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
半夏生長于海拔2500米以下,常見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邊或疏林下,為旱地中的雜草之一。全株高15-30厘米,地下塊莖呈球形,是入藥的主要部分, 野生分布于我國除內蒙、新疆、青海、西藏地區,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半夏包括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京半夏四種炮制規格。生半夏,不用炮制輔料,將原藥材揀凈雜質,篩去灰屑即可。清半夏,是生半夏用20%的白礬為輔料經過炮制而得。姜半夏,是生半夏用生姜25%,白礬12.5%為輔料經過炮制而得。京半夏,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黃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細辛1%,石灰15%,甘草25%,皂角6%,白礬6%為輔料經過炮制而得。
《神農本草經》言“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迸R床首見于《內經》半夏秫米湯,伯高釋之:“半夏湯一劑,陰陽以通,其臥立至?!睆乃幚砩蟻砜?,半夏中富含生物堿,因此可以起到較為明顯的鎮咳作用,0.6g/kg 的鎮咳作用接近可待因1mg/kg。很奇妙的是,炮制過的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經傳出活動而產生催吐作用,而生半夏則恰好相反,起到催吐的作用。半夏還具有較好的抗潰瘍作用,水煎醇沉液可以減少胃液分泌,保護胃黏膜。
水半夏:水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戟葉犁頭尖的干燥塊莖,其藥材正名為犁頭尖,塊莖近圓形,直徑1-2cm,上部周圍密生長2-4cm的肉質根。多呈斜矩圓形,上端有凸起的葉痕及芽痕,下端略尖似梨頭,呈黃白色,角質狀。微有麻辣感。
水半夏生于水邊或低洼濕潤處。分布于湖南、云南、江西、廣西、貴州、廣東、福建等省區11月采收,用石灰水浸泡24小時,用木棍攪拌去皮后,曬干或烘干或鮮用。
從功效上來看,具有燥濕、化痰、止咳、消腫等功效,但無降逆止嘔之效。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屬中的溫化寒痰藥,多用于治療咳嗽痰多、支氣管炎?;抵箍人胂目纱姘胂?,用于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時水半夏不能代半夏用。
水半夏最早于上世紀60年代以后開始栽培,所以在古文獻中并不見記載。70、80年代半夏資源減少,商品供應不足時,水半夏乘虛而入有替代半夏使用的現象。與半夏相比,水半夏的產量明顯更高,價格也更加的便宜,所以水半夏充當半夏也時有發生。
二者具體辨別方式:
別看都叫“半夏”,其實從表面上看還是很好區分的。通過對比圖可以看出,半夏整體圓潤立體,塊莖呈球形,直徑1~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有較深的凹窩,且具有明顯的麻點狀根痕,下端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色,粉性無臭;而水半夏通常較小,塊莖略呈橢圓形、圓錐形或半圓形,直徑0.5~1.5cm,高0.3~3cm,尖端明顯,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不平滑,遍體也可見點狀根痕;上端類圓形,常用有偏斜而凸起的葉痕或芽痕,黃棕色,下端有的略尖,因表面殘留栓皮而呈紅褐色。二者看上去差異較大。
盡管半夏與水半夏同科,二者在性狀與功效上有相似之處,但兩者畢竟為不同種屬,并不能相互替代。據胡世林等人研究報道,半夏與水半夏的主要化學成分β-谷甾醇、氨基酸、油酸及無機元素的含量完全不同,水半夏的毒性為半夏的3.2倍。
目前,《中國藥典》只收載有半夏,并沒有收入水半夏一藥。因為經濟利益的關系,很多不法商販利用人們對于中草藥知識的匱乏,用水半夏冒充半夏來使用,把藥性和藥用都置之不理。
目前市場上水半夏每公斤在15至20元之間,而旱半夏因藥源的日益緊缺已漲至每公斤110至120元左右,二者之間的價格差異,導致了有些違法之人利用較為便宜的水半夏冒充半夏在市場上銷售。因此,供銷藥材通提示大家,我們在購入這兩種藥材時,一定要仔細分辨,莫要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