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萬物復蘇、鳥語花香的好時節,然而在這良辰美景之際,許多人卻出現了情緒與心理問題。隨著季節更替變化,人的生理節律開始有起伏波動,這種波動導致了心理、情緒上的變化,如果這種變化過于激烈就容易導致心理疾病發生。
古詩詞中常有傷春悲秋之句,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本是自然現象,但珍惜生命、眷戀青春的詩人卻有了盛時不再來的無窮悵恨,即使面對美好的春光,也難掩莫名的憂郁和難言的惆悵。李煜的《虞美人》中便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闡述了作者的傷春之情。對于現代人群來說,春季心理疾病高發也逐漸成為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疾病的發生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疾病前期會出現一些輕微的變化,如飲食的改變、工作節律的改變、睡眠的改變等。我們要學會及時發現早期提示信號,及時治療,避免延誤病情。常見的提示信號包括以下幾類:1.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早醒,多夢,易醒或者睡眠時間減少。2.情緒異常。情緒不穩定,感覺壓抑、高興不起來。3.行為障礙。變得懶散,不講衛生,社交能力下降,離群獨居。4.不適癥狀。無明顯原因的頭暈、乏力、心慌、食量減少或食欲下降。
如果出現以上現象,很有可能是季節性焦慮、抑郁,應引起重視。日常可以通過生活方式的自我調整來緩解癥狀。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有一段話對于春季起居和養生原則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指導:“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本唧w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心情調養,疏肝為要
中醫認為,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生發之陽氣相應。此時要順應陽氣生發的自然規律,使肝氣順暢條達。要學會自我調控情緒,遇到麻煩事盡量不要憤怒,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
飲食調養,健脾祛濕
春天應在地域特點的基礎上多食養肝的食物。如北方的春季干燥,應多吃滋陰養肝的食物;而南方的春季多濕,因此要注意化濕,防止濕氣過重而困脾。肝脾本為相克關系,濕困脾胃也可以影響肝的疏泄,中醫稱之為“土壅木郁”。生活在南方地區的人春天可適當多吃白扁豆、薏米、芡實、木棉花、藿香等祛濕的食物;北方地區人群可多食枸杞、銀耳、桑葚等。
走到戶外,適量運動
春光明媚,草木蔥郁,正是出門健身的好時光。一定要努力克服疲乏和不良情緒,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如踏青、散步、做操、打球、打太極拳、放風箏等。運動能使人體氣血通暢,精神愉悅,促進吐故納新,強身健體。在清新空氣中活動,也有利肝的疏泄,達到養肝護肝之作用。
夜臥早起,精力充沛
充足的睡眠能助人心情平和,學習工作充滿活力,也有利于血壓穩定和心臟健康。每日保證6~8小時睡眠可迎合春天之朝氣,如果覺得困乏,不妨中午小睡消除疲勞。切忌獨居家中,蒙頭大睡,過長的睡眠不利于陽氣的生發。