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九針”創始人,不僅有“伏羲制九針”之說,《備急千金要方·序》中說,“黃帝受命,創制九針”。事實上,醫學起源于先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實踐。“伏羲”“神農”“黃帝”是在不同時期醫療成果的集大成者。這些歷史傳說也表明“伏羲”“神農”“黃帝”是醫學起源、發展的主導人物。從伏羲口嘗藥物、“制九針”,到對藥物性能的全面認識,古中醫學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
針灸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它為保障中國人民的健康發揮著獨特的功效,時至今日,仍然是日常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考古表明,在距今一萬年前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學會用砭石治病。這就是我國最早的“針”,實際是有尖、有刃的石頭。那時,人們之所以能夠用“針刺”進行治療,就是因為當時先民已經掌握了打制、磨制石器的技術,可以磨制出精細的石器。
砭石主要用于破開癰腫、排膿放血或刺激身體的某個部位以消除病痛,是最原始的針刺和切割用具,醫學史家把這種醫療活動看成是我國針灸術的起源。伏羲時代早期,先民野外穴居,為生存必須時時與疾病作斗爭。當時,除生火取暖外,還熱石取暖,也有后來的煨炕取暖。特別是以熱石灸不同的體表部位時,可舒緩某些反射部位的痛楚。這些經驗啟發了先民有意燒石以暖經絡,為后來針灸的完善積累了經驗。
傳說中,伏羲氏始創了九針,多是石制的。在冶金術發明之后,人們根據不同的需要創造出金屬針,這也是對于中醫學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大創舉。九針的形狀各不相同,有圓頭的,用來按壓止痛;有尖頭的,用來點刺或放血;還有帶刃的,用來切割等。這是一套完備的外科用具,在原始社會就已經被用于醫療實踐中。
隨著制造工藝的不斷進步,針具由石針、陶針、木針、竹針、骨針,逐漸發展到青銅針、鐵針、金針、銀針,直至今天的不銹鋼針。針灸技術從伏羲首創到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是歷代先民艱辛探索實踐的結果。(趙軍 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